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落的芬芳:在地发声

文、图/徐正毅
【字号】    
   标签: tags:

中研院民族学研究所研究员胡台丽博士,在十几年前就开始用摄影机记录台湾原住民文化的点点滴滴,对原住民的田野调查有很深入的观察和探讨。随着摄影器材的精进普及,不必再用传统笨重的八厘米摄影机做拍摄工具,也使得拍摄研究各个角落人民生活特色的影片纪录,如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来。

胡博士在过去七、八年间,开始邀请世界各地研究在地生活人文的学者专家,提供他们的影片在台湾举办台湾国际民族志影展——在地发声,并邀请世界各地的人类学者举办论譠。

这项工作本来是应由政府文化单位或者是财力雄厚的基金会,有足够资源来促成举办才是,但胡博士凭着自己的信念和专业素养到处募得所需经费,连续地举办了四届影展,而且一次比一次将影展内容范围扩大。

相对于商业上和个人利益的考量,这样的影展是一件吃重却不见得讨好的工作,但对文化的贡献不容小觑。坚持理念而勇敢地促其实现,是胡台丽博士令人佩服的地方。◇(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们一行人搭乘五部九人座小巴士上山,从中山高速公路下三义交流道,在车亭休息站和林为道先生会合,跟随他的车子,向山上开去,经过河床,小心地在山路盘旋,最后终于来到大安溪上游的“象鼻部落”。
  • 我们一行40人从苗栗深山的“象鼻部落”下山,往后龙海边前行,到达水尾村的小学休息。
     
    上回来到水尾村是5、6年前的事了,当时受邀到一位社团好友的故乡,享受半日愉快的午后,这回我们前来打算重享昔日的好时光。
  • 女儿要去竹科上班了,在竹科园区旁租了间套房,开始布置她平日工作回家休息的小天地。

    首先她在家中的储藏室内,寻找出她所需要的一些小东西,如碗、盘、水壶、水果刀等等,这些小东西都是放置多年而且是全新的,有的是出国时买回来,有的是股东会或百货公司周年庆的纪念品。趁此清仓,也节省购置费用,女儿懂得惜物,是她的优点吧!!

  • 我的外甥和外甥女有的在美国、有的在台湾的医学院学习成为医师。从他们一路走来的过程,知道成为一位医师,尤其成为一位专科医师,所接受的训练是不分昼夜、十分严格的。也因为严格的训练,练就一套让病人能够解脱病痛的功夫。
  • 农场的主人是一位法裔加拿大人,大家都叫他皮尔。

    皮尔年轻时就来台湾求学,然后在高科技界发展,做到高阶主管后,毅然地改当成农夫。

    农场在台湾北海岸石门,我们一家人和皮尔的好友相约,一同来到这长满木麻黄的海边农场。

    已近70岁的皮尔精神奕奕地欢迎我们。我们在海边的步道上,欣赏落日和享受海风拂过的轻爽。之后,接受皮尔一家人为我们准备的有机蔬菜的晚宴。

  • 几年前,在地区社团中和一位长辈学习,举办一连串为期一年的“凝聚台湾的生命力”为主题的各项活动。

    在社团中,我们称呼这位前辈他的nickname(昵称)——BRAIN,是一位在台湾广告界、媒体界上具有一言九鼎份量的长者。

  • 黄师傅收了两位学徒。从事男士理发的黄师傅,一直在寻找他的接班人,但愿意静下来一步一步学习的年轻人并不多。年轻人宁可去速食店打工,也不愿意整天从早站到晚,听人使唤。

    其中一位学徒还是新埔工专毕业,再就读二技电子工程系的高材生。

  • 生活上的方便性是居住在台湾的人最大的福气。

    除了24小时的便利超商、书店、小吃之外。医疗上的水准、普及和便利,也是其他地区无法相提并论的。虽然如此,大部分的诊所医院周六、周日还是不看诊,因此在周末、周日有了病痛只能求助于医院急诊室了。

  • 从桂林路底堤防的水匣门向左走是往大稻埕的河滨公园,往右行是华江雁鸭公园。

    这回往雁鸭公园方向走去,觉得比河滨公园视野更加辽阔,主要是淡水河在这儿是和大汉溪、新店溪的交会。

  • 能够听到叶落,那或许整个驿站没有多少客人吧,甚至是只有自己。夜半时接待人员应该也歇息了吧。 整个诗篇,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孤独、失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