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中的人生】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文、摄影/贯明
font print 人气: 1058
【字号】    
   标签: tags:

在中国山东省嘉祥县纸坊镇武翟山北麓的武氏祠堂中,存有一幅老子会见孔子的汉代画像,距今已有一千八百余年的历史。老子是中国道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则是儒家学说的倡导者,老子和孔子都被列入了世界历史文化名人榜。两位圣人的相遇可称得上是儒道两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和彼此交流的见证,他们的会面曾经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一个“孔子问礼于老子”的动人故事。

“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一语出自于《史记.孔子世家》,原文说:“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说,“我听说富贵之人用财物来送人,仁义之人用言语来送人。我不能富贵,只好盗用仁人的名义,用言语来送你,这几句话是:‘一个聪慧又能深思洞察一切的人,却常遭到困厄、濒临死亡,那是因为他喜好议论别人的缘故;学问渊博见识广大的人,却常使自己遭到危险不测,那是因为他喜好揭发别人罪恶的缘故。做人子女的应该心存父母,不该只想到自己;做人臣子的应该心存君上,不能只顾到自己。’”这是老子在孔子问礼于他之后送别孔子时所说的道别之语,此时,老子已成为得道的长者,孔子则是有为的后生。老子送孔子之言,可以看作是长者对后生的谆谆告诫,饱含着深奥的睿智而且充满了善意:其一,告诫孔子注意祸从口出。那些聪明深察者之所以常常濒临死亡,就在于好议论别人;那些博学善辩者之所以常常危及生命,就在于好揭人恶端。其二,做儿女者,要做到心中只有父母而无自己,做臣子者,要做到心中只有君主而无自己。

姑且不论老子这段话中所隐藏的深意,仅是“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这句名言就足以使我们发人深省。送人以财只能解决人一时的温饱,送人以言则能使人受益一生。历史上曾有多少英雄豪杰,在人世间的争名逐利,如同苍蝇逐血,即使生前叱咤风云,荣华富贵,死后却难免骂名千古。而做为一个文人的孔子,一生只是著述立说,教人向善,死后却能名垂青史,世世代代受人尊崇敬仰。从“仁人者送人以言”这句话中,我终于悟到了孔子为何千年之后仍然被人敬仰的原因。

人世间有许许多多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东西,然而没有智慧的人却永远看不到它的存在,因此才有许多愚顽不灵的人对他人的劝善良言不屑一顾。其实做人的道理远比一种技能或物质财富更为重要,老子的思想之所以很难被一般人所接受,是因为一般人只能看到事物的表面,而老子却能看到事物的本质;一般人只能看到事物的正面,老子却能看到事物的反面。中华文化中因为有了老子的道家思想,不仅加深了其广度与深度,同时也增强了其韧性与生命力。@*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暮春时节,风中纷飞的桃花,点点飘落溪面,迅即被那行色匆匆的流水毫不迟疑的带走往前奔去。秋藕一旦采摘折断之后,是再也无法重新连接在一起了。一如我俩自此一别后想再续前缘,那是千难万难的。想从前我与你曾经密约在赤栏桥上,当时苦苦相候的温馨与甜蜜情景,依稀如昨。而今却剩下我在这铺满黄叶的小路上悲凄的漫步踟蹰,独自追寻往日的欢乐足迹……
  • 做人无论贫富尊卑,都应该在心中树立远大的志向。在充满幻想的少年时代,我经常被诗仙李白诗中描绘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美景所吸引。每当心中郁闷不乐之际,总想走到那腾石注涧、一泻千里的大瀑布前面漫步散心。即使是涓涓细流汇集成的小瀑布,站在那形如细雨的水花下沈思片刻,不但可以消除心灵的疲劳,有时还能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
  • 我国传统哲理,导源于天人合一的思想,人性禀赋于天;人心效法天心,所以人心所向,天意可知。也因此认为亘古的宇宙运转中,恒常的自然定律里,孕育出一股浩然的正气,充塞于天地之间。在无声无形中,在久远的文化演绎里,造就了不少不朽的灵魂和可歌可泣的事迹。也是这股正气,建立了家国的秩序,维系了社会的伦理,巩固了道义的根基。在由上而下贯穿下来的同时,也在人世间展现了情致纷披的多重像貌……
  • 天地分阴阳,人间有男女。男人有阳刚之猛,女人有阴柔之美。生为男人,理应奋发进取,自强不息。“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就是十分值得人们好好自勉的两句格言。自强,是一种甘之如饴的态度使然。自强意味着要承受巨大的压力,但只要微笑着面对生活,就能在压力和困难之中走出低谷,迈向成功。
  • 在繁华都市的水泥丛林里居住久了,似乎连脑袋都硬化了,心灵深处也一片灰暗消沉,难得看到絮飞、花开,甚少听闻虫鸣、鸟叫。季节更迭的意义,只剩下一套又一套的时装。过多的文明,替代了自然。偶尔忙里偷闲的抬头仰望群星,也只是一角黝暗里的一丝微光,有气无力的眨巴几下眼儿。
  • 生活在这红尘浊世之中,很难做到时时刻刻都保持一种淡泊平和的心态。然而,在优美的唐诗中,却不缺乏这种飘逸潇洒的意境与境界。“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透过这两句纯美的诗句,我们可以领会到作者的一种独特的心境。那是一种超脱滚滚红尘之外的一份悠然安闲,那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心灵升华!细思之,这两句诗真是绝世妙笔,作者久久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自己,仿佛两者已有一种心灵感知上的默契。诗句中的“只有”,并非是太少的意思,而是心境化一的融合。
  • 刚学画的头几年,常逛画展,取众家之所长,观摩学习嘛!有那么一天,刚走出画廊,外子忽然蹦出这么一个提问:假如有那么一天,别管我花多少钱,抱回一幅现代画坛巨擘——立体派创始者的画作送给你,而条件是你得挂在屋里,每天欣赏,不得有违,你意下如何?
  • 人生中有高潮也有低谷,有得也有失。如果对待得失成败心怀一个豁达的态度,就能减少许多悲伤和挫折的感觉,使人生变得轻松愉快。
  • 到了暮年,你再转头回想过去,会发觉你学会了很多,看开了不少。现实与环境逼着你放不下也得撒手抛开那些:不该拥有的、不属于你的、不在你名下的、不归你管的……等等。你会发现虽然形体衰老了些,可心情轻松多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