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
测试:选一款甜蜜汤圆 看你个性
今年的8月28日是传统的七夕,是一个甜甜蜜蜜的节日。在不少地方,七巧节需要吃糖粿,一种类似原味汤圆,但中央为凹状的食物。
万里长城千年不倒 科学家: 全归功于糯米
万里长城矗立在古中国的边陲,千年不倒,在数百年历史长河中为中国抵御了外侵。万里长城为何不倒呢?科学家认为这归功于中国古代建筑流行的一种超强度粘合剂——糯米砂浆。
七夕针线情 问中国情人节起源
七夕称为中国情人节,起源久远。针和线是七夕的象征物。穿七孔针乞巧、用五色丝缕“相连爱”,这些七夕所寓含的“情人节”精神从公元前中国就流传下来了。到了南北朝时代,发展出丰富的七夕民俗,承传到今天……。
黄历七月中气处暑,诗经说“七月流火”有重要含意?二十四节气,立秋后、处暑来,2017年的处暑在8月23交节,前一天是七月初一,民间说“鬼门开”的日子。处暑中有七夕和中元节两重大民俗节日。处暑,暑止,“出伏迎处暑”当心“秋老虎”,天干物燥,秋台多灾变,要小心处变。秋燥伤人,养阴润燥,处暑鸭、处暑梨养生好食补。
黄历七月鬼门开 鬼月如何大吉?
有称黄历七月为“鬼月”的说法,七月一日“开鬼门”、七月三十“关鬼门”,鬼月里鬼门开,遵守禁忌保平安,婚嫁乔迁喜庆诸事不宜。信乎?从中国文化民俗来看,“鬼月”大吉!今黄历丁酉年逢闰月年,遇闰六月鬼门开不开?若有鬼门,何时开?
【节气】立秋 天凉好个秋
秋凉初声,二十四节气立秋登场!有道是“天凉好个秋”给人什么预警?立秋有什么古代礼制影响今人文化生活?立秋饮食防疫民俗知道多少?2017,丁酉年闰六月逢立秋,有无影响?对七夕情人节有什么影响?知道古人“报秋”的时尚?逢立秋怎样“贴秋膘”把肉吃回来吗?……
2017大暑值中伏,溽暑至,也是掌握“冬病夏治”的时机。知道冬病夏治的养生保健妙法吗?大暑跳、仙草饮、伏姜、姜枣茶、各式各样的保健粥品……“大暑船”送走瘟疫也是大暑节气的特殊风俗。“大暑至,万物荣华”;大暑大雨时行、土润溽暑。炎热、大雨让人难当,不热、缺水又让人犯难,世事难两全,怎样悠游自在……
大暑酷热多雨 遵循五行生克 静心养脾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雷阵雨最多的节气,大地上热气蒸腾,暑湿之气容易乘虚而入,心气易于亏耗,尤其是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容易中暑。
【节气】小暑启三伏天 冬病夏治关键时刻
小暑是指天气“小炎热”,每年在7月6日到8日之间交节,2017年小暑落在7月7日。黄历中,小暑是六月节。小暑节气里,从身心的保卫到环境的保护都必须用心经营、小心防护,以度苦夏。“三伏”天深居慢活防溽暑、落实环保防雨涝、应天时保护田地、掌握“冬病夏治”、三伏贴的关键时刻,就在小暑展开的苦夏里。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7月1日到9月25日将推出“笔墨见真章:历代书法选萃”及“看画.读画:历代名迹选萃”两项大展。故宫表示,由于展出期间适逢台北世界大学运动会,特别挑选部分与古代运动相关的内容,期盼民众能从书画中找到故宫与世大运之间的联系,来一趟知性的时空文化之旅。
在一年中,夏至日是一个转折点。一岁算来今夕短(明末淸初.陈恭尹《夏至夜即事》),夏至日黑夜最短;从阴阳演递转变的意义上讲,夏至日“一阴生”,阳消阴长。古人夏至祭地,夏至避暑消暑有哪些习俗?表现了节气生活的智慧……
【节气】芒种争时忙 炎暑梅雨饯花神
过了小满,“芒种”来,炎炎夏日也随着来到。“芒种”一到也意味着中国长江中下游梅雨季就将开始;华北地区的麦田一般在此时开始收割。芒种到,夏争时,忙“三夏”,稼芒谷;感念一米一饭来之不易。芒种到,花神归,珍惜花颜珍惜短暂的生命,在当下。
用剪刀剪出小银鱼形的面条,就是剪刀面,又叫剪鱼子,是山西传统特色面食之一,制作方法起源于隋末。
“凡事皆须务本……”唐朝伊始,唐太宗就告诫近臣民生饮食对国家存亡的重要性。“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贞观政要‧务农第三十》)太宗采取减轻徭赋、休养生息、劝课农桑、厉行节约等一系列措施,完善全社会的保障体系。
端午节的故事和常见习俗有哪些?
在中国传统节日中,和新年、中秋并列为三大传统节日,端午节的节日习俗和典故也来源甚古。从记载民俗风土的岁时记来看,今人过端午的习俗大多沿袭自南北朝时代以前,且保留了不少周代或更古老的古风尚。端午节的九大习俗源自何处?具有什么义涵?
端午食俗保健智慧:五黄餐强运势 五瑞制五毒
传统中华文化的端午节民俗中,有多种带有“五”的民俗,和端午“重五”相应,展现中国民间的节俗的趣味与智慧。端午节的节俗中也讲“五黄”、“五红”食疗养生、驱毒辟瘟、增强运势。天中五瑞端午香草得以驱“五毒”。
五世纪时怎样过端午? 承上启下源远流长
端午节的来源久远、节俗多元,南朝荆楚一带的风尚很多保留了周代的古风尚。南朝梁人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国最早的一部专门记载古代岁时节令的专著,留下了不少珍贵风土记,可以看到南北朝当代的端午节俗和承袭的风俗来源或古代传说。应节应景看看南朝时代端午节俗风物……
【节气】小满逢神农圣诞日 防未病 扬神采
二十四节气中小满这个节气很容易被人忽视了,小满节气养生吃“苦”防未病、小满民俗祭神农大帝,其中,饱含着中国神传文化的智慧和慈悲的体现,天人合一“防治未病”的养生实践、和中医药鼻祖神农氏亲尝百草的慈悲济世展现尽在其中。
【节气】一夜薰风带暑来 立夏要做哪些事
“四时天气促相催,一夜薰风带暑来”五月五,立夏了!在这样的立夏时节要作什么事呢?以下从中国的民俗、和四时养生概念提供一些参考。吃“立夏饭”、吃夏(虾)面、吃七家粥、喝七家茶都是带有天人和合的民俗,还有“立夏补老爸”不只是迎夏天节气,还有展现了人际人伦的好美德。夏天养生美颜要注意的事和颜色有关……
【节气】暮春惜谷雨 谷雨茶谷雨汤养生
谷雨,暮春三月中气。谷雨带给大地丰沛的雨水,是一年中农作最重要的春雨期。宋代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一书有这样的说法,谷雨是“雨生百谷”……牡丹号“花王”,兼有色、香、韵、叶之美,还有个别称“谷雨花”,告诉人们清明节过后、谷雨节气来临,也是牡丹开花的预告。
节气养生/彩虹登场与清明调养
中国古人认为,彩虹是阴阳能量平衡的产物,而清明时节正是一年中彩虹首次出现之时。随着阳气在人体内上升积累,它会向体表流动。如果饮食过于油腻或燥热,可能引起上火、充血,乃至过敏、高血压或咳嗽。
清明节未必是4月5日 1912到2099年一览
怎么有时清明节是在阳历4月5日,有时又在4月4日,也有时是在4月6日,这是怎么定的?清明节日由“清明”节气决定的,这是天与地应合的结果,而不是由人决定变动的结果。古中国天文观察天体“北斗星”斗杓指向的方位来判断四时节气,现代人以太阳“回归年”和“阳历年”的长度差异来调整。告诉你西元 1912到2099年 清明节在哪一天…
【节气】清明三月节 天清地明化物华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跨入季春的指标,称三月节(黄历),又称桐月,“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气俗谚和应合天人之道的德政、清明节俗有哪些?上坟扫墓和吃润饼吃稞子的食俗缅怀先人兴旺子孙; 插柳戴柳、放风筝(纸鹞)、拔河和颁赐新火禳灾迎福; 荡秋千、春游踏青充满青春喜悦之情……
9大清明节习俗 你知道多少?
清明节常见的传统习俗的来源和作法你知道多少?清明节习俗: 扫墓祭祖、春游踏青、插柳戴柳、颁赐新火、荡秋千、拔河、放风筝、摊贩戏耍、清明节食俗。清明节是踏青节,煦煦春阳好时光,生者伴死者,男男女女伴老老少少,展现人间成、住、坏、灭的循环尽在天地间。
【节气】天地人和合 春分一刻值千金
古人非常重视“春分”,展现诞生、新生和爱护生命的精神。春分和蛋都象征诞生、新生,东西方在春分时节都有和蛋相关连的习俗,意义非凡。春分时节天地人和合,中国文化中的春分行事法天地精神,祭祀请子、行仁政安养生命、校正度量衡。春分节气天气俗谚久传…。唐代元稹节气诗:“二气莫交争,春分雨处行。梁间玄鸟语,欲似解人情。”
为什么说“二月二,龙抬头”?
皇历二月二古代称之为中和节,俗称龙抬头。民间传说,每逢皇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所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因此,这天也叫“春龙节”
鸡年话鸡
2017年是黄历丁酉年,也就是中国传统生肖中的鸡年。因鸡与吉谐音,神采奕奕的鸡在古代被视为吉祥的象征,是守信准时的“五德之禽”。鸡鸣日出,光明到来,驱邪纳吉,因此也享有黄历正月初一谓之“鸡日”的美名。
【节气】雨水洗春容 润物细无声
杜甫的〈春夜喜雨〉留下了春天“雨水”时节感人的一场风雨,无声无息却又深深地烙印在人心田里: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雨水”跟在“立春”节气之后到了,是春天里第一个月孟春之月的中气。“雨水”物候:雨水之日,獭祭鱼,又五日,鸿雁来,又五日,草木萌动。
元宵节诗词 升平治世的绕梁歌声
现存最早的元宵节的诗歌是隋炀帝所作的《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谜”漫喜庆——灯谜猜猜猜
元宵节,中国民间有“观灯猜灯谜”的传统习俗。灯谜,是由谜语发展而来,“谜语”古称“廋(sōu)辞”、“隐语”,据载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刘勰《文心雕龙‧谐隐》中说:“自魏代以来,颇非俳优,而君子嘲隐,化为谜语。谜也者,回互其辞,使昏迷也。或体目文字,或图像品物,纤巧以弄思,浅察以炫辞。义欲婉而正,辞欲隐而显。”概括了谜语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