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家扶基金会招募寄养家庭 傅娟任代言人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4月12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冯昭台北十二日电)“照顾久了,看照片时,觉得我们长得很像。”寄养妈妈盘夏姬挽着曾是寄养儿童的“小娴”,谈到生活在一起十年的日子,两人又哭又笑。家扶基金会寄养服务满二十五周年,今天举办感恩会,向寄养家庭表达感谢,并邀艺人傅娟接棒担任新年度代言人,希望招募更多家庭投入公益行列。

九岁的“小娴”和八岁的“小明”因为母亲重病,姊弟俩失学,以医院为家,整天在医院乞食游荡,还好有台湾儿童暨家庭扶助基金会介入,1997年小娴和小明被送到盘夏姬的家,一住就是十年。如今“小明”已成了“大明”,即将入伍当兵,姊弟都已自立。

在家扶感恩会上重聚,盘夏姬与小娴、大明一起看着过去的照片,说说笑笑。在谈到姐弟俩离开寄养家庭的情形时,盘夏姬和小娴都不停流泪。盘夏姬说,因为实在舍不得,即使没有家扶补助,孩子又多住了一年,离开时她对两个孩子说,“这就是你们的家”。

盘夏姬说,加入寄养家庭行列的不只是她和丈夫两人,而是全家族,因为她和姐妹就住在楼上楼下,家族成员都会帮忙,寄养孩子不只有爸妈照顾,也拥有爷爷、奶奶、阿姨的关心。

从1983年至2007年,家扶基金会服务一万五千二百三十八位儿童少年,共有四千一百七十一户家庭曾投入服务行列。家扶基金会社会工作处处长萧琮琦表示,早期寄养安置以经济困窘型的一般安置为主,2000年起,超过六成属于遭受不当对待需要保护安置的儿少。

萧琮琦指出,国外的观念是寄养孩子不一定要回到原生家庭,但为符合国情,台湾的寄养服务从孩子离开原生家庭开始,社工人员就在为孩子回到原生家庭努力,因此孩子回原生家庭或有亲友协助照顾的比例约有四成。

家扶基金会去年邀节目主持人于美人代言,有六百七十六户申请加入,由于筛选严格,最后只有一百八十四户核准成为寄养家庭。今年再邀傅娟接棒代言,希望有更多家庭加入。

傅娟表示,结婚生子之后,让她有不同体认,因此希望将有限的时间投入与孩子有关的公益活动。她说,由于三个孩子年纪还小,不符合成为寄养家庭的条件,但她希望大家给她时间,未来可以成为寄养家庭。

家扶基金会副执行长何素秋表示,夫妻结婚逾两年,年龄在二十二到五十五岁间,家庭有固定收入和足够空间,可以申请。不过有意投入的家庭要有心理准备,因为儿少保护个案曾遭遇身心创伤,常有特殊行为,可能造成寄养家庭照顾困难,也因此,招募寄养家庭需要严格的筛选和培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