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湾米混进口米 农委会加强抽检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3月29日讯】(大纪元记者郭微言综合报导) 国产米混充进口米贩售,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昨天表示,进口米通关时均经检验合格才入关,卫生安全都符合标准,消费者可以放心。但市售食米若混合不同产地来源,依法必须标示产地别及混合比率,农委会将加强市售食米抽检工作,杜绝混充行为,以维消费者权益。

农委会农粮署表示,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每年须进口约14万吨糙米,其中35%是民间进口 ,直接进入市场,政府进口的65%则进入仓库,再依据国内市场供需情形择期公开标售。因此,市面上有进口米是必然现象。目前进口米占市场流通量比例大约是百分之八到十。

农粮署表示,依据粮食管理法、粮食标示办法等相关规定,市场销售食米若混合不同产地来源的食米,必须标示产地别及混合比率,以供消费者选购参考;违者将被处以新台币1万5千元以上、6万元以下罚锾。

混合米改善口感 专家难信服

相关粮商业者表示,混合的米和纯粹的台湾米,一公斤的成本价差高达八到十元,混合米都有依规定清楚标示,并未欺瞒消费者。愈大的粮商,愈容易销售混合米,反而小粮商的米,比较不容易出现混合米。业者也说:“比例上基本是70%台湾米,30%泰国香米,这样的口感跟口味,会有独特的风味。”

农试所专家表示,台湾米堪称世界一流,吃起来有点黏又不会太黏。政府每年投注相当大的人力和物力,研究改良台湾米的品种,即使是顶级的外国米,也不见得比得过国产米;业者说混入外国米能够提升口感,这点恐怕连专家都很难信服。

因此,消费者以后买米的时候,可得多看紧荷包,除了需注意制造日期以外,还得注意包装上的标示内容,因为里头大有文章,市面上许多包装米都是混合米,混合的比率影响品质和价格。

消费者保护委员会消保官王德明也说,业者最好将相关资讯以清楚字体标示在产品包装正面,若消费者有任何疑问,也可向各地县市消保官投诉。@(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