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郁棠:手上的血汗錢才真正是錢

羅郁棠

人氣 22

【大紀元1月31日訊】最近在書中看到一個故事,覺得非常有趣。在日本被尊稱為「經營之聖」的企業家稻盛和夫,他早期是以技術人員背景創業,因此對「經營」、「會計」等商管領域的認知非常有限。

有次,年底會計決算報告完成後,他找來經理詢問:「賺來的錢哪裡去了?」經理告訴他:「利潤通常是轉變為庫存、設備、或是未到期支票等各種形態存在,沒有辦法簡單說明賺來的錢在哪裡。」

稻盛和夫問道,「有利潤就要分紅,那錢要從哪裡來?」經理回答:「利益所得不等於手上的現金,要發紅利,那麼就必須向銀行先貸款。」稻盛和夫感到非常不可思議:「公司賺錢,卻沒有現金可以發紅利,竟然還得向銀行借?」熟悉會計的讀者一定看得明白,稻盛和夫想要知道的答案不在「損益表」裡,而在「現金流量表」中。

那麼,這個故事又透露出些什麼呢?當今社會制度、貿易往來、金融商品的複雜性越來越高,讓會計也越來越繁瑣,收益與成本究竟在什麼情況下發生,變成非常難解,對於會計人員來說就已經很難去解析,更何況是不懂會計的經營者。

許多企業在會計帳上都有獲利,但卻可能因為周轉問題而倒閉,因此對稻盛和夫而言,會計報表顯示的紙上淨利,對他經營決策幫助並不大,他認為確實掌握賺來的錢以何種方式存在何處,並以手邊掌握的現金來進行經營管理,那才是根本之道,這樣的本質才能穩健經營。

根據這個道理衍伸,稻盛和夫的會計概念中,沒有絲毫賺取「投資利潤」的念頭。他認為,唯有自己流血流汗賺到的血汗錢才真正是錢。他體認到,不是自己胼手胝足得來的利潤,就是浮利,而浮利肯定是某人踩在其他犧牲者身上所奪取的(例如不動產、股票市場的買低賣高均是如此),這種投資基本上就是投機,是一種「零和遊戲」,即使從中獲利,也不會對社會產生任何新的價值。

忘卻「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古訓的企業,常常在景氣的循環中重蹈覆轍,一會兒賺到大筆財富,卻又在一陣子後賠的一敗塗地。這種如賭徒般的經營,不僅沒為社會帶來價值,更傷害了企業內的員工、企業的上下游廠商,還有信賴經營者的股東們。

「手上的血汗錢才是真錢」的觀念,讓稻盛和夫27歲創辦的京都陶瓷(京瓷Kyocera)、52歲創辦的第二電電(KDDI)兩大事業皆以驚人的力道成長,在數波的不景氣、金融風暴、泡沫經濟中屹立不搖。當然,稻盛和夫的經營之道不止如此,近日,77歲高齡的他應日本政府之邀,接手拯救破產的日航,就讓我們拭目以待,期待稻盛和夫再創作出一篇精采的故事吧!◇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劉明俊:運用多元見解開啟改變契機
李世珍:競爭如此激烈 你怎能還在睡?
劉明俊:反向思考的力量
賴月貴:「杜拜風暴」下的省思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