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100个为什么

为什么“不许百姓点灯”?

作者:心语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3768
【字号】    
   标签: tags:

我们常会听到一句成语:“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一般人都懂得它的意思,就是“在上位者可以胡作非为,专制蛮横,却不允许百姓有一点点的自由。”但是,关于这个成语的典故,有些人或许并不清楚,其实这句成语源自于一个“避讳”的有趣故事哩!

这句话出自于南宋诗人陆游所写《老学庵笔记》卷五里。原来在宋朝时有个叫田登的人,在他担任州长期间,下令不准州内人民冒犯他的名讳﹙指“登”﹚,如果违反这个规定,就会被惩以鞭打之刑。当然,避讳除了字不能相同,连同音都不许出现。因此人们便把“灯”字改用“火”字取代。到了黄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州城里要放灯三天以示庆贺。这位州长自然不准说“放灯”,而要改称“放火”。他叫州吏贴出告示:“本州依例,放火三日。”于是,当时的老百姓都讥讽的说:“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从此就衍生出这句深具讽刺意味的成语,一直在民间流传着。

还有个关于避讳的小故事。西汉宣帝小时候曾流落民间,深知百姓疾苦,所以能仁政爱民。他的名字为“刘病已”,但因这两个字太平常,老百姓往往一不小心就会使用,许多人因而受罚。后来,宣帝不忍百姓动辄受罚,便自己改名为“刘询”。@*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成语是中国文化精髓的一部分﹐也是日常对话或写作上常用的基本知识。但是﹐成语的典故却不是每个人都耳熟能详的﹐在此温故而知新﹐介绍比较特别的中国成语﹐还有它们的英文翻译﹐希望能够让您的中英文造诣更有进步。
  • 成语是中国文化精髓的一部分﹐也是日常对话或写作上常用的基本知识。但是﹐成语的典故却不是每个人都耳熟能详的﹐在此温故而知新﹐介绍比较特别的中国成语﹐还有它们的英文翻译﹐希望能够让您的中英文造诣更有进步。
  • 成语是中国文化精髓的一部分﹐也是日常对话或写作上常用的基本知识。但是﹐成语的典故却不是每个人都耳熟能详的﹐在此温故而知新﹐介绍比较特别的中国成语﹐还有它们的英文翻译﹐希望能够让您的中英文造诣更有进步。
  • 成语是中国文化精髓的一部分﹐也是日常对话或写作上常用的基本知识。但是﹐成语的典故却不是每个人都耳熟能详的﹐在此温故而知新﹐介绍比较特别的中国成语﹐还有它们的英文翻译﹐希望能够让您的中英文造诣更有进步。
  • 成语是中国文化精髓的一部分﹐也是日常对话或写作上常用的基本知识。但是﹐成语的典故却不是每个人都耳熟能详的﹐在此温故而知新﹐介绍比较特别的中国成语﹐还有它们的英文翻译﹐希望能够让您的中英文造诣更有进步。
  • 成语是中国文化精髓的一部分﹐也是日常对话或写作上常用的基本知识。但是﹐成语的典故却不是每个人都耳熟能详的﹐在此温故而知新﹐介绍比较特别的中国成语﹐还有它们的英文翻译﹐希望能够让您的中英文造诣更有进步。
  • 成语是中国文化精髓的一部分﹐也是日常对话或写作上常用的基本知识。但是﹐成语的典故却不是每个人都耳熟能详的﹐在此温故而知新﹐介绍比较特别的中国成语﹐还有它们的英文翻译﹐希望能够让您的中英文造诣更有进步。
  • 【大纪元1月26日讯】(据中广新闻报导)教育部长杜正胜说用“成语是国文教育的失败”引起社会哗然,究竟成语及典故有没有存在价值,外界自有公评,不过,由于部分成语经年累月的使用,已经不知不觉成了日常生活的口语,如果摒弃不用,很多事情会遭遇表达上的困难。(陈雅君报导)
  • 唐明皇时,长安人杨崇义的妻子刘氏与邻人李弇私通,二人竟想害死杨崇义,做长久夫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