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未来科学与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选登

画与道 — 通过修炼上达化境(四)

杨明锷
font print 人气: 34
【字号】    
   标签: tags:

三、遨游化境

《宣和画谱》卷十《山水叙论》讲到画山水是件很神的事,画出造化的神秀、阴阳的光影、咫尺表现万里山林,画家若无“图真”之实力,是画不出宇宙的奥秘。《宣和画谱》强调好的山水画家“人品甚高,若不可及者”,为什么画山水必须品德高出一般人?优秀的作品甚少是出于俗人之手。北宋郭熙(1020?-1100? A.D.)《林泉高致集》最足以说明画家因内在升华而能包罗万象的事实,同时我们配合郭熙本人留下的绘画作品的佐证,完整的呈现出山水画家通过修炼上达层次很高的画境。

《林泉高致集》是由郭熙的儿子郭思写定的,序言上说;“先子少从道家之学,吐故纳新,本游方外,家也无画学,盖天性得之,遂游艺于此成名”。可知郭熙原本就是修炼人(吐故纳新,本游方外,实际修过道)。“山水训”记载郭熙对绘画的要求,一般人可能感觉是掉弄虚玄,如果用修炼的角度看,就清楚知道是在净化、精进,去除常人的昏庸、懒惰、轻慢之心:

“凡一景之画,不以大小多少,必须注精以一之,不精则神不专;必神与俱成之,神不与俱成则精不明;必严重以肃之,不严则思不深;必恪勤以周之,不恪则景不完。故积惰气而强之者,其迹软懦而不决,此不注精之病也;积昏气而汨之者,其状黯猥而不爽,此神不与俱成之弊也;以轻心挑之者,其形略而不圆,此不严重之弊也;以慢心忽之者,其体疏率而不齐,此不恪勤之弊也。故不决则失分解法,不爽则失潇洒法,不圆则失体裁法,不齐则失紧慢法,此最作者之大病出,然可与明者道”。

去除惰气、昏气、轻心、慢心这些庸俗的恶习,才能做到“决–注精,爽–俱神,圆–严肃,齐–恪勤”,这些法则,都由修炼入静而悟得。

郭思在此条下,还特别加以注解:

“思平昔见先子作一二图,有一时委下不顾,动经一二十日不向,再三体之,是意不欲。意不欲者,岂非所谓惰气者乎!又每乘兴得意而作,则万事俱忘,及事汨志挠,外物有一则亦委而不顾。委而不顾者,岂非所谓昏气者乎!凡落笔之日,必明窗净几,焚香左右,精笔妙墨,盥手涤砚,如见大宾,必神闲意定,然后为之,岂非所谓不敢以轻心挑之者乎!已营之又彻之,已增之又润之,一之可矣又再之,再之可矣又复之,每一图必重复终始,如戒严敌然后毕,此岂非所谓不敢以慢心忽之者乎!所谓天下之事,不论大小,例须如此,而后有成。先子向思每丁宁委曲,论及于此,岂非教思终身奉之以为进修之道耶!”

郭思的注解把郭熙的修炼,注解成儒家修身,强调“凡落笔之日,必明窗净几,焚香左右,精笔妙墨,盥手涤砚,如见大宾,必神闲意定,然后为之”等等,儒家的修身也是一种进修、进取,但与修炼还是有些区别。郭熙此条原本谈到“分解法、潇洒法、体裁法、紧慢法”这可须要神专气足,与神闲意定的概念不同。(注2)

1.《宣和画谱》夸赞郭熙林泉高致‘大山堂堂,为众山之主;长松亭亭,为众木之表’这段话近乎道,其原因荆浩古松赞已提供有答案(松为高德的象征),而从林泉高致“山水训”的原文,我们又理解一个新的看法,那就是正德之外,还有正行:

“大山堂堂为众山之主,所以分布以次冈阜林壑,为远近大小之宗主也。其象若大君赫然当阳,而百辟奔走朝会,无偃蹇背却之势也。长松亭亭为众木之表,所以分布以次藤萝草木,为振契依附之师帅也,其势若君子轩然得时,而众小人为之役使。无凭陵愁挫之态也”。

当人正念充足,一无所惧,豪迈向前;所有事务环绕着你,以你为中心而发展。这就是堂堂正正,光明又健康的大道。德行风化,偃蹇、愁挫不复存在。这种快意,潇洒无执著:“人须养得胸中宽快,意思悦适,如所谓易直子谅,油然之心生,则人之啼笑情状,物之尖斜偃侧,自然列布于心中,不觉见之笔下”(画意)。

养得胸中宽快,堂堂正正,正念正行,这是成熟修炼人的写照。《林泉高致》以大山大松做标竿,“画诀”篇中简洁说到山水画的重点,要“取赏于潇洒,见情于高大”,让人大度悠游:“山水先理会大山,名为主峰。主峰已定,方作以次,近者、远者、小者、大者,以其一境主之于此,故曰主峰,如君臣上下也。 林石先理会大松,名为宗老。宗老意定,方作以次,杂窠、小卉、女萝、碎石,以其一山表之于此,故曰宗老,如君子小人也”。山林的排列带入拟人化的内涵,次第有序,胸襟大开,这就是近乎道。

2.山水画到郭熙时,发展得已极为璨烂成熟。画出山川气象的“图真”观念,已普遍为人所知,郭熙称为“真山水”。在宗炳王微的时代,.山水画与山川地形图(古地图)还很类似;经历五、六百年,画家在修炼的传承中,臻至化境,创作山水天地。一画一境,画家在他们各自所达到的层次,画出“各个时空的各种生命体的存在形式,各个时空中的物质存在形式”(转法轮第九讲,413页),真山水汽质倶盛,人置身在这个清净的天籁中,自由遨游。“境界已熟,心手已应,方始纵横中度,左右逢原”(画意篇)。

林泉高致用行、望、游、居,来形容这个可资遨游的空间:“世之笃论,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画凡至此,皆入妙品。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可游可居,用现代话讲,就是“身历其境”。可行可望还带着走过场、旁观的不深入。

又说:“是一山而兼数十百山之意态,可得不究乎!春山烟云连绵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看此画令人生此意,如真在此山中,此画之景外意也。见青烟白道而思行,见平川落照而思望,见幽人山客而思居,见岩扃泉石而思游。看此画令人起此心,如将真即其处,此画之意外妙也”。由景而意、由意而妙。从身历其境(身体)、到心历其境(生命)、上到神历其境(宇宙)。亦即景是身体、景外意是心、意外妙是宇宙。即其处(身体)、感染气氛脉动(生命)、悟道(宇宙),十分清晰的一个历程。

3.《林泉高致》的内容大致可分为身即山川而取之、画意、画题,三项主题,其实对应的就是身体、生命、宇宙。
身即山川而取之,“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彩;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又如:“山有高有下,高者….其肩股开张,基脚壮厚,峦岫冈势,培拥相勾连,映带不绝,此高山也。….”。

《林泉高致》有画意一篇,说的就是画中的生意、生机,表现生命的深刻与复杂。这些用平常语言表达不出,用诗比较能比喻、比拟,郭熙善用诗来思考,扩展画的生命:“余因暇日阅晋唐古今诗什(诗篇),其中佳句有道尽人腹中之事,有装出目前之景,然不因静居燕坐,明窗净几,一炷炉香,万虑消沉,则佳句好意亦看不出,幽情美趣亦想不成”,在这里郭熙还是强调须入静,方能启迪画意:

女儿山头春雪消,路傍仙杏发柔条。心期欲去知何日,惆望回车下野桥。
──羊士谔《望女儿山》 (雪消杏发,欲去回车,时空在变、心情也倏忽在变)

独访山家歇还涉,茅屋斜连隔松叶。主人闻语未开门,绕篱野菜飞黄蝶。
──长孙左辅《寻山家》 (停停走走,松叶山家,屋内人与屋外人似熟不熟)

南游兄弟几时还,知在三湘五岭间,独立衡门秋水阔,寒鸦飞去日沈山。
──窦巩 (门口夕阳、遥寄相思、愿与人违却又笃定)

我们可以将这些诗意,对照郭熙的作品(画格拾遗中记载),是否有异曲同工之妙:

《早春晚烟》,骄阳初蒸,晨光欲动,晓山如翠,晓烟交碧,乍合乍离,或聚或散,变态不定,飘摇缭绕于丛林溪谷之间,曾莫知其涯际也。

《风雨水石》,猛风骤发,大雨斜倾,瀑布飞空,湍奔射石,喷玉溅玉,交相溅乱,不知其源流之远近也。

《古木平林》,层峦群立,怪木斜欹,影浸寒水,根蟠石岸,轮和万状,不可得而名也。

上三图乃郭熙所画,温县宣圣殿三壁画也。

说到宇宙,《林泉高致》的“画题”篇,点出因缘聚会形成的时空情境,就如宇宙。宇宙可分析去理解,基本是由所谓的“三远”(高远、深远、平远)与“四时”(春夏秋冬)构成。

郭熙用一个小故事,说明绘画的功能,画出时空情境,远超过文学之上。大略叙述如下:戴安道跟随范宣读书,范宣认为画画没有用处;戴安道画出“南都赋”衣冠、人物、宫室、鸟兽、山川、草木….,范宣“跃然从之”,从此重视绘画。画画就是能创造出超乎现实的时空,易让人领会那个特殊时空。不同的画是一个一个不同的空间。懂得掌握画理,你就能遨游不同的宇宙空间(化境)。

郭熙他教你轻松的掌握画理,“画题”就在讲这些,用简易推宏远:“春夏秋冬各有始、终、晓、暮之类,品意物色便当分解,况其间各有趣哉!”,品是往内找,所以叫品意,物是外在万物,‘品意物色’四字带有遨游宇宙的内涵。

品物出自周易乾卦彖辞:“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行;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春夏秋冬加始终是六位(例如早春、暮春),春夏秋冬加晓暮是六位(例如早春晓景、早春晚景)。品意物色便包括纵横大千;“大明终始”明白起源,更可返本归真。从“画题”这段话,不难理解郭熙是通晓易理的。

从四季体验时间是明显的,从三远体验空间也是明显的。时间有春夏秋冬有晓暮,空间三远:高远、深远、平远。“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缈缈”。用色与势勾勒出复杂空间。

我们举“画题”中的例子,自能了解品意物色对画画或赏画的助益:“春有早春云景,早春雨景,残雪早春,雪霁早春,雨霁早春,烟雨早春,寒云欲雨…….;夏有夏山晴霁,夏山雨霁,夏山风雨,夏山早行,夏山林馆,夏雨山行,夏山林木怪石,夏山松石平远,夏山雨过……;秋有初秋雨过,平远秋霁,亦曰秋山雨霁,秋风雨霁,秋云下陇,秋烟出谷,秋风欲雨,又曰西风欲雨…….;冬有寒云欲雪,冬阴密雪,冬阴霰雪,翔风飘雪,山涧小雪,四溪远雪,雪后山家,雪中渔舍……”

掌握山水画的遨游乐趣,不只在前述郭熙的作品中可以找到,还有许多近道的画家也是如此,以下从《宣和画谱》中找到一些例子,作为本文的结束:

李思训:‘天宝中明皇召思训画大同殿壁。…夜闻有水声,而明皇谓思训“通神”之佳手。岂非技进乎道,而不为富贵所埋没,则何能得此荒远闲暇之趣耶?’(李思训是唐宗室,却不执著富贵,画出荒远空间。应该是在修炼的状态中,才能技进乎道,上印天心)

卢鸿: 非泉石膏肓、烟霞痼疾、得之心、应之手,未足以造此。(卢鸿不愿做官而隐居山林,是为了泉石烟霞。隐居修炼,对世俗之物掉头不顾,才能专心画好画,得之心、应之手)

王维《雪溪图》

王维: 自为诗云“夙世谬词客,前世应画师。” (自知前世。)
杜子美作诗…称维为“高人王右丞” (高人是高于常人、不迷于世俗的人。)
至其卜筑辋川,亦在图画中,是其胸次所存,无适而不潇洒,移志之于画,过人宜矣。
(修炼所拥有的潇洒胸襟,移之在居,家如画境;移之在画,所画也自然超过凡品。)

项容: 不知何许人,当时以处士名称之。 (处士是不随便与世俗相混的人、洁身自爱的人。)

张询: 询尝画雪峰危栈图,极工。意其入蜀之所见也,然亦所以着戒,有临深履薄之遗风云。 (画家能画出临深履薄之意境,纵使不是修炼人也是在修炼的状态中。)

关仝:尤喜作秋山寒林,与其村居野渡、幽人逸士、渔市山驿,使其见者悠然,如在灞桥风雪中、三峡闻猿时,不复有市朝抗尘走俗之状。深造古淡,如诗中渊明、琴中贺若。非碌碌之画工所能知。当时郭忠恕亦神仙中人也,亦师事仝授学,故笔法不堕近习。(深造之功与修炼无异)

关仝《关山行旅图》

董源: 至其出自胸臆,写山水江湖、风雨溪谷、峰峦晦明、林霏烟云,与夫千岩万壑、重汀绝岸,使览者得之,真若寓目于其处也;而足以助骚客词人之吟思,则有不可形容者。 (寓目其处,是从空中见到,如在天上遨游)

范宽: 始学李成,既悟,乃叹曰:前人之法,未尝不近取诸物也,吾与其师于物者,未若师诸心。于是舍其旧习,卜居于终南太华,岩隈林麓之间。而览其云烟惨淡、风月阴霁,难状之景,默与神遇,一寄于笔端之间,则千岩万壑恍然如行山阴道中。(师诸心就是往内找)

范宽《谿山行旅图》

王诜: 写烟江远壑、柳溪渔浦、晴岚绝涧、寒林幽谷、桃溪苇村,皆词人墨卿难状之景,而落笔思致,遂将到古人超轶处。(画题隽永)

常以古人所画山水,置于几案屋壁间,以为胜玩。曰:要如宗炳澄怀卧游耳。如诜者非胸中自有丘壑其能至此哉。 @ *

注释:
注1.宗炳是慧远的士俗弟子, 因仰慕钦敬而与慧远游,他入庐山追随慧远,终生不离乃师,慧远死后,为他立碑志铭者亦是宗炳。 宗炳善琴乐、好游山水,属于艺术气质的人物,但事师至终,可见其信奉之忠诚,宗炳在刘宋时参加了一场形神论争,著有《明佛论》;也继承了慧远“形尽神不灭”的思想。详见林朝成“六朝佛家美学–以宗炳畅神说为中心的研究”,国际佛学中心第二期(1992.12出版)灵鹫山出版社出版,页180-200

注2.宣和画谱似乎很了解这对父子的差异,父道子儒。 宣和画谱的写作者,其实可能追随过郭熙,所以很熟悉这个内幕, 宣和画谱夸赞郭熙“其所谓‘大山堂堂,为众山之主;长松亭亭,为众木之表’;则不特画矣,盖近乎道欤。熙虽以画自业,然能教其子思以儒学起家;今为中奉大夫,管勾成都府兰、湟、秦、凤等州茶室,兼提举陕西等买马监牧公事;亦深于论画,但不能以此自名。”
(http://www.dajiyuan.com)

<--ads-->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王微(415-453 A.D.),以易经思想(他的态度与诗人陶渊明类似,不讲佛而讲道)来掌握宇宙自然,他把自然视为一个道体。“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以判躯之状,尽寸眸之明”,点明绘画是研究身体、生命、宇宙的过程(图画非止艺行,成当与易象同体),艺术表现其实是领悟道体后的一种表现。
  • 人的心有多大,宇宙就有多大。为什么能达到这么宽广的心胸?并不是我要多大,就有多大,而是通过修炼做到。因为人有那么高的层次,人才有那么大的容量。“层次越高,微观下看到的就越大”(转法轮第八讲,361页)。
  • 青岛法轮功学员恭祝李洪志大师新年好(28条)
  • 知名艺术史家、书画鉴定家傅申教授于16日辞世,为缅怀他在学术上的成就,何创时书法艺术基金会将于4月26日至5月25日推出“傅申教授古书画题跋纪念展”的绘画篇,之后于5月31日至7月2日展出书法篇,欢迎民众前往参观。
  • “寻找国宝新感动!”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北部院区推出“沉浸故宫数位展——捕捉灵光:寻找新感动”新媒体艺术展,结合投影、互动科技与沉浸式剧场等创新体验,全新演绎故宫《谿山行旅图》等经典文物。故宫欢迎民众阖家莅临参观,感受艺术的灵光。
  •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表示,四月春暖花开,正是春游好时节,故宫北部院区推出第二季“国宝聚焦”等珍品,邀请民众品味书画雅趣,共享春日美好时光。
  • “情”字是描述心的距离,举凡君臣、师生、亲子、手足、夫妻、知己及陌路、神凡,都有情的展现空间。故宫南院“翰墨空间–故宫书画赏析”12月30日起以“情为何物”为题展出26(组)件书画,呈现人世间不同情感的面貌。
  •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北院正在展出“爱砚成痴”特展,一百多件砚石各具风格,件件值值细细品味。
  •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北院即起推出年度大展《无界之涯──从海出发探索十六世纪东西文化交流》,集结北院及法国、荷兰、日本等12家国内外馆所的珍贵典藏,呈现16世纪亚洲、欧洲、美洲经由航行所展开的交流故事。
  •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北部院区即起推出“祀与戎:古代兵器攻略”特展,让民众在近距离欣赏青铜兵器精湛工艺的同时,走入三千多年的历史长河,认识古代“冷兵器”与“热血战争”交织出的权力故事,感受故宫版的“冰与火之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