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習慣用語第483講

font print 人氣: 5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28日訊】

(MP3下載)

今天還是要繼續講兩個在大選期間新聞界常用來報導競選運動的習慣用語。2000年的總統大選競爭激烈,究竟是戈爾還是小布什奪得總統職位要到十一月的選舉日才能見分曉。

目前雖然已經進入兩人間這場馬拉松比賽的最後衝刺階段,但是結果仍然難以預料。而且還可能有兩種不同的勝負結局;那就是說兩人中可能是一人遙遙領先,取得壓倒性的勝利,也可能是兩人並駕齊驅,其中一人僅僅以毫釐之差取得險勝。

第一種取勝方式可以用我們今天先要學的一個習慣用語來表示, hands down。 Hands down,要是直譯就是雙手放下。人們時而說:win hands down,想像一下要是垂著雙手就能取勝的話,那該有多輕而易舉。

這個習慣用語一百多年前來自賽馬運動。當一名騎手覺得勝利在望,自己可以不費勁就能取勝的時候,往往會垂下雙手、放鬆韁繩,讓馬匹向前衝,而不必繼續提緊韁繩、快馬加鞭。

在有關 2000年大選的報導中時時會聽到或者看到這個習慣用語。我們聽個例子來體會它的確切含義吧。

大家知道大選期間會不斷進行民意調查,探測公眾對候選人的支持傾向。2000年的大選當然也不例外,然而這個大選年間的民意測驗結果特別得到新聞界的矚目,因為它起伏波動很大。

在 2000年八月初共和黨的全國政黨大會召開後,小布什曾以多達十七個百分點的水平領先於戈爾。 但是在短短的兩星期後,民主黨也舉行了全國政黨大會。我們聽聽 隨後形勢怎樣起了風雲突變。

例句-1:Early on Bush had such a healthy lead some experts were predicting he would win hands down in November. But two weeks later Gore caught up and some polls showed him edging ahead.

他說:剛開始時布什穩穩地處於領先地位,以致某些專家當時預計他不費舉手之勞就能馬到成功。但是兩星期後戈爾急起直追,有些民意調查還發現戈爾逐步領先了。

在這段話裡,由於布什起先得分大大超過戈爾,某些專家因此認為他穩操勝券。他們下的結論是布什不費舉手之勞就能取勝。所以習慣用語hands down是輕而易舉的意思。

******

布什和戈爾兩人在競選中你追我趕,殺得難解難分,於是專家們評論說,2000年的大選戰可能是近二十年來競爭最為激烈的一次,而新聞界的某些分析專家在預測選舉結果的時候也往往會用上這個短語:toss up。 Toss up,是我們今天要學的第二個習慣用語。

Toss這個詞的意思是扔或者拋,所以toss up原來的意思就是往上拋。習慣用語toss up相當古老,流傳至今差不多有兩百來年了。

Toss up最初說的是當要作出某一個決定的時候,由於成敗機會各半,前途未卜,難以作明智的選擇,於是靠拋硬幣、再根據硬幣落地哪一面向上來作決斷。這個拋硬幣的習慣帶來了習慣用語toss-up,它常當名詞用,而且不僅用在運動場合還用在政界,尤其當競爭雙方勢均力敵,誰勝誰負極其難以判斷的時候就會用上這個習慣用語了。我們還是聽個政界的例子來體會習慣用語toss-up是什麼意思 。

例句-2:These days the pundits are no longer predicting either candidate will win hands down on November 7. They remember the times when polls turned out to be wrong. For example, Harry Truman’s surprise victory over Thomas Dewey back in 1948. Therefore the pundits nowadays say instead that the result is likely to be a toss-up.

他說:如今高深的學者們不再預測任何一位候選人會在大選日輕易取勝了。民意測驗出錯的事例讓他們記憶猶新。1948年杜魯門出人意料地戰勝他的對手杜威就是個例子。於是如今那些有識之士改口這樣說:選舉結果可能是難以預料的。

民意測驗的結果也隨著形勢變化而搖擺不定,所以不能根據候選人在某些民意調查中的成績而下斷語。究竟誰勝誰負得到選票點算完畢的時候才作定論,所以目前評論人士只能把選舉結果說成是難以預測的事,而習慣用語toss-up意思就是難以預料的事,而且是個名詞短語。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今天還是要講在總統大選年裡你常常會聽到的兩個習慣用語,而且這兩個習慣用語都和侯選人的當選機會和希望有關。

    第一個習慣用語是從射擊或者賽馬這兩種體育運動中借用來的。它是: long shot。 Long shot在射擊運動中是指非常遙遠的目標,以至於拿槍瞄準這目標射擊的射手很可能會打不中。

  • 今天的兩個習慣用語都來自華盛頓的一份報紙上的同一篇文章,談論的是2000年夏天民主黨以及共和黨各自召開的全國代表大會。這種大會的目的是為同年十一月份的大選確定本黨總統侯選人的提名。
  • 在大選年裡新聞界時常愛用一些習慣用語來報導選舉形勢的發展。今天再談兩個常會用到的習慣用語。例如,在最近一份華盛頓的報紙上有這樣一個大標題: Candidates Duke it out over Fuel。

    這裡的fuel指汽車燃料: 汽油,而candidates是指總統侯選人。這個標題包括這樣一個習慣用語: duke it out。 Duke這個詞通常作名詞用,意思是公爵或者大公。它在俚語中的意思是拳頭。 Duke it out這個習慣用語裡duke顯然當動詞用了,表示搏鬥、打架,是說拳打腳踢、大打出手的肉搏。

  • 今天還是要講在鬥爭尖銳的大選年裡新聞界常用來報導選戰的兩個習慣用語。人人都知道各不相讓的口頭辯論是競選運動的一大特色,所以上次我們學的兩個習慣用語都是用來描述在言論上大力抨擊政敵的。它們是duke it out和come out swinging。

    我們今天還要講兩個有類似意思的習慣用語。第一個習慣用語是: bang heads。 Bang這個詞可以解釋為猛烈地碰撞。大家一定知道head是「頭,」所以聽了bang heads這個習慣用語,你腦子裡很可能會浮現這樣一幅畫面: 兩頭牛氣勢洶洶地用頭相互頂撞,怒目相視地相互對峙。

  • 今天還是要繼續講在大選期間新聞界常用來報導競選運動的兩個習慣用語,而且今天要說的習慣用語包含一個共同的詞:loop。

    Loop通常有好幾種不同的意思。其中之一是用繩子打成的環、圈。 另一種解釋是電路的回路。今天要學的第一個習慣用語是:in the loop。在這個習慣用語裡的loop,它的意思是圈子, 但是那可不是繩子系成的圈子,而是指圈內人物,具體說是互通重要情報、共同參與決策的一個群體。

  • 今天還是要繼續講在大選期間新聞界常用來報導競選運動的兩個習慣用語。今天要學的第一個習慣用語是:in cahoots with。不少語言專家認為cahoots這個詞可能來自法語中的一個詞:cahute。 Cahute這個詞的意思是小屋或者小房間,而用法語單詞cahute來表示小屋,小室可能出自路易斯安那州,因為路易斯安那州曾經一度在法國人的管轄之下。In cahoots with...如果直譯就是跟什麼人同處一個屋簷下,言下之意是跟什麼人同屋謀劃,而且往往是策劃於密室之中;幾個人躲在小小的密室內商談,想必有不可告人之處, 甚至還有不法的嫌疑。
  • 今天還是要講兩個在大選期間新聞界常用來報導競選活動的習慣用語。這兩個習慣用語我們以前學過, 而近來時而會出現在新聞記者的口中筆下。

    這兩個習慣用語的意思相互關聯。我們先講一個例子。有一天,一位記者向一位消息靈通人士提問題, 希望瞭解某一工會組織的領導人是否會支持總統候選人戈爾。

  • 今天還是要繼續講在大選期間新聞界常用來報導競選運動的兩個習慣用語。今天要說的習慣用語來自《紐約時報》上的同一篇文章,這篇文章報導的是2000年大選的總統候選人戈爾選定參議員利伯曼為爭取副總統職位的競選夥伴,我們要學的第一個習慣用語是:go by the board。
  • 今天還是要繼續講兩個在大選期間新聞界常用來報導競選運動的習慣用語。在美國人的言談和寫作中不時會出現一些帶有美洲土著民族印第安人風味的詞句。當年來自歐洲的拓荒者踏上這片新大陸的時候,發現自己並不是在這個新世界裡開天闢地的真正的先鋒;其實這裡早就有印第安人原住民。
  • 今天還是要繼續講兩個在大選期間新聞界常用來報導選戰形勢的習慣用語。你知道哪一種運動是美國人日常用語最豐富的源泉呢?是美國最風行的球類運動:棒球。今天要說的兩個習慣用語都來自棒球賽。第一個習慣用語是: step up to the plat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