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勒回响

在暮色苍茫中看见高贵与不朽(一)

米勒艺术创作系统的整合建立
巴东( 国立历史博物馆研究组主任 )
font print 人气: 9
【字号】    
   标签: tags: , ,

任何一个优秀的艺术家,在成熟发展的过程中,势必经过许多不同的表现时期,因此在艺术史研究中,往往会将画家一生的艺术发展加以风格分期,以观察并说明其不同时期的表现特色。

西方研究米勒(Jean-Francois Millet,1814-1875)也是如此,因此可以在米勒早晚的各期作品中,世人看到了丰富多元的艺术创作内涵;例如他较早的“瑟堡:青年时期”有许多肖像画,这是西方学院绘画传统中画家所必然接受的教育训练,同时也是当时画家生活的基本条件。其次他还有不少作品是描绘神话历史主题的群像画,表现高尚情操的人文内涵,也具有浪漫主义的激情感受。


米勒自画像

以上是他延续西方学院传统所影响的部分,而他又画了不少称之为“华丽时期”的女体裸像,这些作品柔腻旖旎,甜美慵懒,则显然是来自于法国18世纪以降贵族阶层喜好的洛可可风格影响,而这也是当时法国艺坛所流行的时尚品味。另外他所画的风景具有西方荷兰风景画的渊源影响,而他喜欢画农民生活的主题内涵又属于西方风俗画的表现范畴;同时那些具象而写实的描绘方式显然又与库尔培(展译)(Gustave Courbet, 1819-1877)的写实主义可遥相呼应。因此对许多西方艺术的研究者而言,米勒有着复杂而难以厘清的艺术风格表现。(注)

实际上与其将米勒各期绘画中差异过大的画风表现元素,视为是画家辐射状地发展各种不同的艺术风格,倒不如将之视为是画家成熟发展过程中,将各种不同的画风渊源与创作元素逐渐整合的一个过程,画家亦由此建立其个人成熟完整之艺术创作体系。这个风格系统的建立完成,则代表着画家的“实现自我”,也是解读其艺术创作成就的重要关键。米勒天分虽高,但是在发展学习的过程中,仍需要经过不同的养分滋育,同时一个年轻的画家也不可能在一开始便清晰地掌握他想追求的意境;艺术家必须在摸索中反复锻炼才能逐步厘清地完成,此乃谓之“艺术创作体系之建立完成”。


米勒名作 《拾穗》

因此米勒早期尚未至搬迁于巴比松的时期,有比较多源自于西方学院派传统的肖像画与故实?画,也颇受时代流行气息的影响而画了不少女体画;1848年以后的画作则呈现出具有时代社会氛围的写实意象,1849年迁赴巴比松以后一方面专注于他所喜欢的田园风景画,但更将他所关心的农民生活结合了风景意象与群像画之结构表现。这些不同的艺术表现特质,经过了相当时间的发展酝酿,在1850 年代中晚期,则达到了其艺术创作的高峰,此次来台展出的传世名迹《拾穗》、《晚祷》、《牧羊女》则俱为此一时期的颠峰之作。@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巴比容画派,实际上并非是一个画派,因为它既无共同的老师,也无固定的学生,更没有所谓的教规。“对学院主义的仇恨,忠实描绘自然的愿望(特指法国的自然),偏好自然的粗犷与刚强,崇拜十七世纪的荷兰绘画,在这几方面已有足够的理由团结一起,而组合成巴比容的群体”...
  •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推出“看得见的红楼梦”特展,展览以经典文学巨著《红楼梦》为题,引领观众从物件反映出来的人情物趣,走进文学、艺术交织的美学世界,重新想像盛清贵族世家的荣景,看见《红楼梦》的绝美与哀戚。
  • 知名艺术史家、书画鉴定家傅申教授于16日辞世,为缅怀他在学术上的成就,何创时书法艺术基金会将于4月26日至5月25日推出“傅申教授古书画题跋纪念展”的绘画篇,之后于5月31日至7月2日展出书法篇,欢迎民众前往参观。
  • “寻找国宝新感动!”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北部院区推出“沉浸故宫数位展——捕捉灵光:寻找新感动”新媒体艺术展,结合投影、互动科技与沉浸式剧场等创新体验,全新演绎故宫《谿山行旅图》等经典文物。故宫欢迎民众阖家莅临参观,感受艺术的灵光。
  •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表示,四月春暖花开,正是春游好时节,故宫北部院区推出第二季“国宝聚焦”等珍品,邀请民众品味书画雅趣,共享春日美好时光。
  • “情”字是描述心的距离,举凡君臣、师生、亲子、手足、夫妻、知己及陌路、神凡,都有情的展现空间。故宫南院“翰墨空间–故宫书画赏析”12月30日起以“情为何物”为题展出26(组)件书画,呈现人世间不同情感的面貌。
  •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北院正在展出“爱砚成痴”特展,一百多件砚石各具风格,件件值值细细品味。
  •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北院即起推出年度大展《无界之涯──从海出发探索十六世纪东西文化交流》,集结北院及法国、荷兰、日本等12家国内外馆所的珍贵典藏,呈现16世纪亚洲、欧洲、美洲经由航行所展开的交流故事。
  •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北部院区即起推出“祀与戎:古代兵器攻略”特展,让民众在近距离欣赏青铜兵器精湛工艺的同时,走入三千多年的历史长河,认识古代“冷兵器”与“热血战争”交织出的权力故事,感受故宫版的“冰与火之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