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国标:橡树,从欧洲到中国

焦国标
font print 人气: 8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3月5日讯】橡树在深秋和初冬是欧陆特有的景观,这个节令您能看到的山野风光多半是橡树给您织就的。除了常绿针叶林以外,其他阔叶林的叶子全都凋落净尽,唯有橡树的叶子虽然干枯,但仍然大量坚持在枝头,令人联想起宋人郑思肖题菊的诗句“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放眼望去,漠漠林带里,一堆堆,一层层,一抹抹,远近深浅浓淡不同的土黄色橡树叶,隐隐约约,渺如云朵,如烟岚,如雾霭,如梦,如幻。

菊花衰残,花瓣不落。橡树并非不落叶,只是干枯的叶片比其他树种待在枝头上的时间更长一些而已。写到这里忽然想起屈原《离骚》里的句子:“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莫非屈原的家乡湖北,菊花的花瓣秋天里是凋落的?或者是屈夫子一不留神犯下一个流传两千年的常识性笔误?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

最初读舒婷《致橡树》的时候还没有见过橡树,也不认识凌霄花。后来,橡树见过了,凌霄花也认识了。凌霄花有两种,一种是中国凌霄花,一种是美国凌霄花。不过在这里,像凌霄花那样热情攀援橡树的高枝以炫耀自己的,不是凌霄花,而是常春藤。

中欧地区的森林都是人工林,不是天然林,树种混交的程度不高。我所客居的德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海因里希‧伯尔故居附近山林里,构成林带的高大乔木实际上只有三种,即松树、白桦和橡树,其中橡树最多。有趣的是,松树和白桦上甚少缠绕常春藤,即便有,也只攀援到很低的位置。可是橡树则完全不同,总是有常春藤纠缠伴生,而且常常直达树梢。

在没有橡树的地方,常春藤有时不得已暂且委身于白桦或松树。只要有橡树,常春藤只认橡树,几乎从不会攀上白桦和松树。这种现象必有饶有兴味的科学根源,可是表面看来,它给我们的却是一个朦朦胧胧的世俗联想:是橡树有好生之德,乐于提携他人,还是它生性懦弱,不会说“No!”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一天早晨,我沿着一条林中小道散步。路面厚积着一层落叶,落叶下一堆一堆的,到处都是硕大饱满的橡子。大学时我曾熟读晚唐诗人皮日休的乐府诗《橡媪叹》,看到这满地橡子,心中不仅想到,当初皮子笔下那位佝偻著身子捡橡子的老婆婆,如果能碰到这么多的橡子该多好啊!秋深橡子熟,散落榛芜岗。伛伛黄发媪,拾之践晨霜。移时始盈掬,尽日方满筐。几曝复几蒸,用作三冬粮。山前有熟稻,紫穟袭人香。细获又精舂,粒粒如玉珰。持之纳于官,私室无仓箱。如何一石余,只作五斗量。狡吏不畏刑,贪官不避赃。农时作私债,农毕归官仓。自冬及于春,橡实诳饥肠。……吁嗟逢橡媪,不觉泪沾裳。

中国人有漫长的吃橡子面的苦难历史。橡子面又苦又涩,难以下咽,吃下去不易,拉出来更难。尽管如此,还并不总有橡子可捡,有橡子面可吃。你瞧这位老婆婆,一大早踩着晨霜就来了。来这么早干吗呀?起晚的鸟儿没虫吃,一夜落下的橡子,起晚了别人捡走你就没得捡了。佝偻着腰,在荆榛草丛中扒着挠着,俩时辰才捡一捧,一大天才能捡满一筐子。

捡来还不能直接吃,要晒几回蒸几回才勉强可食。难道没有好吃一点的东西吗?有。山前的稻子已经成熟,脱了壳一颗颗珠圆玉润的,可就是吃不到自己嘴里——官贪吏虐,还不够他们盘剥的呢!所以冬春二季,只能以橡子面塞肚皮,聊诳肚子不饥罢了。诗人最后写道:哎呀看见这个可怜的捡橡子的老婆婆,我不知不觉流下眼泪,竟至泪水打湿了衣裳。

观音土、榆树皮、糟糠和橡子面都长期充当中国人的口粮。我的故乡没有橡树,可是在我童年和青年时期,乡亲们几乎家家吃过榆树皮。七九、八零年我读高中,有时上学还带参有榆树皮面做成的干粮。

您可能不知道榆皮面是怎么来的,让我传授给您。刚放倒的活榆树,立即剥皮,越干越难剥。春天里榆树的皮与木质部分是“离骨儿”的,很容易剥皮,其他季节不行。春天里孩子为什么有柳笛可吹?道理就在这里。太小的榆树皮里没有面,起码应该碗口粗以上。及时将剥掉的树皮折成条状,揭去外层老皮。剩下的二层皮,彻底晒干后,再撅成或剪成指头肚大小的块块儿,趁着它的干乎劲儿赶紧放石臼里捣,否则跟牛皮似的根本捣不烂。

捣成仿佛丝窝混面粉的程度之后,挖出来过罗筛,罗下的就是榆树皮面。筛过以后还可以继续捣,捣过再过罗筛,如此者三四遍,最后只剩下木纤维的碎渣,扔掉。榆树皮面特别粘,想像不到的粘。单是红薯干面□不成面条,参几把榆树皮面即可□成。不知现在是否还有人吃榆皮面,但是榆皮面的生产流程,则是几千年来中国劳动人民在物质匮乏无物可吃的时代,吃出来的“智慧的结晶”,可不能失传!

学者常说中国是过早成熟的社会,的确如此。一千年前有中国人吃观音土榆树皮橡子面,一千年后还有中国人吃观音土榆树皮橡子面,实在是成熟得太早了,就跟传说中的老子一样,一生下来就是白胡子。有学者说这是“超稳定结构”,可不是嘛,至今不是仍然高喊“稳定压倒一切”嘛。

如果欧洲历史上遍地是捡橡子的老婆婆,也许今天欧洲就不会有这么多橡树了。现在中国各地很少橡树,莫非是被橡媪们捡绝种了吧?人在万里之外的欧洲,却还在念叨一千多年前拾橡子的老婆婆,本来您可能觉得我太矫情了,现在您还这么认为吗?@(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们大家就照着喻东岳、余志坚、鲁德成、焦国标和高智晟先生的模子做人。冲击中共专制暴政的就不仅仅是少数人了。中国民主化的步伐也会越走越快。解救中国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也就不是一句空话了。
  • 由于中共官场极度肮脏丑陋的贪腐行为,即便在中共体制内,早有成千上万正派人士对中共官员的这种肆无忌惮、有恃无恐、为所欲为、兽性十足的野蛮贪腐行为愤怒异常,且极度不满和厌倦了。但由于大多数人还在忍耐着,沉默着,所以,很多人迟迟没有站出来。也无论以何种形式的站出来,或像北京大学焦国标教授那样站出来公然批评当局和时政的,或像眼下在台湾跳机投奔自由世界的贾甲先生那样,等等。固然,严格说,眼下已经站出来的属于纯粹的民主人士,人数已经很不少了,但由于中共当局把各种舆论工具封锁太死实,很多国内人士根本看不到,因而便没有大量涌现出来,而共同公然与专制当局做斗争。否则,如此愈来愈黑邦化的中共专制政权早已不存在了。
  • 北韩最近忽然宣布进行了核武器试验,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原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焦国标说,中国一方面谴责北韩, 但同时却继续向北韩提供援助,突显出两国关系中畸形和矛盾的一面。 (w2006-10-30-voa58.cfm)
  • 最近,前中共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因腐败问题被罢免。原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焦国标说,虽然有人认为这是高层的权力斗争, 但是他认为揪出陈良宇无论如何是好事。 (w2006-10-31-voa56.cfm)
  • 文明与野蛮有冲突,文明与文明也有冲突,东西两大文明体系之间就确有冲突存在。东西文明冲突起码已有四百年,最热闹地谈论东西文明也有二十多年,东西文明冲突的实质究竟是什么?
  • “维权”二字是中国近年使用最频繁的词语之一。新浪网搜索结果的第一页上面所列条目如下:浙江消费维权网、中国青少年维权中心、中国教育维权网、河北维权网——河北工人报社主办、欢迎访问武汉青少年维权网、东莞消费维权网、中国维权服务网、宁夏3.15维权消费网、旅游维权3.15和内江12315维权网。粗略分析维权活动涉及的范围,可以说在大陆凡合法存在的各个行业里,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维权现象。
  • 【大纪元11月30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林育立柏林二十九日专电)批评中国新闻管制不遗余力的前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焦国标,接受民间单位的邀请日前飞抵德国;未来一年焦国标将专心写作,并以撰文的方式继续关注中国的人权和新闻自由。
  • 现在我住在德国科隆乡下,直线距离离荷兰、比利时70公里,离卢森堡100公里,离法国160公里。无论是生活在故乡河南,还是后来居住在北京,都没有体验过这么切身的边境感。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疆土上只有一个国,而欧洲1,000万平方公里却有40余国,因而无论人在欧洲何处,边境感都要比在中国强烈得多。
  • 无论"停刊整顿"《冰点》,还是《新京报》总编易人,原无足怪。足怪的是怎样"暂停整顿"和怎样易人。杨斌先生把自己去职的经历私吞了,外人犹如看一场黑市交易,无从知晓;李大同先生则以一封公开信和怯生生接受有限的海外采访,使得我们略知被"暂"停的大体情形。
  • 新唐人全球华人新年晚会柏林首场演出二十七日晚上圆满落幕后,目前正在德国的自由知识份子、前北京大学副教授焦国标先生接受了本报专访。他觉得这样一种神传文化的概念和思想对中国人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中国人特别需要这样一种思想去稀释大陆现在的那种单一的一元性的思维。焦国标还希望新唐人全球华人新年晚会这样的节目能早日在中国演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