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100个为什么】

为什么古代称打败仗为“败北”?

心语
font print 人气: 1913
【字号】    
   标签: tags:

在电视或书报杂志上,我们经常看到运动、技能比赛或竞选等各种竞赛中,失败或没选上的一方,被称为败北。但是,在古代为什么称打败仗为“败北”呢?

“北”字在甲骨文中,状似两个人背对背,一个向左,一个向右。另外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上记载︰“北,乖也,二人相背也。”所以古时的“北”通“背”,如《战国策.齐策六》上载︰“食人炊骨,士无反北之心,是孙膑、吴起之兵也。”这里的北是指背叛。整句的意思是,兵士们因粮尽援绝,已经饿到要食人肉炊人骨的地步,却都没有背叛你的想法,你就像孙膑、吴起一样善于用兵。

此外,在古代两军争战,打败仗的一方向后逃跑时,总是以背对敌;而战胜的一方,则是朝着败军背后追击。所以,“北”字又逐渐有失败、败逃之意。如《韩非子?五蠹》︰“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意思是打三次仗,失败三次。又汉代贾谊《过秦论》︰“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意思是追杀败逃的敌军。

败北,就是打败仗往回逃。如《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这是项羽被汉军围困在垓下,突出重围后对身边士卒说的。意思是说,我自起兵到现在已有八年时间,亲身经历了七十多次战役,所有阻挡我的军队,都被我消灭,所有攻击我的,也都被我征服。我没有打过败战,所以能称霸天下。

所以,古人所说的败北,就是“打败仗转背而逃”的意思。后来人们也就沿用古人的用法,但渐渐的“败北”不只是指战争失败,也用来泛指在各项竞赛中失败。@*(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通常人们对于一些德高望重、有卓越成就而深受众人所景仰的人,会用泰斗来赞扬这些杰出人物。如文学泰斗、武术泰斗、学术泰斗、中医泰斗、音乐泰斗……等等,那么为什么要用“泰斗”来形容呢?
  •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借光”已经是很普遍的礼貌用语了。比如进出拥挤的电梯、火车、公车时,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请别人让路时,总是会客气的说一声“借光”,含有打扰别人,请别人给予自己方便的意思。那么,为什么要使用“借光”来比喻呢?
  • 人与人之间除了言语沟通外,书信的往来也是一种方式。书信让人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体会,不管多远都能得知彼此的近况。在古代,官府的书信传递大都是由信差骑马,透过驿站来接力传送;军队间的情报传递,就利用信鸽传递;而一般平民百姓则靠口信或亲友传递信件,如唐朝诗人岑参《逢入京使》︰“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那么,为什么书信又称为“鸿雁”呢?
  •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会使用到“毛病”这个名词。专挑别人的缺点,我们会说挑毛病;东西出现了差错、故障,就说是出毛病;长期好不了的疾病或有不良的嗜好、习惯,则叫作老毛病。那么,为什么把缺点或错误称为“毛病”呢?
  • “解手”一词在古籍中有许多记载,如《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一》︰“何道就乘此机会,走到女墙边,月亮去处,假意解手。”及《红楼梦.第二十八回》:“少刻,宝玉出席解手,蒋玉菡便随了出来。”另有《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叙了些寒温,魏生起身去解手。”……等,句中的解手,都是排泄大小便的意思。那么,为什么上厕所方便又称为“解手”呢?
  •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从来没有过的事,或是第一次出现的事,往往会使用“破天荒”来形容。那么,为什么前所未有的事叫作“破天荒”呢?
  • 往往有人对来访的客人不是很欢迎时,总会明示、暗示的催促客人离去,客人就会说自己被主人下“逐客令”了。在《聊斋志异?卷十一?陈云栖》也有记载:“若不下逐客令,俾得长伴老母。”另清朝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回》︰“二位如再喧哗,不独耽误娇音妙舞,恐金母要下逐客令了。”那么,为什么驱赶客人称为“逐客令”呢?
  • 宋朝陆游《辛酉冬至》诗有:“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也是把过冬至视为添加年岁的节日;那么,为什么说“冬至大如年”呢?
  • 在古书典籍中常可见到“社稷”又代指国家,如《礼记‧檀弓下》:“能执干戈以卫社稷,虽欲勿殇也,不亦可乎?”及《三国演义‧第二回》:“陛下今不自省,社稷立见崩摧矣!”那么,为什么国家又称为“社稷”呢?
  • 柳树柔软优美的形态,自古以来就经常成为文人雅士描写的对象。如唐朝贺知章《咏柳》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把柔柔下垂的千万条柳枝,用一根根的绿丝带来形容,唯妙唯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