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经典名句──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文心工作室 编著
font print 人气: 13851
【字号】    
   标签: tags:

◇名句的诞生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1)独徘徊。
~ 晏殊.〈浣溪沙〉
◇完全读懂名句
1. 香径:即花径。
语译:作一阕新词,喝一杯酒,只见亭台依旧,天气也与去年暮春相同,又是夕阳西下,逝去的时光,何时可以再回来?
无可奈何花朵都要凋落谢去,每年此时,那些似曾相识的燕子都会飞回来,花园小径上,有我孤独的身影来回徘徊。

◇名句的故事
晏殊〈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一千古名句,但这两句并非全为晏殊为作。据南宋人胡仔所编《苕溪渔隐丛话》引《复斋漫录》记载,宋仁宗天圣五年(西元一○二七年),晏殊有事前往杭州,途中经过扬州,他先进大明寺内休息,由于当时寺庙都设有诗板给文人题诗,晏殊颇欣赏诗板上的一首五言律诗〈扬州怀古〉,经过打听,得知作者乃江都县尉王琪;其后晏殊派人找王琪用餐,并告诉王琪自己有一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但就是对不出适当的句子,王琪一听,即问晏殊可否对以“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当场赞赏不已,立刻提拔王琪为其幕僚。

〈浣溪沙〉为晏殊酒筵歌席所作,主题为伤春惜别。上片写对酒听歌,词人忽然忆起去年情景,不禁对日落之景有感而发;下片从每年花谢花开、燕去燕来的固定时序,领悟到大自然有其定律,但人的年华老去、世事消长,却再也回不来。全词由一开始的把酒欢唱,到思索去年景物变化,最后对人生的沉思感怀。

◇历久弥新说名句
晏殊〈浣溪沙〉之“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其中“无可奈何”与“似曾相识”流传至今,已是极为耳熟能详的用语。

“无可奈何”意在感叹人间事物多非个人意愿所能自主,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描写的就是唐玄宗天宝十五年(西元七五六年)逃离长安,躲避安禄山之乱时,所有军队不愿西进,要求皇帝赐死造成战乱的罪魁祸首杨贵妃,唐玄宗在没有其他选择下,只能无奈看着他最心爱的女子死在马嵬坡(今陕西兴平),众人才愿意继续西行,前往蜀地避难。诗中“无奈何”即指唐玄宗陷入危难当下,做出身不由己的决定,其意与“无可奈何”完全相同。

“似曾相识”意谓如幻似真的印象记忆,眼前陌生人事、景物,仿佛曾在过去出现。美国一部电影《似曾相识》(Somewhere in Time),情节描述男主角在宴会上,遇见一位老婆婆塞给他一只怀表,他明知与眼前老婆婆素昧平生,脑海却浮现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等到男主角日后再回旧地,得知老婆婆已过世,他为解开心中谜惑,找到有能力帮他穿越时空的人,回到老婆婆年轻的时代,与她展开一场缠绵情爱。最后,当男主角不经意从口袋摸出一枚硬币,看到上面铸造时间,竟是自己的真实年代,猛然间又让他跌入时间漩涡,回到属于他的现实人生。电影中所指的“似曾相识”,即是男主角缘于起初熟悉的感觉,循线走入过去,再跌回现在,经历那段看似虚幻、感受却又如此逼实的爱情。
摘自《中文经典100句–宋词》 商周出版社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 宋祁《鹧鸪天》是很招人喜欢的一阕词,不但构筑了邂逅佳人的画面,抒发出一见倾心的深情;更令人称奇的是作者宋祁真实版的浪漫故事——狭路相逢的“奇遇”,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宋祁为什么能有如此的幸运呢?除了他才情洋溢,更因他生逢其时,得遇明君宋仁宗成人之美。
  • 中国古代是信神敬神的社会,社会的修炼风气总体比较浓郁,一些文学大家都是修炼之人,他们的作品往往看似是表达常人的情感,而实际是表达自己修炼的体会,感悟或者是境界,这其实是神传文化的一种必然。比如辛弃疾的这首《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 犹记得去年的一个春日,桃花开得灼灼,他邂逅了树下的陌生少女。女子巧笑倩兮,花面相映,而他凝眸端视,心驰神摇。不知是桃花映红了美人的面容,还是姣好的容颜照亮了繁盛的花树?
  • 大概是读了太多眼如秋水、眉若远山的章句,面对山明水秀的景致时,他很自然地把它想像成一位眉目如画的妙龄佳人。而且这位佳人,如书中的林黛玉一般多愁善感,眉弯似蹙非蹙,笼着丝丝轻雾;眼波似喜非喜,凝着款款深情。
  • 梅花长于冰雪林,如山中高士、月下美人,独立世间。它不同于牡丹的富艳、荷花的清纯、杏花的娇羞,以欺霜傲雪之姿、暗香疏影之美,成为文人气节和情怀的寄托。
  • 登高远眺,吟诗作赋,是文人士子的风习。小到一个思妇“梳洗罢,独倚望江楼”,低诉情意绵邈的离愁别绪;大到一个才子登览幽州台,高唱“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盛世幽思。山河胜迹如歌如画,才人的情感和怀抱寄寓其中,达到了情与景的交融和统一。
  • 迢迢长江水,奔流不息,是历代文人墨客不断咏叹的壮观景象,传递着丰富多样的情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书写情浓似水和依依惜别和的韵味;“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寄托韶光易逝和壮志难酬的感凔;“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表达历史兴亡和宇宙永恒的哲思。
  • 他有着杜牧一样的才华,也有杜牧一样的深情,只是他来到的名城扬州,已不是三百年前杜牧眼中的二月豆蔻、十里春风、廿四桥头。
  • 南宋祥兴二年(1279年)八月,崖门海战刚刚过去半年。宋末帝与八百宗室、十万军民跳海殉国,三百年宋朝用一个悲壮惨烈的方式走向终点,在宋朝子民心中留下挥之不去的创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