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古人论改过

font print 人气: 101
【字号】    
   标签: tags:

改过,就是改正过失或错误,这是古人很看重的一种道德修养,属于自省和修身的重要方面。古人认为,即使是圣贤,也难免有过失。《左传》上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但是,如果有了错误却不想改正,那就犯了双重的错误。孔子说:“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改过是对自己行为的积极修正,所以是值得赞扬的事。改过应该像孔子的学生子路那样“闻过则喜”。一个人只有勇于改过,才能不断修正自己的言行,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孔子说:“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大意是有了错误而不改正,这便真是错误了。

《论语.子张》中记载孔子的学生子张所说的话:“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人犯错误不可避免,尤其是君子之过,更像日食月食一样被人看的清楚明白。对于自己的过失,如果他认真的改正了,人们仍会像以前一样敬仰他。如果知错不改,还故意加以掩饰,那么不仅不能维护自己的尊严,还会为人所不齿。

《周易.益.像》上说:“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大意是见到美好的人和事就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马上改正。

人不可能没有错误,重要的是能够及时改正。唐太宗是历史上最善于听取意见、及时改过的政治家之一。他在追怀魏征时说的话流传千古:“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人为镜”,就是要以别人的言行作为参考,来检验自己的言行是否正确。如果别人的意见有道理,就要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纳别人的意见;如果别人做的对,自己做的不对,就要承认并改正自己的错误;如果别人的言行有错误,自己也要警惕,防止自己犯同样的错误。

《尚书.仲虺之诰》上记载:“改过不吝”,意思是有过失就改过,毫不吝啬。

孟子讲过一个寓言:有一个人每天偷邻居一只鸡,有人告诉他说:“这不是正派人的行为”。这个人却说:“我得慢慢改正偷东西的习惯,先由每天偷一只到每月偷一只,等到明年,就不再偷了”。这个人的错误在于,自己知道这种行为是不对的就应该赶快停止,为什么要等到明年呢?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就应该坚决加以改正,决不能迁就、放纵。

南宋的思想家陆九渊说过:“闻过则改,知过不讳,改过不惮”(《与傅全美》),即听到别人说自己有过错应当立即改正,知道自己的过失应当不隐讳,而改正自己的过错应当毫不害怕。

孟子曾夸奖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陆九渊根据这个典故,扩充了知过必改的含义。首先,不怕别人指出错误;其次,知道错了不自欺欺人;最后,坚决的改正错误。“不惮”两字很重要,有了错误不要怕别人议论,不怕丢面子,更不要害怕改过的困难。做到这三点,就会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清代思想家和教育家颜元一生推行“经世致用”之说,提倡实行、实践。他说:“改身之过,迁身之善,谓之‘修身’”(《颜习斋先生言行录》),颜元强调做人应严格要求自己,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这才是真正的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
──转自《明慧网》http://www.minghui.org/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皇帝认为吕夷简是德行高尚的人,人们也都赞美吕夷简不念旧恶,宽宏大量。范仲淹感谢吕夷简说:“我在公事上一直冒犯你,没想到你竟然还赞赏提拔我。”吕夷简说:“我怎能总是记着以前的旧事呢?”
  • 富商到集市后,将一半的珠子卖掉,把卖的钱全部捐给了寺院,为林积建生祠供养,报答他的还珠之恩。
  • 现在我们对于那些年纪老,但时常保持一颗年轻的心、人老心不老的老人家,说他们是“返老还童”。事实上,这个成语来源于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
  • 郑板桥52岁时才得一子,因此对孩子十分钟爱,但不是一味溺爱,而是教之以正道。他在潍县任官,写信给郑墨要他代自己好好教育儿子,防止刻薄急躁等坏习气,并要求刚刚6岁的儿子对师长有礼貌,对同学关心。
  • 阿豺说:“你们知道吗?一支箭很容易折断,众多的箭在一起,就难以折断,只要你们同心协力,社稷就稳固了。”
  • 戚景通严厉斥责了他这种图虚荣、讲排场的想法,并告诫他:从小贪图虚荣,长大就不能做大事。戚继光接受了父亲的批评,领着工匠,就安了四扇雕花门。
  • 王华在任当官时,有人把别人做的事诬陷到他身上。有人劝王华申辩澄清这件事,王华说:“这是我同年好友做的事,我如果申辩澄清了,这就成了攻击朋友的隐私和过错了。”所以王华就始终没有申辩。
  • 现在的人喜欢恭喜人发财,重利轻义、唯利是图的大有人在。但古人却认为“钱乃身外之物”,重德、积德,提升自身的道德修为,为人立身唯此为大。在《国语》中,就记载了一个“叔向贺贫”的故事。
  • 公父文伯退朝回家,去见他的母亲敬姜,他的母亲正在纺麻。文伯说:“像我们这样的家庭,母亲还在纺麻,我恐怕会招惹我们季孙家族生气,他们会以为我不能侍奉母亲啊!”他的母亲叹息说:“鲁国大概要灭亡了吧!朝廷让你这样不懂事的孩子做官,却没有把做官的道理告诉你吗?”
  • 八德与八旦是孔子留下做人的标准,用八个字来说明:就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个字叫八德也叫八旦,所以说缺八德不是人,忘八德不是人,因为你忘了做人的标准了,所以不是人了。因为八德第一个是孝,那也有人说,百善孝为先、百恶淫为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