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打通“关”节 中国成衣销台大逃税

人气: 4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月14日讯】〔自由时报记者余瑞仁╱桃园报导〕政府自八十八年起开放成衣业“委外加工”,但部分不肖业者却勾结海关制造漏洞,以下脚布冒充制衣原物料,再从中国搜购低价成衣倾销回台湾,大赚关税差额,桃园地检署于昨天指挥调查局北机组,搜索国内八家知名成衣公司,拘提六位成衣公司负责人及报关行业者到案,而卷入这起贪渎案的海关官员,竟然就是本周三凌晨才因涉及包庇进口双B中古车业者遭羁押的基隆关税局查验员李良善与黄中光,检方强烈怀疑,海关可能涉及集体包庇、贪渎。

桃园地检署于昨天指挥调查局北机组干员,兵分十余路搜索台湾知名成衣业者洞庭湖企业、芳苑企业、舜裕企业、智京企业以及衣泰企业等八家公司,拘提洞庭湖负责人洪瑞发与其专门报关的业者刘文亚、张永明,与舜裕公司负责人郑王进以及报关行业者林正雄、谢明炊等人,但仍有多人迄昨晚仍未到案。

被搜索约谈的成衣业者与报关行人员当中,洪瑞发、刘文亚、张永明昨晚已经由检察官复讯后向桃园地院声请羁押获准,其余人员则漏夜移送由检方复讯当中。

100元成衣 税差达11.31元

检调人员指出,这起成衣业者涉嫌收买海关逃漏巨额税款案,起于政府自八十八年间为降低国内成衣厂商生产成本而开放“委外加工”政策,业者只要出口台湾产制的布料到中国加工制造为成衣,再进口回台湾销售时,仅对增加的“技术价值”部分课以极低的关税,税基大为降低后,让国内业者面对其他国家进口成衣具有竞争力。

但以洞庭湖企业为首的八家厂商,却透过与海关熟识的报关行从中打点,在报关出口时以廉价的下脚料、二手回收衣物,或借用他人申报出口的布料,甚至在货柜中装填铁块以达到应有重量,由海关人员放行。按理海关应对业者出口布料采样,待加工为成衣进口时必须抽检比对是否为相同布料所加工,然而涉案海关查验员却“两头放水”,让业者搜购完全为中国产制的成衣长驱直入,甚至还让业者进口仍属管制进口的中国焉等建材,以第三国产制品名义放行进口。

检方说,一般进口成衣的关税为报关总价的十二点五%,也就是说,一百元的成衣要课以十二点五元的关税;但不肖业者利用委外加工名义,仅需以报关总价九点五%的“技术价值”为税基,也就是说,一百元的成衣只要课一点一九元的关税(九点五元乘以十二点五% )。

逃漏税额 每年疑300亿

检方说,两种计算方式税差如此之大,因此不肖业者在市场上取得绝对的价格优势,盘商为此争相采购这类中国成衣,送至包括国内知名的台北五分埔、台中继光市场、高雄六合夜市以及各量贩店与其他成衣通路贩售,严重冲击合法成衣制造商的生存。

现任陆委会副主委邱太三担任立委时,就曾注意此问题,2003年12月31日他并曾质询指出,不肖业者透过如此手法,每年逃漏税金额达三百亿元。

检调指出,早在邱太三提出质询之前就已经追查此案,昨天搜索约谈相关业者后,目前正根据业者账册统计其逃漏税规模,而此案可能仅是以此手法逃税案的“冰山一角”,类似的案情可能在基隆以外的其他关税局也普遍存在。

————————————————————-

正派业者 生存大不易

〔记者林正智╱台北报导〕一家在台湾创立品牌的成衣业者指出,类似利用政府优惠措施进行逃漏税的事情“早有耳闻”。

业者表示,对台湾多数遵守法令经营的正派业者而言,即便一样能享受委外加工的优惠税率,但是出口的布料从原料一直到后段加工的成本,仍远高于中国的低成本地区,若加上税基上的不对等,更是严重压缩已经极为薄弱的毛利率,并会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诱使不法业者铤而走险。可以说,此事也只是整个纺织业经营困境的冰山一角。

事实上,业者表示,除了中国的成衣,近年来不断从韩国倾销而来的产品,也对台湾业者造成极大的竞争压力,希望政府也能重视、协助解决。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