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取向治疗——对话‧语言‧可能性》序

书序:难得一见的重量级著作

文/琳恩.霍夫曼
font print 人气: 3
【字号】    
   标签: tags:

难得出现一本重量级著作。贺琳.安德森的《合作取向治疗——对话‧语言‧可能性》展现了和她共事多年团队成员的不凡成就,包括她长期的合作伙伴、已故且深受人怀念的哈洛.古利辛(Harold Goolishian)。哈洛从未著书立说,但他的理念在本书展露无遗。还有许多实务工作者也做出贡献或受到本书观念的影响。

安德森犹如一位天赋异禀的画家,建造了一座富丽堂皇的画廊,其中不仅陈列她自己的画作,还包括整个团体的作品。

同时,本书也是安德森个人的非凡成就。她承担了整顿艰钜得令人生畏的思想运动任务——后现代理论,并呈现这个理论的要素,与为了回应它而发展的合作取向之间的关联。在安德森的努力下,促成了一场更大规模的哲学对话,主要发生于学术界,如今开始影响实务工作的领域。

安德森站在人性的层面,以一篇名为〈如果我的故事有任何帮助〉的轶事揭开本书序幕,那是一位母亲写给试图帮助她的家庭和两位患厌食症女儿的专业人员一封真挚的信。在瑞典的工作坊,安德森与这个家庭会面时,发现他们绝望于一直找不到愿意倾听且重视其意见的专业人员。实际上,本书其余部分都是安德森对于那封信的回应。

安德森的回应也回答了长久在我脑海中构思的一封信。我个人的家庭治疗训练的经验(如今我把它放在“关系治疗”〔relational therapy〕的类别下)经常让我感到使不上力,且无法胜任。我向来自嘲需要为我的无力进行治疗。这种不满的心情带领我走向心理学家凯若.吉林根(Carol Gilligan, 1982)的女人“不同的声音”(different voice)概念。

在吉林根的概念,女性不同的声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连结(connection)及“关怀伦理”(ethic of care),我认为一点都不会限制女性,同时开始思索如何将这个概念落实在我的治疗态度中,尤其是在如此众多女性参与的工作领域。

观察安德森与古利辛过去十多年的工作,我发现他们也同样重视与人们的连结。他们仔细倾听前来协谈者的心声,反复推敲其中意义并力求确认。通常他们会当着其他家庭成员的面,倾听其中一位成员说话,仿佛在跟这些人单独交谈。诠释或介入很少见。问题似乎在谈话中消弭了。在他们的工作中,其实我惯称的家庭治疗开始消失。

我喜爱阅读本书,尤其是书中的“飘浮的岛屿”:那种纯粹哲学式的详论,悉心畅谈自我的意义、知识的本质和改变的问题。我特别感谢安德森对于我个人专业发展的重要部分——系统隐喻(systems metaphor)尊重地保持距离。

书中提到的“洋葱理论”是她和古利辛援引社会学家帕森斯(Talcott Parsons)提倡的社会系统规范观点。根据这个理论,个人、家庭和社群犹如俄罗斯娃娃般彼此套叠在一起,其中较小的系统必须进行调整,以确保较大系统的稳定。我们很容易看到这类观点如何支持大小系统中层层影响的病理观,这种病理观帮助专业助人者不只是与所谓的功能失调者工作,更与他们的家庭工作。◇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那晚,夜很深了,突然接到好朋友的电话,说:“有一家知名出版社对我们当年的‘医生朋友’系列很感兴趣。想问一问,在我们的出版合约期满后,能不能转由他们继续印行呢?”
  • 我和洪兰教授一样,是不买股票的人。如果我逛书店时,看到此书的书名《投资大师罗杰斯给宝贝女儿的12封信》,肯定不会引起我的兴趣。结果,我读了它,完全是因为我相信洪教授会翻译这本书一定有她的道理。果然,我发现这12封信中所透露的智慧,对所有年轻人都将很有助益。
  • 你当然需要了解周遭的情况,具备对世界的认识,知晓历史,但是更重要的,你需要了解做为一个个体,你是谁。在镜子里好好的端详自己,问自己是什么驱动着你?假如你能了解它,在危机到来时就不会灭顶。请同时观察你对错误的反应,下次你可以反应得更有建设性一些。
  • 念书以后,偶有挫折感觉落寞,顶多5分钟,外向个性使然,心念立即就被其他的新鲜事所占据。回想中,即便是一些空档,脑子里的疑问和自我对话,也从未暂歇,与自己相处和与人相处一般自然,常常觉得天底下有做不完的事,怎么会有“孤单”、“寂寞”、“无聊”这些字眼。
  • 一般而言在亲密关系里,女性很容易扮演讨好的角色,整个的生存价值,并不是由自己来建构的,而是建筑在别人的认知上。当她讨好成功时,别人觉得她装可爱装得还不错,于是喜爱她。
  • 琼恩对健康及天然有机生活极感兴趣,再加上她在医学方面的学术专长,使她在往后慢慢发展成形的整合医学(integrative medicine)领域中,占据了领先的地位,而整合医学也是我个人所热衷的志业。《关照身体‧修复心灵》一书出版至今已经过了20年,是一本历久不衰的经典之作,而且早已进驻大学与医学院的课堂、医院诊所,以及成千上万读者的家中。
  • “专注”就是在行动中冥想,同时抱持“活在当下”的态度,允许人生毫无限制的开展,而不预设立场。它意味着清楚觉察并接受当下的情况,对于新的变化亦然。这种感知形式和我们平常看待世界的方式极为不同,通常,我们看到的都是自己的见解与信念,而非事实本身;那就好比嚼着菜单,却误以为吃的是菜单上的菜一样。
  • 2008年将在人类经济史上留下深刻的痕迹。我们仿佛坐了疯狂的云霄飞车,不到一年之内,天上、人间走一回。
  • 共有如蜘蛛网一般掌控一切,证据俯拾皆是。这种掌控把中国禁锢在低生产力、低创新力的经济当中,经不起商业气候考验的小型企业比比皆是。世界经济论坛的竞争力指数评比,1998年中国在116个国家中名列42名,到2005年已滑落到57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