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下的昂山素姬

孫芸
font print 人氣: 19
【字號】    
   標籤: tags: ,

參加了就不能半途而廢

昂山素姬兩歲失去父親,從小隨著母親在外國生活,長大後獲得牛津大學的哲學、政治學、經濟學學士等學位,畢業後留校任職,並任職於聯合國等處。1972年,昂山素姬與英國學者、牛津大學教授邁克.阿里斯(Michael Aris)結婚,相夫教子,在外共生活了28年。

一個偶然的機會,她回國探母,正逢緬甸人民反抗軍政府殘暴和腐敗的統治。當她看見緬甸軍隊向自己的人民開槍,比當年的英國殖民者和日本軍隊還要不如。憤怒之下,她站了出來。從此跟丈夫和兩個兒子天各一方。

「我不能對祖國所發生的一切視若無睹。」1988年8月26日,仰光近百萬群眾在瑞德貢大金塔西門外廣場集會,昂山素姬第一次面對這麼多的民眾發表演說。緬甸人民發現,他們盼望已久的領袖誕生了。

從那一刻起,昂山素姬不再是一名旁觀者:「我參加了,就不能半途而廢。」

1988年9月27日,昂山素姬組建了政黨——緬甸全國民主聯盟(民盟),並出任總書記。民盟很快發展壯大,成為全緬最大的反對黨。

追求民主 20多年囚禁

1989年7月20日,軍政府以煽動騷亂為罪名對昂山素姬實行軟禁,她拒絕了將她驅逐出境而獲自由的條件。1990年5月緬甸舉行大選,昂山素姬的「民盟」贏得絕對優勢。她應該能夠成為國家總理,但軍政府不承認大選結果,宣佈民盟為非法組織,繼續監禁昂山素姬。

1991年,昂山素姬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她無法親自前往挪威領獎,讓兒子代替自己發表了答詞。這份答詞引述昂山素姬的名言:「在緬甸追求民主,是一國民作為世界大家庭中自由與平等的成員,過一種充實全面、富有意義的生活的鬥爭。它是永不停止的人類努力的一部分,以此證明人的精神能夠超越他自然屬性的瑕疵。」

2010年11月13日,昂山素姬再次被釋放。在過去的歲月中,昂山素姬被逮捕,被釋放,被軟禁,再被釋放。據統計,昂山素姬在過去22年中竟然有15年被囚。

擁有了緬甸人民的心

為了獲得民主權力,她不肯離開緬甸。

丈夫來探親,被禁止入境。丈夫在英國去世,軍政權催促她去英國,與兩個兒子團聚,她選擇留下。昂山素姬知道,一旦離開祖國,就再也不能回來。她在日記中寫道:「我家庭的分離,是我爭取一個自由緬甸所必須付出的代價之一。」

對緬甸人民而言,昂山素姬是他們脫離高壓軍事統治的希望。自此,昂山素姬這個外表柔弱、身材單薄的女子,成為軍政府最頭疼的人物。她沒有權力、沒有金錢、沒有官銜,卻擁有了緬甸人民的心。

沒有了恨 就有力量

這位被譽為「亞洲最美麗的女人」從未有過恨。當年軍政府拒絕她丈夫入境,事隔十多年仍憤怒?她搖搖頭告訴《壹週刊》說:「我沒有憤怒,但很傷心,在他末期的日子,我連信也不能寄給他一封。」以她柔弱嬌美的身軀,如何有這麼大力量撐起緬甸千萬人對民主的渴望?

佛教是緬甸的國教,將近90%的人信仰佛教。

探索昂山素姬的人生歷程,可以看出她的精神植根於東方傳統佛教,這是緬甸文化的基礎。出生在「佛教之國」的緬甸,昂山素姬血液裡浸透了佛教的因果論和慈悲觀。昂山素姬的一篇著名散文〈佛陀樹下最清涼〉,系統地表達了她的世界觀、倫理觀和政治觀。

她追求的是一種遵從佛陀教導的人生,相信因果律,「我是佛教徒,我相信因果律,因此『命運』對我不是那麼重要。因果意味著行動。你創造你自己的因果律。如果說我相信命運,它就是我為自己創造的。這就是佛教徒的方式。」「沒有人超越因果律,無論他們多麼無法無天。他們可以超越人間法律,但無法超越因果律。」

慈悲常在 恐懼消散

她強調慈悲的意義,「慈悲是我們大家在這個世界上都需要擁有的東西。」「要克服自己的恐懼,你首先要對他人表現出仁慈。一旦你開始以仁慈、善意和理解來對待他人,你的恐懼就消散了。」而「仁慈和智慧必須相互平衡」,這樣才能做出正確的決定。

她還期待符合佛教精神的政府。在〈追求民主〉一文中,昂山素姬談到:「統治者必須遵從佛陀的教誨。這些教誨的中心是真理、正義和仁愛的觀念。緬甸人民在他們的鬥爭中所尋求的,正是建立在這些品質之上的政府。」

美得令人肅然起敬

此外,啟發昂山素姬精神靈感的還有印度的國父甘地,出身名門的她一直在倡導非暴力反抗,暴力或許最有效,但那不是和軍政府一樣了嗎?她開始全國行走,號召群眾,要求緬甸當局進行民主改革,舉行大選。長在西方的她也崇尚西方的民主自由理念,美國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啟發她持續的追求平等自由。

有評論說,她的美並不是因為她長得好看,天生麗質,而是因為她內在的氣質,堅定自信、謙虛跟溫和。人們看到她,總是非常感動,她在群眾集會中,低頭微笑,甚至有一回,她面對冷漠地舉著槍的軍警,仍然保持著她一貫那種溫婉的狀態。美得令人肅然起敬。

1988年8月26日,昂山素姬在仰光的瑞光大金塔發表第一次政治演說,人們後來回憶說,「當時就覺得她已經與背後的瑞光塔融為一體,成為我們國家的象徵。」

--轉載自《新紀元》252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美國成名的大提琴演奏家倪海葉是在1991年於紐約林肯中心愛麗絲塔莉廳(Lincoln Center's Alice Tully Hall)的處女秀上嶄露頭角。她是著名的瑙姆堡國際大提琴比賽(Naumburg International Cello Competition)有史以來最年輕的一等獎獲得者。她協奏曲生涯的一個巔峰是在美國十四個城市的巡迴演出,並由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星期日早晨》(CBS Sunday Morning)電視節目跟蹤報導。4歲開始隨著音樂家母親學習小提琴迄今,熱愛古典音樂的倪海葉從未放鬆每天的練習。音樂讓她每天24小時,一周7天都保持振奮;音樂讓她整年忙碌,每週演奏4場音樂會,每年有一百多場,另有歐洲巡演和個人演出。「演出很多,但我很享受!」
  • 當她的雙眼聚焦在天空時,對飛行的熱愛陡然萌芽。張瑞芬不但是一位天生的飛行員,也天性大膽並充滿冒險精神。她學習了特技飛行,並在加州海岸線社區活動中征服了大量觀眾……通過飛行,張瑞芬藐視了萬有引力及文化和性別的偏見。
  • 6月4日,在法國羅蘭加洛斯球場的紅土地上,中國網壇女將李娜捧起了第一座大滿貫單打冠軍獎盃,成為亞洲網壇第一人。在獎盃的背後,有眾所周知的霸氣及一般人不知的柔情……
  • 她的父親是得過十幾個金馬獎的資深電影工作人、前南強電影文化企業創辦人祁和熙,大弟是八十年代紅極一時的台灣電影明星向雲鵬。出身電影人家庭,旅美四十年,祁德萍在走過近半人生道路之後,最終回歸影視事業,推動《葉問》在美國上映、發行,間接宣揚中華文化。
  • 金雅梅(Dr. Yamei Kin,1864~1934)又名韻梅,生於浙江寧波一個長老會牧師家庭,畢業於美國紐約醫院附屬女子醫科大學,中國第一位女留學生,第一所公立護士學校——北洋女醫學堂創辦人。
  • 發現地中海原是一片荒漠、指出達爾進化論的錯誤,有人形容他是科學界裡揭穿國王新衣謊言的小孩,忠於真相、忠於自己。擁有當代地質學最高榮譽,許靖華心中信仰的卻是中國老天爺,講求中國傳統的良心……
  • 美國伊利諾伊理工大學計算機系主任、教授 孫賢和,在FT中文網發表的一篇署名文章,概述民初才女林徽因之後,清晰的展現了一個家族中不同女性的命運,同為名門之後的林櫻出國便學有所成、名滿天下。而同樣擁有才華的林冰留在國內,經歷了文革的摧殘,以及所留下的後遺症,引人深思。
  • 大陸民運人士王丹的父母將來台自由行,引發關注。王丹今晚在臉書上說,反對部分人士認為大陸對他「不錯」,「不能回國探視家人,有何不錯可言?說到底是為理念而付出的代價。」
  • 賈伯斯(Steve Jobs)在里德學院的旁聽生涯,對於後來蘋果電腦的美學設計風格,有深遠影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