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高市三级古迹玫瑰堂 具历史及观光价值

人气: 9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6月28日报导】台湾拼商机 大陆观光客来台专题之二十三(中央社记者程启峰高雄二十八日电)位于高雄市爱河畔的天主教玫瑰圣母堂,建于清咸丰年间,采哥德式建筑,是台湾第一座天主教堂,可一窥天主教来台传教史的堂奥,如今已被列为三级古迹,兼具历史及观光价值,值得一游。

玫瑰圣母堂历经一百余年岁月洗礼,如今不仅成为教友的信仰名胜,2001年底更荣登“台湾历史建筑百景”票选活动第一名,每年玫瑰堂圣诞弥撒,更是万人空巷,不仅吸引大批教友前来“朝圣”,许多外人也专程前来观礼,共襄盛会。

该教堂最大特色是正门门额,悬有1864年(同治三年)慈禧太后所颁准其传教的“奉旨”石碑,由两位长翅膀的小天使共同扶持,见证玫瑰堂一百余年来历经的悲欢岁月。

1858年(清咸丰八年)天津条约后,宗教解禁隔年,由西班牙属地菲律宾的道明会奉罗马教廷令,派遣会士郭德刚及若瑟二位神父来台传教,他们由马尼拉启程,先往厦门,后来因为若瑟神父不谙闽南语,所以改由在福建传教多年的洪保禄神父取代其务。

郭德刚与洪保禄两位神父于是率领四名中国传教员及教友李步叠一家,于1858年五月十五日由厦门出帆,于当月十八日下午抵达打狗(高雄前身),这一天即为天主教在台开教纪念日。

当时台湾民风闭塞,打狗部落居民非常排外,满清政府官吏对外人也不怀好感,所以郭德刚一行人登岸后,不但遭到部落居民谩骂毁谤,连栖身之所也遍寻不着,本地人又碍于官府禁令,不敢接近神父。

直到1858年十二月,郭德刚才辗转以龙银六十二圆购置当时前金靠海岸边的一笔土地(即今教堂所在地),以稻秆茅草简单的盖一间房屋,作为暂时栖身之所兼临时传教所。

1860年以“土角砖”改建传教所并命名为“圣母堂”。1862年再以红砖、珊瑚石灰石、三合土改建成圣堂,翌年完工,并自西班牙玫瑰省迎奉圣母像供奉,更名为“玫瑰圣母堂”。

虽然郭德刚一行人抵高后,受到很多的磨难,但是他们坚持传福音的使命,历经半世纪后,教友人数逐渐增加,原有的圣堂已难容纳来参与主日弥撒的教友,每逢瞻礼庆典,更是肩摩踵接,因而蒙生重建圣堂计划。

1928年李安斯神父筹备改建圣堂,隔年正式施工,至1931年夏季完工。

圣堂采哥德式建筑,钟楼高耸于碧空,两旁另有两座拱门,侧面为圆拱窗;堂内天花板富有变化的圆拱型突出装饰线条,使圣堂在静穆气氛中增添活泼气息

圣堂于1995年再度整修,但保留外观,内部的木构造则改以钢材,样式仍仿1931年的采哥德式建筑,造型优美细致,其特色是以垂直向上的线条,直上云霄,喻向往天国的感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