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唱艺术 系列介绍

《对口相声》剧本欣赏 《成语拼盘》

汉霖说唱艺术 定芬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585
【字号】    
   标签: tags: ,

乙:平常在家,您都有些什么嗜好啊?
甲:我喜欢研究咱们的传统文化。
乙:哦,您研究些什么呢?
甲:我特别有兴趣的是成语。
乙:成语?
甲:嗯,成语文字简练,寓意深远!
乙:是呀!
甲:一般也别说我们谈话、写文章要用成语。
乙:啊。
甲:这随便举个例子,都离不开成语。
乙:哦,那你举个例子。
甲:您比方说这么两句话。
乙:哪两句话?
甲:我们大家只有同甘共苦,才能够同心同德。
乙:您瞧,一句话里面,就两个成语了。
甲:同甘共苦。
乙:同心同德。
甲:嗯。
乙:对不对?
甲:这两句话如果不用成语。
乙:啊。
甲:换成白话来讲。
乙:哦。
甲:可就麻烦了!
乙:怎么麻烦呢?
甲:就得这么说了。
乙:怎么说?
甲:我们大家啊,
乙:嗯。
甲:只有有福一块儿享,有罪一块儿受!
乙:啊。
甲:有甜的大伙儿分着吃。
乙:对!
甲:有苦的谁也跑不了。
乙:那是! .
甲:我们这是一人一份。
乙:啊。
甲:谁也别争,谁也别抢,谁也别夺,谁也别藏,谁也别特殊,只有这样!
乙:啊。
甲:我们才能一个镜头,一个心眼,一个目标,一个德行,一个模样,一个方向!
乙:行了!
甲:啰嗦吧。
乙:太啰嗦了!随便举个例子,我们就看得出来成语它是多重要了。
甲:成语多种多样,非常精彩,但是有一种人很讨厌,他滥用成语。
乙:有“乱用成语”的人啊?
甲:就是不管对不对,抓到了就说。
乙:拿过来一用,风马牛不相及、笑话百出。
甲:这种人常出现。
乙:嗯。
甲:咱们得好好的针贬世俗一番。
乙:好好好!
甲:这样吧!我们来表演一下。
乙:怎么表演?
甲:我们两个见面,聊聊天。
乙:啊。
甲:说的每句话,都得用成语。
乙:都用成语。
甲:而且还得滥用成语。
乙:那没问题!
甲:可以呀?
乙:可以!回头就来——
甲:转身开始。
乙:欸。
甲:呦!哈哈哈!哎呀!
乙:啊。
甲:您不就是那个…
乙:啊!我我…
甲:您不就是那个、那个…
乙:我是哪个、哪个、哪个?
甲:哎唷!你怎么想不起来你是谁了呢?
乙:我想不起来我是谁?是你想不起来我是谁了吧!
甲:您贵姓呀?
乙:我姓(王)啊!
甲:姓(王)?
乙:对呀!
甲:好!再来一次。
乙:行。
甲:啊!哎呀!哎呀!您不就是那个“亡羊补牢”嘛?
乙:对…啊?!把我姓搁这儿啦!
甲:这是一句成语。
乙:是啊!哎!好好好!您不就是那个钟…(钟楼怪人)嘛?!
甲:我呀?!
乙:哈!
甲:诶,我说“亡羊补牢”呀!
乙:欸,什么呀?我还答应呐?!
甲:你怎么一个人站在这儿“金鸡独立”呢?
乙:我这是“金鸡独立”呀?
甲:啊。
乙:哎,我是“鹤立鸡群”!
甲:是啊!
乙:嗯。
甲:我看你是不是有点“苟延残喘”啊?
乙:那儿呀?!我是“垂死挣扎”!
甲:你是不是“自作自受”啊?
乙:什么?我是“假公济私”!
甲:走、走、走、走、走。
乙:干嘛呢?
甲:到我那个“四海为家”去!
乙:我不行呀!我没空啊,我不能到你那去“坐井观天”哪!
甲:你不要搞得“手忙脚乱”、“张牙舞爪”的。
乙:我还张牙舞爪呀?你不知道,我有事。
甲:我知道,你能有什么事,你不就“狗仗人势”吗。
乙:哎哟!我不要跟你说了。
甲:怎么了?
乙:再说下去,我国语都不会了!
甲:这证明你成语用得不好。
乙:是喔,你用得好!?
甲:那当然了!
乙:你一个人说!
甲:可以呀!
乙:哦,我问你答。
甲:不论你问我什么,我都带一个成语回答你。
乙:可以呀。
甲:嗯。
乙:好!你为什么上这儿来?
甲:我请你到我那个“四海为家”嘛!
乙:嗯,你为什么要请我呢?
甲:因为你是我的“狐朋狗友”!
乙:我是你的朋友呀!
甲:哎。
乙:好吧!那你先走,我待会就去。
甲:嗯,我先走了。
乙:对!你先去。
甲:我在那等你。
乙:嗯,好的。
甲:我在那儿“守株待兔”了。
乙:嗯?好嘛!我不去了!
甲:又怎么啦?
乙:我成了兔了?!
甲:这也是一句成语嘛!
乙:算你对。那待会见啦!
甲:好哇!
乙:等会儿,你家在那儿啊?
甲:我们家呀。
乙:啊。
甲:住在“倾国倾城”。
乙:那是外地呀?
甲:嗯!
乙:那是哪个市呢?
甲:它属于“假日花市”。
乙:假日花市啊?!
甲:对!
乙:你们家是在那条路啊?
甲:我们家呀?
乙:啊。
甲:“原形毕露”。
乙:这归那个区啊?
甲:“宁死不屈”。
乙:我哪找这区去呀?
甲:这个区呀!
乙:啊?
甲:其实也好找。
乙:怎么呢?
甲:你这样…
乙:嗯。
甲:你在这儿“南来北往”。
乙:喔。
甲:“东奔西走”。
乙:是。
甲:然后你“上窜下跳”。
乙:我还是兔哇?!
甲:你不要“瞻前顾后”。
乙:是。
甲:你“勇往直前”!
乙:嗯。
甲:在前边。
乙:啊。
甲:隐隐约约的你会发现一座庙。
乙:这是什么庙?
甲:“莫名其妙”。
乙:我现在就莫名其妙了。
甲:庙旁边有条小路。
乙:嗯。
甲:顺着小路啊。
乙:欸。
甲:你翻上那座“开门见山”。
乙:哦!
甲:过了山去啊。
乙:是。
甲:前面有条河。
乙:什么河?
甲:“信口开河”。
乙:你就是信口开河!!这河我怎么过呀?
甲:这河啊。
乙:啊。
甲:你搭那个“代代相传”过去。
乙:嘿!好嘛!我头一次坐这船!上了船我到那儿下呀?
甲:这样子啊?我看你在“骑虎难下”好了。
乙:骑虎难下啊?!
甲:啊。
乙:那我怎么下啊?我坐车不坐车?
甲:你可以坐车啊。
乙:坐什么车?
甲:“闭车造车”。
乙:闭门造车啊?!
甲:哎。
乙:那下了车还有多远哪?
甲:下车也就没多远了。
乙:嗯,那是多远?
甲:最多也不过就“鹏程万里”嘛!
乙:那还近啊?!
甲:下了车以后呀,你要“不耻下问”!
乙:是啊!我还要“道听途说”!
甲:对啦!
乙:你们家是那条街?
甲:我们家住的那条街大家都很熟悉。
乙:哦?什么街啊?
甲:“老鼠过街”!
乙:哎对!我到那儿非挨顿打不可、、
甲:你留点神吧你!
乙:你们是几号啊?
甲:我们家啊?
乙:嗯。
甲:号码啊?
乙:对!
甲:“不三不四”。
乙:没准谱啊?!
甲:可不是。
乙:您们家住的是平房还是楼房?
甲:我们家住“空中楼阁”。
乙:哦,第几层啊?
甲:“七上八下”。
乙:地下室啊?
甲:对了!
乙:你们家有院墙没有?
甲:我们家有一堵墙。
乙:什么墙?
甲:“狗急跳墙”。
乙:狗急跳墙啊?!
甲:你要有急事你就跳!!
乙:啊?
甲:你别客气,你跳呀!
乙:不不不!
甲:随便跳、、
乙:我不跳!!我不跳!!你们家那个门有什么特色没有?
甲:我们家门口啊。
乙:啊。
甲:“五光十色”的。
乙:很漂亮!
甲:嗯。
乙:那有什么特点标记呀?
甲:门前有四棵大树!
乙:哪四棵树?
甲:“蚍蜉撼树”、“滥竽充数”、“不学无术”、“胸中有数”。
乙:好嘛!这四棵树长的…
甲:你别瞧不起这四棵树啊。
乙:怎么?
甲:一年到头开满了花。
乙:开的什么花?
甲:“头晕眼花”。
乙:哦!我现在就眼花了、、
甲:进了我们院子啊。
乙:嗯。
甲:你得小心!
乙:哦,我还得留神。
甲:我们家啊。
乙:啊?
甲:那是“冤家路窄”。
乙:是呀!
甲:到处“草木皆兵”。
乙:哦。
甲:我怕你“误入歧途”。
乙:我就“小心翼翼了”!
甲:对!到了房门口啊,
乙:啊。!
甲:你可想着按铃。
乙:我按什么铃?
甲:你按那个“掩耳盗铃”。
乙:这铃我怎么按哪?!
甲:我听见这铃响,我就给你开开“双喜临门”了。
乙:那我就进去吧!
甲:回来!!
乙:干嘛?
甲:不要轻举妄动,“独断专行”啊!
乙:怎么啦?
甲:我们屋里头啊。
乙:啊。
甲:那是“龙潭虎穴”。
乙:是呀?
甲:“步步危机”!
乙:哦。
甲:养了好几条的“丧家之犬”!
乙:啊。
甲:还有不少的“打草惊蛇”呢、、
乙:瞧瞧他养这些东西!
甲:我带着你呀,
乙:哦。
甲:到我的卧室去休息。
乙:哦,你卧室布置得怎么样呢?
甲:迎面是两扇“十年寒窗”。
乙:哦。
甲:墙上有幅画。
乙:那是什么画?
甲:“笑傲江湖”。
乙:武侠小说啊?!
甲:床上啊。
乙:嗯。
甲:摆的都是“德才兼备”。
乙:哦。
甲:被子里头放着马后炮。
乙:你想要轰我一炮是怎么着?
甲:到我们家啊,您别客气!
乙:啊?
甲:因为您是“贵客临门”。
乙:哦。
甲:我对你佩服的是“五体投地”,外带“四脚朝天”!
乙:你就别翻跟头了。
甲:我代表我们全家。
乙:啊。
甲:向你表示最衷心的“永垂不朽”!
乙:啊?我死啦?!
甲:到我们家你千万别客气。
乙:我不客气!
甲:要想吃什么?
乙:啊。
甲:拉开冰箱!
乙:啊。
甲:你就“自取灭亡”吧!
乙:我什么都不取!
甲:不取啊?
乙:嗯。
甲:那我跟你倒杯水吧!
乙:好哇!什么水?
甲:“拖泥带水”。
乙:我怎么喝呀?
甲:喝不下?
乙:喝不下去!
甲:你抽根“七窍生烟”。
乙:不要!
甲:我给你点上“赴汤蹈火”。
乙:不用!不用!不抽烟!
甲:我给你煮碗面吧!
乙:你煮的什么面?
甲:“油头粉面”。
乙:这面怎么吃啊?!
甲:吃不下去啊?
乙:啊。
甲:那就给你作些菜吃。
乙:行!你给我作些什么饭菜?
甲:先给你上四道凉菜,你最喜欢。
乙:那四道凉菜?
甲:这四道凉菜啊。
乙:嗯。
甲:“狼心狗肺”、“鼠肚鸡肠”、“抓耳挠腮”、“提心吊胆”。
乙:好嘛!这四道菜我吃下去,非中毒不可!
甲:好吃得很哪!
乙:不要!不要!你给我什么热菜吃?
甲:有啊!
乙:啊?
甲:我特别为你杀了一只“呆若木鸡”。
乙:傻鸡啊?!
甲:煎了一条“缘木求鱼”。
乙:是啊?
甲:炖了一锅“行尸走肉”。
乙:喝!
甲:煮了一碗“通宵达旦”。
乙:嚄?还有蛋呢!
甲:另外啊,我还为你清蒸了“马失前蹄”。
乙:哦。
甲:红烧“虎背熊腰”。
乙:是啊?!
甲:我还替你炒了一道我的拿手菜。
乙:什么菜?
甲:“孤苦伶仃”。
乙:啊?!
甲:饭后还有水果招待。
乙:什么水果?
甲:“自食恶果”。
乙:嚄!这我怎么吃得下去呀!你们家有人陪我吃饭没有?
甲:那对不起了。
乙:啊。
甲:只能您一个人在那儿“吞吞吐吐”。
乙:吞吞吐吐啊?!
甲:啊。
乙:你家人呢?
甲:我们家的人哪,
乙:上那儿去啦?
甲:都“腾云驾雾”去了。
乙:嘿!好嘛!不对呀!你先生呢?
甲:我先生?
乙:嗯。
甲:看戏去了!
乙:看什么戏呀?
甲:“粗中有细”。
乙:那你哥哥呢?
甲:打球去了。
乙:打什么球呀?
甲:“梦寐以求”。
乙:你嫂嫂呢?
甲:看电影去了。
乙:看什么电影?
甲:“捕风捉影”。
乙:你孩子们呢?
甲:唱歌去了。
乙:唱什么歌?
甲:“四面楚歌”。
乙:那你妹妹呢?
甲:跳舞去了。
乙:跳什么舞?
甲:“群魔乱舞”啊。
乙:哎唷!我的妈呀!咦,伯母呢?
甲:啊?
乙:伯母!你妈妈呢?
甲:我妈妈呀?
乙:哎哟!你是怎么啦?
甲:别提了!
乙:怎么样了?
甲:“病入膏肓”。
乙:病了?
甲:嗯…
乙:什么病啊?
甲:“白雪霭霭”。
乙:得了癌症啊?
甲:啊。
乙:有些什么症状?
甲:夜里头睡不着觉,
乙:啊。
甲:咳嗽。
乙:哦。
甲:大口大口地吐那个“老生常谈”。
乙:唉哟!!
甲:痰里头带着“阳春白雪”。
乙:病得不轻啊。
甲:血里头还长着“坚贞不屈”。
乙:啊?!
甲:蛆身上都发出了“轻如鸿毛”啦!
乙:太严重了!那请大夫没有啊?
甲:请了。
乙:中医还是西医啊?
甲:我给他请了个“唇齿相依”。
乙:开个什么方?
甲:开了个“贻笑大方”。
乙:打什么针?
甲:打的是“弄假成真”。
乙:吃什么药?
甲:吃了“简明扼要”。
乙:那结果呢?
甲:结果啊…
乙:怎么样了?
甲:结果……
乙:唉哟!你不要哭嘛…,伯母一向待我很好的。
甲:“活蹦乱跳”。
乙:你这人讲话怎么大喘气呢?
甲:我们家啊,“凄凉败落”,我闹得“举目无亲”,你说我这不是“乐极生悲”吗?
乙:你看开点吧!“随遇而安”嘛!
甲:哪比得上你们家啊。
乙:我们家?
甲:你们家男女老少,“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
乙:哈、、那是呀!
甲:太幸福啦!
乙:我还有爷爷奶奶呢!
甲:“福寿双全”。
乙:是呀!父亲、母亲。
甲:“老当益壮”。
乙:哥哥、姐姐…
甲:“英姿焕发”。
乙:孩子们…
甲:“生龙活虎”。
乙:还有我跟我老婆…
甲:“一丘之貉”。
乙:啊?!
甲:你们家是“一见发财”、“双星报喜”、“三洋开泰”、“四事如意”、“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财子路”、“八仙过海”、“久久长长”、“十全十美”啊!
乙:我们家是什么都好,就是人口多了一点!
甲:人多那就更好了!
乙:为什么?
甲:“肥猪满圈”!
乙:我去你的!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1966年,一群“破四旧”的红卫兵来到法门寺,先是捣毁了佛殿内的铜像,又试图挖开真身宝塔。住持良卿法师上前喝阻,被打得头破血流。法师随后披全身浇满煤油,在宝塔前自焚。
  • 《可爱的牧羊女》展现了莫扎特在音乐创作各方面崭露头角的才华。这位年少的作曲家模仿法国、意大利和德国的歌剧样式,加入通俗的曲调,同时表现出对音乐风格及其语言的自信。他在巴洛克风格和古典风格的交汇点上谱写了一部作品,开创了一种新类型歌剧──后来成为18世纪古典主义风格,为他后来的音乐创作奠定了基础。
  • 就像学习西方经典一样,东方的传统戏曲也值得我们认识。“你会唱一段昆曲,你就懂得欣赏《游园惊梦》,你会唱一段《苏三起解》你就会爱上《四郎探母》。”陈金次说:“我们从小不让小朋友喝茶,他长大后怎知品茶呢?土壤的流失,是传统文化式微的主因。”
  • 留学法国的简秀珍体悟到,法国的艺术当然很棒,大家随口就可以说出莫内、梵谷……这些艺术大师,然而,这些所谓的“大师”能够广为人知,是因为有非常多人在帮他们写诠释、写介绍,人们才知道怎么去欣赏,知道他们好在哪里。
  • 陈冠霖给自己的“终极目标”是“把李天禄演过的戏演过一遍”。这个目标并不意味着把前辈演师留下的剧本原封不动的重现。“基本上要抓住观众,剧情、音乐、口白都非常重要,要注意的应该就是要让观众看得懂,觉得音乐好听,剧情合理精彩。”陈冠霖说。
  • 加官进禄、长命百岁、金榜题名、家庭团圆,都是人们对幸福的想望,但看了戏就能得到吗?非也。天官出场时的定场诗讲得清楚:“瑞霭祥光紫雾腾,人间福主庆长生。欣看四海升平日,共沐恩波享太平。”
  • 七年出国三十多次,足迹几乎踏遍全球之后,陈锡煌不免感慨,懂得文化的外国人,愿意千里迢迢来看戏,但传统戏剧在台湾却非常弱势。凭着一股“艺术的东西不能给外国人看不起”的志气,2009年,陈锡煌以自己的名字成立“陈锡煌传统掌中剧团”。
  • 大幕拉开,雄浑的圆号响起,气氛凝重。只见江水滔滔,雾气弥漫,一艘艘战船正在行进。诸葛亮一袭白衣,羽扇轻摇。面对沉沉夜色,他胸有成竹。兵士们奋力摇桨,向曹营进发。接近对方水寨时,诸葛亮命士兵擂鼓呐喊,鼓声引来曹军箭如飞蝗,射中船上绑扎的草人。很快,孔明收箭十万余支,满载而归。
  • 皑皑白雪,连绵青山,芳草萋萋,悠扬的笛声缓缓而出。随之,乐曲节奏转而明快昂扬,一群藏族少年们跃然而至。他们挥舞着的雪白长袖飘曳在雪域高原的蓝天白云下,纯洁无瑕。这是神韵作品的早期节目《为神欢歌》的开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