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小单位大肥缺台湾证交所副总人选半年摆不平

人气: 3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5月25日讯】⊙自由时报记者陈丽珠╱专题报导

 台湾证券交易所民营、党营、公营三不像,难以摆脱“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宿命,又是年薪达数百万元的高阶主管,小单位、大肥缺,各方都想分杯羹,例如悬缺近半年的副总人选,至今仍摆不平,又逢总统大选将届,恐怕必须延宕至选后,才会征询合适人选。

 证交所民国50年以公司制度成立后,51年正式开业营运,虽名为公司制,却始终非真正的民营公司,不仅听命于财政部、证期会,也是党政安插人选的处所。

 以往营运状况欠佳之际,或许非人人觊觎的工作,执政党也不会当作酬庸有功人士的去处。

 76年之后的证交所,则因薪资、红利频频随着股市热络调升,以致成为外界称羡的好地方。期间,内部员工编制虽因交易改采半电脑化及半人工的结算方式,亟需随市场行情扬升而扩编员额,也是安森朋好友的绝佳时点,当时对外名为招考,却也隐含不少因关系良好而占有一职的机会。

 由于编制扩大及各路人马涌进,证交所员工人数由75年以前的150几人,随台股一路向上飙升,赵孝风担任总经理时代,不仅带来十多名合作金库的中阶主管,包括现任公关室主任张春夫、OTC总经理简信男,都属于“合库帮”,也因业务所需,大幅对外招考新进员工,光看电脑部门的编制由20多名扩大至180余人,即可想见当时证交所的盛况,总员工人数并在80年底到达608人的最高峰。

 而今,证交所的营运跟随台股每况愈下,待遇虽不输一般民营机构,但退休、转任他职人数增多,88年底,员工人数下滑至517人,89年度招考30名新进员工后,至今尚未有招考的计划,处于人事冻结状态,目前员工人数约519人,预期未来内部组织重组推动后,员工人数可能会持续下滑。

 尽管证交所的薪资及红利已失去昔日的光彩,但高阶主管的待遇仍然相当丰厚,以至于国民党执政时代,高阶主管的安排已有酬庸的影子,几乎都是与当权者互动密切的一时之选;直至政党轮替后,民进党接手仍摆脱不了此一模式,前任董事长林钟雄由玉山银行接掌证交所的安排,即可窥见一斑。

 由于证交所民营、党营、公营三不像的特质,人事随着政权更迭替换的宿命,前任副总许仁寿转任投保中心及中华邮政之后,副总职缺至今无法摆平。

 副总是年薪数百万元的高阶主管职缺,各路人马无不使出浑身解数积极争取,财政部有口袋名单、证交所高层也有中意人选。以当权者的立场思考,或许并非如何在两者中间取得平衡点的问题,而是府院高层有意安排何人有资格享受高年薪,因此终究逃离不了外解视为“赏赐”的问题。

 证交所除面临副总悬缺,又有SARS疫情蔓延,不得不成立第二办公处所,主管及员工陆续被分派在仰德大楼的旧址及博爱路的现址办公,仅有的两名副总詹彩虹及苏松钦,亦分别在不同地点办公,前者留守在博爱路、后者则迁至仰德,因两人督导的部室增多,每天除开不完的会议外,也需面对堆积如山的公文。例如以往证交所的发言制度是采取轮值制,而今仅剩留守的詹彩虹担任每日媒体发言工作,负担着实不轻。

 碍于人事上的政治压力无法化解,不仅证交所副总的日常工作加重,位于14楼的证交所高阶主管办公室,因人力调度、分开办公,使得昔日熙熙攘攘的画面也不复存在,加上门禁管制甚严,办公室显得异常冷清。

 至于中阶主管对副总人选的看法,则相当有趣,无论府院高层或财政部如何将证交所高阶主管的安排政治化,对于中阶主管及员工而言,董事长、总经理、副总都只是“过客”而已,充分显示党政把持证交所高阶主管职务安排的现况;中级主管及员工只好以平常心看待高阶主管的来来去去,“毕竟高阶主管在位时间常随政局变化,何需过度严肃看待。”一名员工如是说。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