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压不扁的玫瑰 杨逵纪念馆强化新化旅游深度

人气: 1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1月11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杨思瑞台南县十一日电)台南县新化镇杨逵文学纪念馆成立至今将届满三年,除展出台湾文学家杨逵的创作、手札、照片等珍贵史料,提供民众接近文学、感受文学的空间,更为新化小镇带来文化气息,与新化老街连成一线,成为休闲游憩新据点。

杨逵文学纪念馆由原荒废的旧新化地政事务所改建而成,2001年由新化镇公所及地方文史工作者发起筹设,2002年台南县政府拨交闲置的地政事务所,2003年获行政院文建会补助,加上杨逵家属全力支持,提供许多杨逵生前创作文物、手札、照片等史料,充实馆内设施,纪念馆2005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启用。

杨逵文学纪念馆主栋建物分为一楼“人间杨逵”、及二楼“杨逵的文学实践”展区;分别展出杨逵生前的日常生活点滴以及个人丰富文学创作。纪念馆入口处的两棵铁树,是杨逵生前亲手种植于长年居住的台中东海花园;次子杨建特地将这两棵树移植至文学馆两侧,象征让杨逵归根新化。

杨逵1905年出生于现在的台南县新化镇,1924年中学毕业,因日本占领台湾,被迫离开台湾前往东京谋生并攻读文学,以半工半读方式执著于自己的理想;1928年回到台湾,积极参加抗日农民运动和文化运动。

杨逵随后在台湾参与汉文刊物的发行与社会运动,开始发表自己的文学著作,活跃于台湾文坛;但偏左翼的思想意识及敢言的个性,使他的人生路走得坎坷,不但在日治时期十度被捕入狱,台湾光复后也在1949年被捕,十年后才被释放。

杨逵以朴实的文笔,把日治时期社会现实暴露在人们面前,唤起被压迫者反抗意志,晚年则以“人道的社会主义者”、“压不扁的玫瑰”自喻,展现不屈不挠坚强精神,成为台湾本土文学发展史上重要作家之一,杨逵文学馆的设立,正是发扬杨逵精神的具体表现。

文学馆成立后,热心地方人士协助投入培训导览志工、地方团体合作等工作,陆续推出多项活动,加上馆旁规划金马奖影帝欧威纪念馆,文学馆至今近三年时间已吸引超过万名参观人次。

杨逵文学纪念馆加强了新化市区旅游深度,配合到新化老街欣赏巴洛克式建筑形塑风情、以及与文学馆比邻的古迹新化街役场,每到假日总吸引不少游客,尤其单车旅游风潮兴起后,已成单车族喜爱造访地方之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