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外交贸协驻外人员 同工不同酬

人气: 172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4月3日讯】〔自由时报记者王平宇/台北报导〕政府不同单位驻外人员薪资福利常引发争议,并有“同工不同酬”现象,前总统府第三局局长、现任外贸协会董事长许志仁将炮口指向外交部,政府既然已编给驻外人员地域加给、房屋津贴等补助,弥补在国外工作所增支出,就不该另创一套外派人员薪俸表,重复调高本薪。

许志仁担任经济部驻外人员超过十六年经验,曾派驻巴拿马大使馆、意大利、荷兰、越南等代表处,堪称资历完整的政府驻外人员,对薪资问题体认甚深。从总统府第三局局长转任贸协董事长后,许志仁更深感半官方的贸协驻外人员与政府派外者“同工不同酬”非常不公平。

外交人员双重补助

他指出,以政府给外派人员这种高薪标准,不但一般民间企业甚至公营行库望尘莫及、无法比照;就连政府内部,也出现驻外代表、大使薪资远超过正、副总统的离谱现象,实有必要全盘检讨。他建议,除各项外派补助外,驻外人员本薪应该回归国内旧制,另创驻外薪俸标准,形同“双重补助”。

据了解,前驻查德大使郑欣月薪(加总后 )高达五十六万八千元,较总统月俸多十万零五千元。

许志仁指出,若说政府外派人员深入蛮荒不毛之地,那么贸协更是深入蛮荒中的蛮荒,许多贸协设点的国家,都是外交触角无法深入,只能由贸协充当开路先锋。不过,贸协外派人员薪水,较相同资历的政府官员,平均少了三千到八千美元,可说是“同工不同酬”。

贸协人员当救火队

贸协在全球共设有四十三个“台湾贸易中心”,肩负推广台湾商品与招商任务,还时常必须充当政府“救火队”,协助在当地遭遇紧急变故的侨胞、台湾旅客甚至是政府官员。例如不久前就有台湾媒体在伊朗遭逮捕,经贸协驻伊朗人员奔走后救出;2003年非洲赖比瑞亚叛军攻入首都,台使馆人员仓皇撤离,就是由贸协设在象牙海岸的据点接应,实际负责对赖国情势的掌握。

薪多生活优 外放被视为“肥缺”

针对政府驻外人员薪资是否过高及标准不一问题,外交部长黄志芳强调,驻外人员领取的薪资,都是依照政府核定标准,如果政府决定调降,外交部自会遵守;新闻局长郑文灿则表示,相关给薪标准有其历史背景,新闻局予以尊重。

包括外交部、经济部、教育部、国防部、新闻局、国科会、侨委会、文建会、卫生署等政府各单位派驻国外人员,都可按照“驻外人员薪俸表”支领以美金计价的薪水,薪资水准约三千到八千美元不等,不过都较国内本俸高出一倍多。

此外,每月还可领取包括地域加给、房租补助、子女教育补助、眷属补助等津贴;另外,每次外派或调动,还有搬家补助、治装与机票补助,即所谓“川装费”等额外给付。

由于政府制度让公务员外放薪水高出国内许多,又可让家人子女赴外国生活、受教育,因此许多政府单位视为“肥缺”,有资格的公务员积极争取,甚至成对资深公务员退休前的酬庸;各单位每次传出某人要“外放”的消息,办公室内常常“恭喜”之声不绝于耳。

不过,以外放机会最多的外交部为例,也有人视外派为畏途,甚至不惜转任免外派的部会。主要多为家庭因素,如有年迈父母需照顾或配偶不愿放弃工作陪同出国,也有因子女在台受教育需告一段落等。

驻落后国家 自费飞美打预防针

驻外人员薪资会不会太高?是不是同工不同酬?

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被拿出来检讨一番。有些外交官早已见怪不怪,反正“有本事就叫政府删啊”;不过,也有资深外交官激动痛骂,说外派薪水高的人“真是没有良心”,多数外交官都低调以对,直说“没啥好讨论的”!

驻外待遇近年随政府财政吃紧,其实已变相删减。过去考入外交部的学员,赴国外接受十个月语言训练,原可支领当地外馆三等秘书的七成薪,这项办法近年已取消,改采生活补贴制,根本入不敷出。许多新进学员还没开始赚钱,就得先申请一笔助学贷款,或靠家里资助。

驻外人员薪资水准虽然不错,但意想不到的花费却也不少;例如曾有驻中南美洲外交官,光为家里装纱窗就耗掉上千美金,因为当地人根本不用纱窗,一片竟要价一百美金,全家上下窗户装下来,所费不赀。但想到当地蚊虫肆虐,医疗水准又不好,还是忍痛“开落去”。

派驻加勒比海或非洲地区的外交官则都有共同经验,就是当地缺乏医疗资源,大人还可忍耐,但为了小孩打预防针,必须专程飞到美国迈阿密或法国巴黎。日本对其外交官提供相关补助,但台湾外交官却只能自掏腰包,过去甚至有名资深外交官,小孩在加勒比海某国感染疾病,但飞往美国的班机不是天天都有,最后不幸夭折,令人遗憾。

另外,外放艰苦地区,从吹风机到电熨斗,所有的家电都必须买好几份一次带去,以免坏了在当地找不到替代品。许多人外放前,还没领到美金,就先花掉一大笔新台币。

派驻欧美国家的外交官面对的又是另一课题,每逢汇率大波动,他们常常心惊肉跳,例如过去几年欧元大涨,政府驻外薪资统一以美元计价,多数驻欧官员荷包无端严重缩水,频频反映却没也结果。因此就有一位派在荷兰的官员,最后只好忍痛把小孩从每学期学费高达一万美元的国际学校,转往当地收费较便宜的荷兰文学校。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