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扮了救兵 下一步做好监军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0月1日讯】自由时报记者邹景雯╱特稿

台湾需不需要高铁?绝大多数国民会举双手赞成,但高铁案发展到今日地步,的确不是个良性示范;站在国家发展以及人民权益的立场,政府现在决定介入协助,是不得已的最佳选择,但在催生高铁的目标下,监督与责任机制,要同时雷厉风行才行。

翻开高铁当年与政府签订的BOT契约,称其为一纸不平等条约,似乎并不为过,现在高铁发生集资与技术困难,依约政府若不以三千多亿收购,就得看着高铁遥遥无期甚或成为泡影,不是人民所乐见。

事到如今,要达成台湾对首条新干线的殷盼,航发会与中技社共同投资七十五亿元,行政院并成立高铁小组介入,不失为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不可讳言,更大的挑战才要开始,“台湾高铁”一路走来的困难与问题,未来等于政府团队必须挑起,更多专业的挹注已属必然。

检视这些年高铁的奋斗史,殷琪等高铁团队的管理能力受到考验,已是不争的事实,政府现在要避免重蹈覆辙,必须深入了解每个环节,才能替人民严格把关。

资金未能及时到位,其实仅是其一,日本新干线为何不敢背书?未来即使兴建完成,零事故的安全确保,都要一一克服的,这些,高铁团队也必须坦诚的向政府交代清楚,不能只是讨救兵要钱。

同时,既然政府的钱愈出愈多,偏离了BOT的原始意义,则高铁完成后,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应该随之调整,殷琪辞职,这是最起码的,其他的细节,高铁小组应该确实把关。把挖空国家、图利个人的指控,消除到零。

此外,高铁采取BOT兴建,是国民党执政时代定的约,当初为什么会订出这些条件?也应该一并调查清楚。不能自己造的因,现在摇身一变在国会责难为何有此果,这是模糊焦点,当年的决策者也要给社会一个交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