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孝行楷模特写﹙九﹚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6月21日讯】自由时报记者傅潮标╱专访

  即将从苗栗国中毕业的詹思愿,从小四起就帮父母分忧解劳,六年来协助照顾中风的祖母,不但为老人家喂食、翻身、擦澡、换尿片与按摩复健,晚上并陪伴八十二岁老祖母一起睡,方便夜间看护,从不以为苦。

  十五岁的詹思愿说,今年如愿考取国立苗栗高商会计科,因为学校近,他可以每天回家,继续陪伴阿嬷。

  詹思愿的祖母陈老太太,在他出生那年初次中风,虽然行动不便,仍可拄着拐杖走路,詹思愿说,从小祖母就很疼爱他,祖孙二人很有话聊,感情深厚,他的父亲管教子女严厉,犯错时会对他施以体罚,祖母总会护着他。

  小学四年级那年,祖母二度中风,病情加重,从此完全失去行动与语言能力,须插鼻胃管进食,小小年纪的他,不忍心祖母受病痛折磨,主动协助双亲照顾,放学回家第一件事,便是到房间里探视祖母,一边做功课,一边陪伴并跟着母亲学习帮祖母喂食、翻身、擦澡、换尿片与按摩复健。

  由于父亲当货车司机,母亲是随车助手,晚间经常要上夜班,在外面跑车,相当辛苦,他自愿陪祖母同睡作伴,以方便照护,老人家有时一个晚上咳嗽好几次,被扰醒的他总是不厌其烦,体贴地倾身轻抚阿嬷胸口,好言安慰,非常窝心,祖母虽然无法开口言语,却感受得到乖孙的孝心,会以微笑表达欣慰。

  詹思愿怕祖母自己待在房内孤孤单单,尽可能把课余时间留下陪伴她,假日因此无法跟同学出去玩,却毫无怨言。老人家虽然没办法与他交谈,詹思愿却乐于对她讲话,以消解阿嬷的寂寞。从小了解祖母最爱听广播,也总会就她病倒前喜欢的节目类型选择频道。

  六年来,詹思愿的照护技巧已相当熟练,祖母身体不适时虽只会发出呻吟声,但他听得出来需要什么,为让长期卧床的祖母也能透透气,他经常推着轮椅,带阿嬷出去散步,邻里无不称颂他的孝行,羡慕老太太有这么一个孝顺的孙子。

  受到他的影响,念国小六年级的妹妹詹素馨,也以哥哥为榜样,主动帮忙照顾祖母,并分担家事。

  班导师黄怡菁形容詹思愿是个内向、懂事、富耐心、喜欢阅读慈济静思语的好学生,凡事默默去做,不怨天尤人。

  詹思愿已习惯夜间担任祖母的看护,欢喜做,甘愿受,并未影响他白天上课,学业依然名列前茅,对于获得今年全国孝行奖殊荣,詹思愿腼腆的说,照顾祖母是应该的,他只是做好份内的事。

王淑贞 重建家园 安顿老小

记者游文玉╱专访
  九二一地震摧毁了房子,肝病夺走了先生的性命,坚强的王淑贞未因此被击倒,除了一肩挑起家园重建及全家生活的重担,更扶养两名小孩上大学念书,且对年老公婆克尽孝道,无怨无悔的付出,看在街坊邻居眼里,无不竖起拇指称赞。

  半生积蓄新建的房子,竟在几秒之间成为一堆废土方,这样的处境,九二一地震时发生在相当多灾民身上,面对天灾无情的摧残,大多数灾民都发挥坚韧的生命力,不愿就此低头放弃人生,居住于南投县集集镇玉映里的王淑贞一家人,也抱持这样的信念,但仅仅相隔不到一年,老天却又夺走她先生的性命。

  先生走了,家园却还未能重建,而上有年老多病的公婆要奉养,下有两名小孩尚在就学,一家所需的生活费、医药费、学费相当庞大,四十四岁的王淑贞不得不设法挣钱,虽然在集集国小担任厨工,可是,微薄的收入不足支付一家所需,尤其两名小孩从高中到大学的学费大幅增加,更压得王淑贞几乎喘不过气来,不得不另觅生路。

  不向命运低头的王淑贞,于是决定做点小生意,参与九二一重建会举办的台湾小吃创业班的研习课程,处理完厨工的工作之后,便匆忙赶到集集国中附近,以其所学摆摊贩售韭菜盒小点心,不辞劳累的工作再工作,为的就是要让家园能够重建,让小孩能受最好的教育,更要让老年丧子的公婆能安心过日子。

  推荐王淑贞获得全国孝行模范的镇民代表陈森荣即表示,只有国中的学历,也没有很好的工作技能,让王淑贞吃足了苦头,但从未听到她叫苦,也不曾听到她有任何怨言,如此用心教养小孩且克尽孝道,不得不令人佩服。

  对于自己所遭逢的命运,王淑贞所抱持的唯一信念则是,自己绝对不能倒下来,否则全家将因此而垮掉,并将家园重建及小孩完成学业列为两大目标,就这样,贷款近三百万元完成新居的重建,而两名小孩也分别就读大学一、三年级。

  在人生最低潮的时候,王淑贞最感谢的是二姊王淑敏与姊夫李长义,两人不但给予精神鼓励,更给予金钱及物资上的支援,协助她走过困境。

彭佩津 分劳解忧 逆境展现韧性

记者游文玉╱专访
  父亲车祸受伤不良于行,印尼籍的母亲行动不便,家庭的经济状况又不佳,南投县水里乡新兴国小五年级学生彭佩津却甘之如饴,以帮忙家事的方式,为父母分劳解忧,在校品学兼优,获选孝行奖孝行模范,不太爱讲话的佩津只希望父母的身体能健健康康的,且能早日有能力赚钱,改善家中的状况,让父母与妹妹过好一点的生活。

  位于偏远山区的新兴国小,全校学生人数未达六十人,来自四十三个家庭的学生当中,更有十二个家庭是属于外籍母亲,此次获得全国孝行模范的五年级学生彭佩津,她的母亲就是来自于印尼,但尽管如此,彭佩津的学习,却不受任何影响,不但在校品学兼优,面对伤残的父母,更能体谅父母的付出,以勤做家事的方式,减少父母的负担,且以自己做为妹妹佩瑜的表率。

  十一岁的佩津,父亲在十余年前,尚未结婚之时,因一场车祸而导致行动不便,无法继续从事建筑工地的粗重工作,只能以打零工为生,结婚后,佩津、佩瑜相继出世,更使得一家的生计陷于困难,尽管领有低收入户及残障津贴,可是面对种种的开销,还是经常捉襟见肘,对于彭佩津满口称赞的班导师李国男即指出,在恶劣的经济环境下,两姊妹能在德智体群美有优秀的表现,实在是不容易。

  校长吴雨锡指称,佩津的父亲彭信财行动不便,找工作不易,学校于是协助他以政府举办的扩大内需就业办法成为学校的雇员,在学校担任环境打扫与整洁的工作,彭父在校工作之时,佩津与佩瑜总是会体贴的帮忙,对父亲发自内心的孝顺,让人觉得相当的窝心。

  天生乐观的佩津与佩瑜两姊妹,对于家庭经济状况的不佳,均不会为此而感到自卑,更不会嫌恶父母亲的行动不便,且认为在家中帮忙煮饭、炒菜、打扫等工作都是应该做的,更因为体会父母的辛苦,佩津对未来人生的规划,虽然还未定下目标,但赚大钱让父母住好房子、过好日子,却是她最大的心愿。

丁晓琦 放送欢乐 妈妈的开心果

记者黄旭磊╱专访
  “母亲需要的不是金钱,而是精神上的鼓舞!”十七岁的丁晓琦三岁丧父,母亲一肩挑起家庭重担,个性乐观开朗的她,总是能耍宝逗趣,让母亲的眉头松开,展放笑容。

  丁晓琦目前就读树德家商二年级,母亲李美云在丈夫过世后,一肩挑起家庭重担,每天清晨三点就出门,挨家挨户送报纸,独自抚养三名幼儿长大,尽管夫家有七名兄弟姊妹,其中不乏显赫,却坚持不受亲友资助,独力负担生计。

  导师王婉妮说,丁晓琦的天性憨厚、乐观,天生充满喜感,让妈妈觉得“带了一个开心果在身边”,每逢休假期间就坐在机车后座,跟着送报纸,并在车上话家常,说些学校的琐事,常逗得妈妈哈哈大笑,紧绷的嘴角随即放松,额头上的皱纹也松开。

  问她和妈妈聊些什么,丁晓琦一脸无辜回答“乱聊”,王婉妮说,她就是随便说什么,都有憨厚的喜感,即使在班上,坐到哪里都会传出欢笑,她的喜感是天生的。

  王婉妮表示,对于负担家计的父母来说,精神上的鼓舞比物质更重要,有些小孩常觉得送钱就是孝顺,其实父母需要的是贴心的安慰,丁晓琦的母亲性格坚毅,重担一肩挑,有了这么一个搞笑、听话的女儿,真是天上掉下来的礼物。

  三岁时即丧父,丁晓琦度过一段“姊代母职”的岁月,妈妈早起送报,五岁的她即帮弟弟喂奶、换尿布,成天生活在一起,两人亲密异常,甚至长大后都曾被说是双胞胎,现在弟弟已经读国中,丁晓琦逗趣说,总算摆脱纠缠了。

  丁晓琦从小就拿奖学金,避免让母亲负担额外的学费,目前就读应用英文学程,在八十人中排名第五,此次获得孝行奖,高市六名中仅有两名获得奖学金,丁晓琦即为其一。

  丁家仍被列为低收入户,树德家商训育组长池华瑾说,母亲在外奔波家计,晓琦是听话、上进的开心果,为家庭带来金钱无法买到的幸福。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