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改变民众对治安感受度 台警方现阶段工作重点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9月24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孙承武台北二十四日电)台湾行政院拼治安成效,媒体民调解读各异,不过,治安属常态性工作,着实不易在短期内发生显着改变,必须整合地方与中央,结合全民力量,不仅是改变民众对治安感受良方,也是警方现阶段工作重点。

警政署高阶警官分析,媒体民调对治安好坏数字高低解读各异,但第一个疑问在于民调是否真的反应民众感受。换句话说,民调的可变性因素太多,诸如民调机构本身立场、问卷的设计、抽样的比例、时空背景等都可能影响民调的结果。

为检视这半年来治安成果,警政署也搜集包括媒体及大学民调数据,但民众对治安满意度呈现幅度不等的上升,不满意度小幅下降,显示政府努力值得肯定。虽然全国性民调有偏低情形,如以县市或乡镇范围的民调,相对满意度都呈现提高情形。

法界人士认为,“民众对治安满意度容易受媒体报导所左右,其实自身或周遭亲友被害比例并不高”,则是很重要的关键因素之一。

至于,应如何解读民众对治安的感受?社会学博士马振华说,“民调是判断治安或犯罪情势的方法之一,但不是唯一”,社会科学界研究治安,首重犯罪现象的描述,如果不能完整记述犯罪事实及因时变化,就无法建构或验证理论,难以形成有效的控制犯罪政策。

对近来治安民调,民间版与官方数字各异,马振华指出,为杜绝官方统计与民调的争议,比较公正确实的方法就是“犯罪被害调查”。透过随机抽样决定受访个人与家户,访问记录亲身及家户成员的实际被害事实,不论案情大小或有无报案,这大多请受访者回忆过去六个月,也可能更长或更短期间的经历,且一旦列为调查样本,可定期重复访问。

以先进国家为例,早已由政府及大型学术机构进行长期的犯罪被害调查,如美国政府的全国犯罪受害调查NCVS(National Crime Victimization Survey),自一九七三年起展开,至今三十多年,每年调查两次,样本数约五万户至十万人,如今累积颇为可观的资料,除了做为施政评估的依据,也开放给有兴趣者自行分析。台湾也应比照类似民调机制,才能做出最正确的民众治安感受。

基层检察官认为,从数据方面分析,近期汽机车窃案大幅下降、重大指标性犯罪集团减少、黑道流氓帮派大张旗鼓气焰大减、街头暴力及飙车案大幅减少等指标观察,治安逐渐往好的方向改变,但如何转变民众对治安感受,则是现阶段应努力的重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