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美籍学者下周绿岛深潜 寻觅珊瑚礁新鱼种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5月20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韦枢台北二十日电)来台湾参加“第七届印度太平洋鱼类会议”的美籍学者,准备利用先进的“密闭式循环呼吸深潜设备”于下周在绿岛进行2天4次的台湾深海潜水调查研究,希望在水深40到150公尺深的珊瑚礁海域找到更多新种或新纪录种的鱼类。

中研院生物多样性中心代主任邵广昭指出,全球珊瑚礁鱼类约有六、七千种,过去大家以为靠水肺潜水即可得知珊瑚礁鱼类生态,但这种潜水装备只能潜30到50公尺,再深一点海域的珊瑚礁物种组成和生态系,根本无从得知,就算用深海潜航器、水下遥控摄影、机械手臂、渔民的深海一支钓也无法得知小型或非肉食性的珊瑚礁鱼类习性。

不过美国有一批鱼类学者利用最新的“密闭式循环呼吸深潜设备”直接潜入太平洋斐济深海珊瑚礁,结果几次下来就采集至少40种以上的新种鱼类,根据这项结果推算,全球珊瑚礁鱼类至少应还有30%以上的种类尚待命名和发现。

邵广昭表示,由RICHARD PYLE所带领的的深海潜水小组将于下周在绿岛深潜,揭开台湾深海珊瑚礁的奥秘,中研院与他们合作,希望可以发现台湾首批深海珊瑚礁鱼的新种或新纪录种,并与中太平洋区比较研究,可借此活动让台湾的学者和业者见习到深潜调查技能,对未来台湾海洋生态研究更有帮助。

更重要的是,邵广昭认为,近40年来台湾大量捞捕珊瑚礁鱼类、渔网入侵、不当的潜水破坏、海水污染、优养化、海底垃圾、大量泥沙沉积物等,使得许多珊瑚礁鱼类快速减损或消失,甚至还未命名前就绝迹,再加上无所不吃的海鲜文化加速珊瑚礁鱼类消失,因此希望各界正视并发起“疼惜及拒吃珊瑚礁鱼”的运动,让台湾真正维持生物多样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