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與「幸福」

垂綸
font print 人氣: 190
【字號】    
   標籤: tags:

我想很多人都看過《漁夫和金魚的故事》。記得小時候,在課本上學到的時候,我就在想,那個漁夫的老伴如果能在整個向金魚索取過程中懂得知足,他們根本不會最後落得一無所有。這就像一個嗜賭的人,贏了一次,總想再贏,最後把所有的錢都輸個精光。欲望、無度貪婪最終害了自己!

那麼,凡夫俗子的我們,其實也是這樣,無論做什麼,「中庸」之道最好。因為很多事情,無論怎樣努力,畢竟還有達不到的目標和狀態。不會人人都當總統、成為百萬富翁,也不會人人都淪為乞丐。也就是說,該努力的我們只管去努力,無論結果如何,要以一種知足的心態來對待,這其實就是幸福!

居里夫人曾經說過一句名言:工作本身就是一種報酬。想一想,不是嗎?!無論是工作也好,還是對待感情上或與人交往中,我們都兢兢業業、認認真真的做好,這本身其實就是一種幸福!經過一番努力後,無論得到的結果如何,都能淡然視之,那擁有這種心境的人,我想他肯定是處於一種健康和快樂的氛圍中,無論表面上他是貧窮還是富有,他都是最幸福的,他都是最知足的! @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最近有一種說法,中國成爲世界領導人朝聖的「外交麥加」,原因是中國先後在6、10、11三個月主辦了「上海合作組織峰會」,「中國—東盟峰會」,「中國-非洲峰會」,幾十位外國領導人會聚中國。在接下來的2008年,2010年,中國更將迎來奧運會、世博會,真可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悅乎?」
  • 熱不必除,而除此熱惱,身常在清涼臺上;窮不可遣,而遣此窮愁,心常居安樂窩中。
  • 漢宣帝元康三年(前六三年),太子太傅疏廣對他的儿子疏受說:“吾聞‘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今仕宦至二千石,官成名立,如此不去,懼有后悔。”疏受當時任太子少傅,父子皆為親近大臣,位高權重。但是他們商量商量就上書皇帝求退休養病。皇帝賞賜了許多黃金,送歸鄉里養老。
  • 人們不幸的由來,乃在於看不見自己的幸運;不滿的原由,則是不知道自己早該滿足了。如果我們不覺得自己是幸運的,我們又如何感受到幸福呢?
  • (shown)也許,當我們可以為幾朵鮮花而微笑時,就可以忘記外面所有無味的紛爭與騷亂,用一顆純淨也簡單的心去感悟幸福。任世間百媚千紅,得到一種就足夠珍愛一生……
  • 真實的故事呈現,告訴我們財富不一定讓人快樂,而是心態決定著一切快樂與悲哀。人的ㄧ生有無數的考驗過程, 也許我們不能平步青雲,但我們可以使盡一切力量去完成一件事,只要是光明磊落,不危害他人都無妨。
  • (shown)牧羊人說:「我已經具有最好的性格,就是──知足,所以我不想再要別的甚麼了」。
  • 知足者幸福-茄汁菜包,你的一切辛苦和用心都會在味道中體現出來的。
  • 越是貴重之物越講求寓意,店主人解釋說:知了取其「知」字,「竹」與「足」諧音,故而它的蘊含之意便是「知足常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