古诗新书 与君共赏

忆临
font print 人气: 223
【字号】    
   标签: tags:

  绝句(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评:

  被尊为“诗圣”的杜甫在中国历史上是和李白齐名的伟大诗人,他俩的许多诗篇都被誉为神来之笔,皆天授神诣。杜甫的这首绝句之所以能成为千古绝唱,其原因到底何在?诗人通过这首诗到底又要向世人表达什么信息呢?

  根据杜甫的人生经历,这首绝句是在安史之乱平定后,诗人重返成都草堂时,写下的千秋佳作。这些景物的画面,色彩艳丽:金黄的小鸟,翠绿的柳林,雪白的鹭鸶,蔚蓝的青天,四种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不仅有色还有声,真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明丽的景象。后两句写的是静景。西岭积雪,是远景;“千秋”点出时间的久远,更显出其静。停泊在门前的是将要驶往东吴的船,这是近景。静中包含着动;“万里”点出空间的辽阔。在学术界,有人则将这四句诗解读为“风”“花”“雪”“月”四景;有的则联想成“春”“夏”“冬”“秋”四季。

  在饮食界,据说有厨师用鸡蛋做了四道菜,依次就是这四句诗:用两个蛋黄旁加一棵小青菜,称做“两个黄鹂鸣翠柳”,用蛋清一条条浇在煮熟而摊开的菜叶上,就是“一行白鹭上青天”了。“窗含西岭千秋雪”,其实就是蛋汤,“门泊东吴万里船”,就更玄了,说穿了就是清汤上浮几只半片的蛋壳而已。如今,用这首绝句来做菜名,以提高饭馆档次的做法已不少见。

  有甚者还将其变成笑话故事在世上流传。说是某古代大文人在其学生的作文上提笔评写道:“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学生看不懂,就问自己当知府的父亲,知府大人是个酒囊饭袋,当然也看不明白,后来知府的幕僚们看后认为,第一句是说公子的文章有声有色,第二句是说公子写得如此好文章,将来前程肯定‘青云直上’。知府听后眉开眼笑。其实这里的“两个黄鹂鸣翠柳”是说文章写得象鸟叫一样不知所云,“一行白鹭上青天”是说文章越写离题越远,简直就像鸟上青天一样离地(题)万里了。当知府从别人口中听到评语的真正解释后,气得差点吐血。

  其实,知府大人也不必这样动气。那些大文人们用这首绝句来玩文字游戏时也许也会被他人取笑,不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吗。因为每个人对此诗句的理解都是由其个人的思想境界所决定的。知府大人的幕僚们也许整天热衷的就是声色犬马升官发财,他们自然就会联想到文章写得有声有色,“上青天”就是说仕途之路将来会青云直上。

  这首诗,粗看的确是每句一景,如果说此诗只是“即景小诗”,寄托着诗人美好的生活情趣和对自然万物、甚至对祖国山河的无限深情,诗中并无深意可寻,这未免有点肤浅,辜负了诗人的用意。然而光从字面也确实很难探其深意,难怪有不少文人墨客把“两个黄鹂鸣翠柳”当成“不知所云”的代名词,而“一行白鹭上青天”就是指“不知所往”了。也有专家根据“平仄”规律推断,怀疑此诗为作者未完成之律作,或是分期而作,却未能合到一起而失传,只留下此二联之说。  

  不满足于这种诗情画意的解释的人则认为,“杜甫毕生怀大志。远走高飞是杜甫在蜀时的素志。小黄莺也许满足于柳影花阴,而大白鹭则必然展翅冲天。人不如鹭,飞不起来,那就走吧。然而去东吴的船虽在,却泊着不动。走不得,便只好天天对着那座沉甸甸而且冷冰冰的西岭绝无变化地过了一天又一天。”

   总之,对这首诗的解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然而这首绝句之所以能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肯定有它的深层内涵。不管是笑话故事、饭馆菜名也好,还是学校里的现代化情景教学法、书画家们以此绝句为题的艺术作品以及各类专家学者对它的鉴赏研究也好,无非都起到了极好的口耳相传的作用,这也许是神诣的一部分,但又有多少人能领悟其中的奥妙呢?

  其实,根据鸟类行为学专家的解释,黄鹂是属于中小型鸣禽,雄鸟在繁殖季节里的鸣叫,一是为了吸引雌鸟,二是为了抢占领地。为此有时还互相追逐争斗。黄鹂世称 “金衣公主”(唐明皇曾亲口御赐),这里的“两个黄鹂鸣翠柳”有彼此对金钱及权力的追求和炫耀的意思,由此联想到,当世人们都沉迷在“翠柳”般的红尘中你争我夺时,却有另外一些有识之士正在按照一条通向青天的路(鹭)在携手攀登。 “白”字在这里点明了“上青天”的标准,就是身体和心灵的净化;也有道家修炼圆满时的“白日飞升”的含义;“一行白鹭”暗指修炼道路讲究专一不二。后两句却反映出诗人已洞彻人生的真谛,并希望早日离去的愿望。“窗”是通向外面世界开口,“含”有隐含的意思,只有肩负特殊历史使命的人才能看到暗藏在这“西岭千秋雪”背后的玄机,老子留下给人修炼的《道德经》后就骑青牛西出函谷关,回到他那圣洁永恒的世界里去了。而这高山之巅千年不化的积雪,衬托出诗人眼前的春天是多么的短暂,人生苦短啊。只有走出门去,登上早已整装待发的归船,经过惊涛骇浪的万里航行,才能最终到达目的地。道家讲紫气“东”来,修炼讲无(吴)。由此不难看出,这首千古绝句之所以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是因为它要向世人表达一个重要的信息:教人要出尘入道,最后通过修炼返本归真,返回到自己真正的美好家园。@(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但我和曾铮的心愿相同,就是希望读者能够通过我们的心得体会了解法轮功与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曾铮通过修炼法轮功治愈了不治之症,我则满足了追随李白等古诗人的求道心。法轮功是千载难逢的佛法大道,我们真心希望读者愿用心去体悟它的神奇,像我们一样身康体健,神清气爽。
  • 茂密的黍稷,一片青绿,却长在昔日王宫的地方,儿时的家园,历史的兴衰,一波一波地揭开,汹涌的心情,一波一波地到来。诗人没有高亢的呐喊,只有沉重的步伐,从小米的初生开始,一直走到小米的结实累累。
  • 石灰是古代建筑,粉刷墙壁的材料,它取自山中的石灰岩烧炼而成。诗中说:石头经过千千万万的敲击,离开了深山之后,又投入了熊熊烈火的烧炼,对石灰而言,这不算什么,即使换来粉身碎骨都不怕,心中想的只是把清白的颜色留在人间。
  • 儒家说:“万物皆备于我”,而道家认为人体就是一个小宇宙,本来就具足一切,而且是生生不息的。当我们真地能穿越外界的声色,不假外求,返本归真,找到生命最先天的善良本性,这才是“春在枝头已十分”啊!
  • 对于一位18世纪女性艺术家来说,安吉莉卡‧考夫曼(Angelica Kauffmann,1741—1807年)的生平和艺术生涯非同寻常。她出生于瑞士一个贫寒的画家之家,作为独生女,她仍接受了广泛的教育,在十几岁时就已展现出肖像画和歌剧演唱的惊人天赋。她很早就掌握了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英语,这为她日后在国际上取得成功──成为首屈一指的新古典主义艺术家、欧洲上流社会的杰出女性奠定了基础。
  • 一生嗜茶,精于茶道的陆羽,被誉为茶圣,奉为茶仙,亲自踏访考察各地茶乡,从种茶、制茶、焙茶、饮茶、品茶,不只深究水质、土壤、气候等环境因素,如何影响茶叶的生长和气味,更讲求煮茶技艺、饮茶的配置与器皿,因而写就世界首部茶学专著――《茶经》。
  • 美国风景画家阿尔伯特‧比尔施塔特(Albert Bierstadt,1830—1902年)成了沟通东西两岸的一座桥梁。他凭借对这片土地的原始之美、希望与力量的深刻感知,捕捉到了美国西部的精神,为那些永远不会亲自冒险西行的观众开启了一扇窗,让他们得以一窥落基山脉的雄伟壮丽。
  • 1990年林布兰的作品《加利利海上的风暴》在伊莎贝拉嘉纳艺术博物馆(the Isabella Stewart Gardner Museum )遭窃,还有其它两幅至今仍下落不明。
  • 春天莅临纽约!摩根图书馆和博物馆(The Morgan Library & Museum)推出波特小姐的精彩特展:“碧雅翠丝‧波特:拥抱大自”(Beatrix Potter: Drawn to Nature)。波特小姐是广受大众喜爱的《彼得兔的故事》(The Tale of Peter Rabbit)还有其它儿童读物的作家和插画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