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同:我为什么喜欢看《纽约时报》

李家同
font print 人气: 14
【字号】    
   标签: tags:

《纽约时报》有一则报导,有关一位美国职棒球员的回忆,他永远不懂,当年他的少棒队,为何输给了台湾来的少棒队。

《纽约时报》几乎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有名的报纸,其实,据我所知,他的销路一直不是很好的,在纽约的地下铁,你很少看到路人看《纽约时报》,原因很简单,《纽约时报》对那些电影明星的绯闻没有什么兴趣,而美国人又多半对于国家大事没有兴趣,更不要谈世界大事了。因此《纽约时报》的读者多半是知识分子。

专栏与社论反映

美国自由派的主张

我对于英文大报并无什么偏见,除了《纽约时报》以外,《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洛杉矶时报》(Los Angeles Times)、《卫报》(Guardian)和《泰晤士报》(The Times)都相当地好,我为什么特别喜欢看《纽约时报》呢?

首先,我爱上了《纽约时报》的专栏和社论,这些社论和专栏作家的意见放在网页首页的明显位置,而且通常都非常地精彩,内容绝对有关国家大事或者世界大事,以我写文章这一天为例,《纽约时报》的社论有关美国政府的一份报告,这份报告显示了美国贫富不均的现象正在扩大之中,越来越多的人没有健康保险,自从布希总统上任以来,美国贫穷线以下的人数增加了四百三十万。总体而言,百分之十二点五的美国人掉到了贫穷线之下。

这种社论当然会将布希总统气坏了,但这是无可奈何的事,《纽约时报》的总部在纽约,纽约向来是自由派的大本营,《纽约时报》的社论多多少少反映美国自由派的主张,我想布希总统早就不看《纽约时报》的社论了。

扮演永远的反对党

监督政府的角色

可是,是不是《纽约时报》会大捧民主党总统呢?我看了这么多年的《纽约时报》,从未见过《纽约时报》捧过任何一位政客,对于这种报纸而言,他们永远扮演监督政府的角色,永远的反对党也。

《纽约时报》不理会那些八卦型的新闻,当然他们会比较重视国际新闻,以同一天而言,《纽约时报》的头条新闻谈的是有关中国大陆经济发展的报导,这份报导不是普通新闻型的报导,而属于深入报导型,内容非常丰富,看了以后,你可以得到很多知识。这种文章是《纽约时报》的特色,它不仅仅报导一则新闻而已,它常常报导一种现象,而且对于这种现象,有相当深入的分析。以这份报导为例,《纽约时报》谈到中国和缅甸之间的贸易,由于美国对于缅甸实行贸易制裁,反而使大陆有机可乘,在缅甸大做生意,这一类报导,的确有发人深省的作用。

精彩而独到的

国际新闻选择

对于国际新闻,《纽约时报》网站上将世界分成了五个区域:非洲、美洲、欧洲、亚洲太平洋地区、中东。比起BBC来,《纽约时报》还不够好,因为BBC还有一个地区:南亚地区,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印尼、澳洲等等,这显然是因为大英帝国过去曾和这些国家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对这个地区未能忘情。平心而论,以新闻而言,BBC的国际新闻最详尽,毕竟BBC像一个新闻社,而《纽约时报》不是,但是,BBC不是报纸,它的责任是播报新闻,因此它不能有漏网的新闻,但是这些新闻报导都是很短的,BBC也很少对新闻加以评论的。

《纽约时报》的国防新闻的确很精彩,就以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发现法国换了一位外交部长,新部长上任,召集了一百五十位法国的驻外大使来训话,这是例行公事,外交部长当然要代表政府对有关外交政策有所宣示,令人大吃一惊的是这位新部长的演说一字不提美国,当然也不提伊拉克,他的演讲大谈全球环境问题、贫穷问题以及爱滋病危机。这份报导好像只有《纽约时报》提到,实在有趣,充分表示法国要在世界上扮演一个特别的角色,绝不落俗套。这种外交部长高深莫测,将来和美国人打起交道来,一定很有趣。

《纽约时报》记者

国际观既广且深

除了这则新闻以外,《纽约时报》还报导了两则我们媒体不理会的新闻。一则有关季辛吉,这不是新闻,而是一则报导,原来当年阿根廷军人成立军政府的时候,实行了相当恐怖的镇压行动,当时的美国国务卿是季辛吉,他显然对于恐怖行为不发一言,而且还有鼓励的意思。另一则更严重了,智利的大独裁者皮诺契特,在任时杀害了无数的左派分子,现在智利的法院判决他没有豁免权,看来他要为当年的行为接受审判了。

除了这些严肃的新闻,《纽约时报》之伟大,是它还会报导一些非常特别的新闻。举例来说,《纽约时报》在最近报导了大陆一位高中生的故事,他很穷,想进大学,但是没有钱付大学联招的报名费,他请老师帮忙,老师拒绝。他走出校门,卧轨自杀。这又是《纽约时报》的典型新闻报导,也是他们的头条新闻,因为这不是普通的自杀事件,这代表着大陆严重的贫富不均问题,也代表大陆老师们对弱势学生漠不关心的现象。我相信,这种事情绝不可能在台湾发生,因为一定会有老师立刻帮助这位穷学生的。

除此以外,《纽约时报》有一则报导,有关一位美国职棒球员的回忆,他永远不懂,当年他的少棒队,为何输给了台湾来的少棒队。《纽约时报》前些日子还有一篇有关台湾兰花的报导,非常深入而详尽,我们的媒体事后有人引用这份报导,事先完全没有。《纽约时报》记者国际观既广又深,由此可见。

有趣的福尔摩斯事件

可是最有趣的是有关福尔摩斯的报导。这位大侦探的作者是柯南‧道尔,他留下大批书信以及一篇从未发表的侦探小说,拥有这些书信的单位决定拍卖这些珍贵的文件。福尔摩斯协会的会长非常反对,因为一旦拍卖,就会分散到各地,将来很难做柯南‧道尔的研究。没有想到他在拍卖前夕死在家中,他被一根鞋带绞死的,看上去像是自杀,因为没有任何他杀的迹象,但只用鞋带自杀又是不可能的事,因此法医宣布他无法作出结论。大概要等福尔摩斯来破案了。这类报导,看了好有趣,难怪我每天要去看一下《纽约时报》。

在结束此文之前,我希望大家知道,《泰晤士报》的新闻报导向来是极有深度的,我总记得,当伊朗逊王巴勒维二世的声誉如日中天的时候,《泰晤士报》就一口咬定他非下台不可,这种能力,很少报纸有的。《泰晤士报》的另一特色是“法律版”,这恐怕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英国人之尊重法律,从这个版面上充分地表现出来,重要法案的判决文,《泰晤士报》会全文照登。

但是,《泰晤士报》重要的报导,一概要收费,才能在网站上看到。各位可以看出这份报纸的价值了。

不论哪一份英文大报,最近都大幅度地报导苏丹的难民的悲惨情况,如此巨大的人类悲剧,我国所有的各类型媒体,几乎是只字不提,为什么?@(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到了这一时刻,他忽然非常后悔他是个优秀的医生。如果他不知道他的病无药可治,他一定会过得比较快乐。
  • 当年,这座钟是用来传递信息的,有人生孩子,钟敲十下,有人去世,钟敲十二下,有人生重病,快去世了,钟敲十七下
  • 我年岁已大,记忆不太好,趁我记忆犹新之际,我要将我遭遇到的事情写下来。
  • 她发现林教授心肠非常好,只是有时有点狡猾,可是狡猾都是为了开玩笑,没有任何恶意,一个如此有慈悲心的人,将来一定会是个好丈夫,于是就结婚了。
  • 我深信我们的社会仍然是很单纯的,我们没有什么奢侈的欲望,我们只希望我们人类的社会是一个充满爱与关怀的社会。
  • 我们一再强调教科书必须很薄,这是错误的。好的教科书恐怕一定会很厚,但厚的教科书不代表学生有沉重的负担;如果这本厚的教科书里有很多好的例子,事实上是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 任何一所学校,行为偏差的学生都是少数,我们应该还来得及拯救这批可能变成社会边缘人物的青少年。
  • 一个家庭缴不起一个月六百元的午餐费用,很有可能这个家庭的晚餐也不丰富了。孩子正在发育阶段,营养不良一定会对他们的健康造成永久性不良的影响。
  • 我建议教育部每年都举办一次全国性的会考,考试题目务求简单,其目的只是看看全国各级学校的各个年级学生中,有多少人根本没有达到最低标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