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美国人也知道台湾为何是水果王国

人气: 810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月7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曾志远纽约特稿)看过纽约公共电视第二十五台六日晚间的节目,可以了解到何以台湾继“蝴蝶王国”后,又多了一个“水果王国”的美誉。影片介绍台湾如何利用海拔地势的变化研究出特有的栽种条件,优越的农业专家如何调节产期和改良品种,让地小人稠的台湾用另一种方式走进国际,让老外也刮目相看。

二零零一年某天,陈耀圻、李道明等纪录片导演和当时新闻局视听资料处影视科科长杨崇智等聚在一起,为“台湾在国际上还有哪些卖点?”脑力激荡一番,结果激出“吃水果”的点子,于是展开连串的策划、制作、拍摄、剪辑,以长达一年的工作时间,拍出短短二十五分钟的纪录片:“果香风华 — 台湾的水果”。

这部纪录片被纽约公视台小小地改变了它的名字,成为“到亚洲旅游–台湾,水果王国”,在六日晚间的“Asian America”时段中播映。而“Asian America”已建立起相当口碑,是为了加强亚美文化交流和帮助亚裔人士融入美国社会而开辟的节目,不但美国亚裔人士经常收看,也是许多美国人士了解亚洲的窗口。

目前在驻纽约台北经文处新闻组担任秘书的杨崇智,回忆三、四年前和导演傅季中等人一起策划、深入乡间拍摄全片的过程。为了能捕捉水果的成长镜头,他们不惜花时间请教农委会专家、农改场技正,什么时候到什么地方可以拍到开花,在哪里正是采收时节。就这样马不停蹄地走遍清境农场、南投埔里等中南部乡间。 

影片虽短,却知识性十足,让大家知道台湾亚热带气候,没有北国的严寒及霜害,全岛阳光充足,而且台湾地势变化大,适合栽种热带、亚热带及温带的水果。

影片也说,台湾水果种植规模小,人工操作多,而且种水果的也大多以家族企业为主要结构,所以对果树的照护就好像对待自己钟爱的作品一样呵护。

重要的是,由于台湾教育发达,培育出许多农业专家,而这些专家多半出自农村,学有所长后再回馈乡梓。他们和各农村的产销班合作,融合学理与实证,努力研发,使得台湾水果的改良日新月异,其中尤以产期调节和品种改良成果最佳。

产期调节的目的在分散产期,以避开夏季盛产期果品的竞争,一方面避免了果多价贱而伤农,另一方面也提供消费者全年稳定的水果选择,双方均蒙其利。

片中以葡萄为例,它原本生长在夏季,经调整为一年两收,调节夏果六至八月及冬果十一月至隔年二月;再如莲雾,也由夏季调整到十二月至隔年二月,这种方式让台湾全年都有水果可吃。

至于品种改良方面,除了追求丰产、抗病和高品质外,少量又多样化也是努力的目标。同一类水果可以发展出多种品种,例如荔枝就有七种以上,芒果有八种以上,番石榴也有五种以上。

片中最后还不忘介绍台湾水果目前朝多角化方向发展,例如制作成水果茶、水果餐,将水果纳入饮食文化,或将水果应用在中药材上,例如枇杷是止咳化痰良方、中国枣是常见的药引之一等。

水果满足台湾人的口腹之欲,或许这些常识对身在台湾的人都已熟悉不过,但这何尝不是台湾在外交处处碰壁之余,另辟蹊径发挥台湾之美的卖点之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