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工艺:菊花石雕

【字号】    
   标签: tags:

菊花石雕是湖南民间石雕工艺。因湖南浏阳县出产一种形如菊花有白色纹理的石料,当地石工以此雕刻各种工艺品,故名。清代民间石匠即雕琢石砚、笔洗、笔筒等文房用具,后扩大到雕花瓶、茶具、酒具、烟具等日用品,也用于镶嵌家具杂器。装饰这些日用品多以平刻、浮雕为主。其它如假山、小动物、石屏等小摆件,则以圆雕、浮雕、线刻、镂雕或几种技法并用的手法。

──转自《世华网》(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南阳玉雕该雕始于西汉,盛于明末。清时,所产玉器多以手镯、钏、簪、杖柄等装饰品及日常生活用品为主。民国初期玉雕行业初见规模,多分布于长春街一带,前店后厂,自产自销。
  •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上,有很多闪耀着人类智慧之光的民族工艺,其中居于前列的便有刺绣,它是基于“丝”的发现和利用而发展起来的,它不仅充实和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同时也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享受。
  • 漆器发明于西周前期,到战国时,出现了专门从事漆器的漆工。汉元帝时,皇室设“工官”制作漆器。据西汉桓宽着《盐铁论》记载:文杯漆器一具比铜杯贵十倍,制成一个文杯,要经百人之手,制成一张屏风, 要费万人之功。可见那时漆器工艺之精细。
  • 木版年画产于山西晋南。远在宋、金时期,晋南临汾一带的造纸、刻版、印刷技术已相当发达,于是,木版年画也就应运而生。
  • 获得台湾第一座民族工艺奖的皮塑家叶发原,目前在南投县草屯的台湾工艺研究所展出“丰收”系列作品,透过细腻的手法,将人物脸部的表现得极为生动。图中名为“龙的传人”,栩栩如生的作品令人叹为观止。
  • 潜山古曰:舒国、舒州。因地得名而称之为舒席。民族工艺
  • 新疆自古以来以产美玉而闻名,其中又以和阗玉最负盛名。其质地温润细腻,呈脂肪光泽,其声若金磐之余音,绝而复起残声远沉,徐徐方尽,非东方、南方所产之玉能比。 民族工艺
  • 北京“一得阁”墨汁已有100多年的生产历史。民族工艺
  • 巴林石产丁内蒙古巴林省旗的羊山,是中国玉石储矿量最大的产地,与以石雕闻名于世的福建寿山石,洲江青田石,昌化石齐名。巴林石呈块状﹐细腻润滑,晶莹如玉,自然色彩柔和协调,是名贵的石雕材料。 民族工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