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学舞蹈系学生表演观后感

慧于自然
font print 人气: 21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1月9日讯】前段时间应朋友邀请,笔者观看了一场美国某大学舞蹈系学生的表演。全场7个节目,都是由该校舞蹈系的研究生创编、并由舞蹈系的大学生演出的。

表演一开始,舞台上由一片漆黑到渐渐有些亮光。没有音乐,没有背景。然后,从舞台左侧上来一位舞者,身着普通紧身恤衫和过膝的夏裤,用一般走路姿态匆匆走到台中央。只见他呆若木鸡的站了几秒钟,便突然倒下,趴在地上不动。几秒钟后,从舞台右侧也上来一位舞者,以同样的方式倒在地上。接着,舞者一个接一个如此出场。“全军覆没”后,音乐才响起,演员们也随之一个个起身。在一支现代派的不连贯的音乐中,演员们的舞蹈动作也是断断续续的,甚至是突兀的。动作中几乎体现不出舞蹈基本功,近乎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实在看不出是舞蹈。我纳闷的看了看手中的节目表,原来这个节目叫做“所以…然后..再有”。好吧,这是现代舞蹈嘛。

而下一个节目上场,也是类似风格,只是稍稍多了点真正的舞蹈形体动作。这个节目叫“被动”。嗯,该不是整台节目都是现代舞蹈吧。我在心里琢磨。

第4个节目开始了。舞台两侧撒出干冰,幕后的演员裙摆闪动。我临座的一位小伙子兴奋的自言自语:“舞台服装!(costumes!)”观众们盼望着耳目一新的节目上台。果不其然,抒情的钢琴乐响起,在天蓝的天空和朵朵白云的背景下,在宛如云雾缭绕的舞台上,9位身着淡绿长裙的女生翩翩起舞。演员们的衣着清新飘逸,个个头婉发髻,如同西方的天使。舞蹈编排精致、流畅,时而宁静舒展,时而气势磅礡,恰如其分的表现了其主题“小溪…河流…海洋…”。从中,观众可以体会到水的柔和,及聚滴流成江河以至海洋的凝聚力。生命的活力洋溢在整个舞蹈中,从其舞台背景、音乐、服装、演员的表情和正规舞蹈技术中,把全场观众融合在一起。表演结束,观众给以热烈长久的掌声。

整台表演7个节目,现代派舞蹈占了绝大多数。除了2个节目外,似乎给人更多的是摸不着头脑,而非舞蹈欣赏。观众看得不明白时,还嘻嘻偷笑。和我一起来观看演出的12岁的小朋友,因在业余舞蹈学校学习,多次不解的问我,“他们在干什么呀?”我就给她解释,现代潮流的艺术就是这样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噢…”小朋友似乎从不明白中明白了些什么。其现代派舞蹈中,音乐怪异,动作突兀,服装俗气,舞台阴暗,舞者常常表现失魂落魄或惊恐万分。而所有这些编舞的研究生们,都是舞蹈系出生而后在舞蹈领域有相当造诣的专业艺术人材。他们的创作,恰恰反应了当今的艺术潮流,所谓的求真。而在笔者看却恰恰是失真。

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一个生命的初始是纯真、善良、美好的。而正是后天社会的影响使人各种杂念增多、私心扩大、审美观变态。在人不注意的情况下,这些东西能够主导着人的情绪,使人原本最美好的东西无法发挥作用。也正是如此,现代派艺术表现了人放弃真正的美好自我的状态下的意识状态,由得那些非真我的“追求”主宰自己,创作出那些叫人看不懂的、不美的作品。有些作者故意追求阴暗甚至发狂的状态而作。一件艺术作品常常是一个整体艺术的表现。像前面提到的舞蹈表演,当舞蹈本身水准降低的时候,其它配合要素,服装、灯光、音乐,也一起降下水平来。

可是,从这台演出的观众反应来看,虽然人们似乎都在试图努力理解现代派舞蹈,但是真正美好、传统、纯净的舞蹈是能启迪人们向往美的感受的,也是能真正博得人心的。人类的艺术自古以来是追求美好而不是追求新奇。不合人性的作品只能是短暂地“符合潮流”,而最终也不能登上通往人类艺术经典作品的台阶。

【明心网】(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1966年,一群“破四旧”的红卫兵来到法门寺,先是捣毁了佛殿内的铜像,又试图挖开真身宝塔。住持良卿法师上前喝阻,被打得头破血流。法师随后披全身浇满煤油,在宝塔前自焚。
  • 《可爱的牧羊女》展现了莫扎特在音乐创作各方面崭露头角的才华。这位年少的作曲家模仿法国、意大利和德国的歌剧样式,加入通俗的曲调,同时表现出对音乐风格及其语言的自信。他在巴洛克风格和古典风格的交汇点上谱写了一部作品,开创了一种新类型歌剧──后来成为18世纪古典主义风格,为他后来的音乐创作奠定了基础。
  • 就像学习西方经典一样,东方的传统戏曲也值得我们认识。“你会唱一段昆曲,你就懂得欣赏《游园惊梦》,你会唱一段《苏三起解》你就会爱上《四郎探母》。”陈金次说:“我们从小不让小朋友喝茶,他长大后怎知品茶呢?土壤的流失,是传统文化式微的主因。”
  • 留学法国的简秀珍体悟到,法国的艺术当然很棒,大家随口就可以说出莫内、梵谷……这些艺术大师,然而,这些所谓的“大师”能够广为人知,是因为有非常多人在帮他们写诠释、写介绍,人们才知道怎么去欣赏,知道他们好在哪里。
  • 陈冠霖给自己的“终极目标”是“把李天禄演过的戏演过一遍”。这个目标并不意味着把前辈演师留下的剧本原封不动的重现。“基本上要抓住观众,剧情、音乐、口白都非常重要,要注意的应该就是要让观众看得懂,觉得音乐好听,剧情合理精彩。”陈冠霖说。
  • 加官进禄、长命百岁、金榜题名、家庭团圆,都是人们对幸福的想望,但看了戏就能得到吗?非也。天官出场时的定场诗讲得清楚:“瑞霭祥光紫雾腾,人间福主庆长生。欣看四海升平日,共沐恩波享太平。”
  • 七年出国三十多次,足迹几乎踏遍全球之后,陈锡煌不免感慨,懂得文化的外国人,愿意千里迢迢来看戏,但传统戏剧在台湾却非常弱势。凭着一股“艺术的东西不能给外国人看不起”的志气,2009年,陈锡煌以自己的名字成立“陈锡煌传统掌中剧团”。
  • 大幕拉开,雄浑的圆号响起,气氛凝重。只见江水滔滔,雾气弥漫,一艘艘战船正在行进。诸葛亮一袭白衣,羽扇轻摇。面对沉沉夜色,他胸有成竹。兵士们奋力摇桨,向曹营进发。接近对方水寨时,诸葛亮命士兵擂鼓呐喊,鼓声引来曹军箭如飞蝗,射中船上绑扎的草人。很快,孔明收箭十万余支,满载而归。
  • 皑皑白雪,连绵青山,芳草萋萋,悠扬的笛声缓缓而出。随之,乐曲节奏转而明快昂扬,一群藏族少年们跃然而至。他们挥舞着的雪白长袖飘曳在雪域高原的蓝天白云下,纯洁无瑕。这是神韵作品的早期节目《为神欢歌》的开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