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落的芬芳:手工毛衣

文、图/徐正毅
font print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内弟有回很紧张地到处找他的母亲,以为高龄的母亲走失了,一直到傍晚,才见到她迤迤然地走回家,原来她到市场内的手勾毛衣教室,勾打了一整天毛衣。她为她的内、外孙子、孙女分别勾打了围巾和毛衣,样式还挺摩登哩!

孩提之时,家母也喜欢勾打毛衣,尤其当年物资缺乏,她常将因孩子长大变得太小的毛衣,拆成一团毛线,再将毛线勾打成另一尺寸适宜崭新的毛衣。

本以为这样传统的女工,应已式微,想不到经过这件事,让我注意到居家附近,复兴南路上也有家手勾打毛衣教室。

一团团五花十色的毛线摸起来很舒服,看到一群学生,有老有少,静静地在那儿勾打毛衣,有的为自己的男朋友勾打毛衣,有的则和我的丈母娘一样为孙子、孙女勾打毛衣、毛帽与围巾。

手勾毛衣可以随心所欲,自我发挥,绝不会跟大量制造的服装一样与人“撞”衫,尤其每针每线是注入了情感,穿在身上从外表到内心备感温暖。◇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碗什锦面,是我在求学阶段,考试表现好的时候,父母给我的奖励。当时那家面店,店面一半是由店家的儿子卖猪肉,另一半则是一家小小的面店,一大碗汤面内容是当时少见的几片猪肝、猪肚、花枝和肉片,还有两尾虾子。一碗面常常是由家中几个小孩共同分享。
  • 中研院民族学研究所研究员胡台丽博士,在十几年前就开始用摄影机记录台湾原住民文化的点点滴滴,对原住民的田野调查有很深入的观察和探讨。随着摄影器材的精进普及,不必再用传统笨重的八厘米摄影机做拍摄工具,也使得拍摄研究各个角落人民生活特色的影片纪录,如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来。
  • 好友陈老师的女儿是哈佛大学的建筑学硕士,条件好,因此要找的结婚伴侣相对难遇,如今终于要结婚了,我们为她感到高兴。
  • 在竹科上班的女儿假日回家,全家到一家江浙小馆聚餐,老板推荐我们红条(鱼名)清蒸,老板还特别地把要清蒸的鱼让我们瞧瞧,看来还是十分鲜亮,想必一定好吃。
  • 30多年前,任职外商化学公司的堂哥,打算介绍我去外商工作,并请我吃鱿鱼羹。堂哥当时从事业务工作,常四处走动,对于各个角落好吃的地方十分熟悉。
  • 内人突然建议周末到嘉义一游,我想,她之所以会有此建议,是因为我常常提到当年在嘉义公园旁军中电台当预备军官时候的点点滴滴吧!
  • 这家西餐厅是由经营其他事业有成的父母,为习厨艺多年的公子而开。担任主厨的年轻少主,从小喜欢作菜,在知名法乐琪西餐厅和日本东京的大仓大饭店的餐厅学得一手好厨艺。
  • 在庙埕广场榕树下,享受陆续送到的菜肴,如肉丝炒面、蚵仔煎蛋、桂花鱼翅、干烧红条,加上一炉菜心排骨汤,十分爽口,尤其让自己夹杂在满场食客中,慵懒自在,没什么多余的客套,份外觉得轻松。
  • 朋友在厦门设一家工厂,我们一伙去那儿为他祝贺。

    这回是经金门到厦门,比较方便。但大家都不是台商,因此改用进香团的名义走小三通,觉得很好玩;我们的进香团为福兴宫进香团。

  • 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过去一年,前往宜兰大同乡寒溪村的不老部落,认识了一位新朋友WILANG,并在过去几年内,连续参观苗栗泰安乡象鼻部落,和为道、尤玛夫妇一同看着原住民染织教室从兴建到落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