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杜英宗:台湾资金不够大 发展私募基金不易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3月1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林憬屏台北一日电)私募基金近来积极进入台湾市场,政治大学金融系教授李桐豪今天指出,政府应有更完备的制度,让台湾也能发展私募基金。不过,花旗环球董事长杜英宗认为,台湾资金规模没那么大,要发展私募基金并不容易,顶多只能循新加坡的淡马锡控股公司模式。

花旗集团今年再度与政治大学金融系合作开设“银行经营管理”课程,下午举行开学金融高峰论坛,探讨“私募基金的发展与未来趋势”,两位学者专家做以上表示。另外,台湾证券交易所总经理许仁寿、政治大学商学院院长周行一也参与这场论坛。

深入了解私募基金的杜英宗指出,全球私募基金的规模持续成长,2006年已逾7000亿美元,今年预计会破1兆美元。如果以大约6000亿元规模观察,加上可以举债的资金,全球私募基金可利用的资金高达2兆美元以上,台湾所有上市上柜公司市值约5000亿美元,这些私募基金可以买这些公司买四次。

杜英宗认为,私募基金是世界潮流,台湾也无法排除在外,像凯雷集团对日月光的并购案。透过私募基金进入重整,台湾企业经营可以更有效率。  

李桐豪指出,私募基金可以在企业刚创立时参与,也可以在企业退场要处理坏帐时,进入重整,过去这几年来私募基金越来越活跃,有不少案子集中在这两三年发生。

他表示,台湾的企业常常满手现金,现金流量太高,财务结构有问题,经营没有效率,已经创造私募基金进场的空间,台湾企业需要被重整,政府的管制也有检讨空间,是让私募基金想来台湾寻找标的的重要因素。

李桐豪表示,政府对企业投资中国大陆有一定上限,企业在全球布局策略上受限,就可能与私募基金合作,在台湾下市后重新再其他市场上市。

李桐豪认为,有关私募基金的法规方面,台湾现在仅有“有限合伙人法”,但尚未有具体的完备制度,政府其实不必过于担心企业资本弱化的问题而过度限制,台湾市场资金多,其实也可主动参与私募基金市场。

不过,杜英宗认为,台湾资金的规模还是太小,要发展私募基金不太可能,而是应该循新加坡政府的淡马锡控股公司模式发展,中国大陆也打算把外汇存底的一部分发展类似淡马锡公司。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