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責罵孩子造成心理傷害 父母未察覺

font print 人氣: 319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2年08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王明編譯報導)「美國兒科學會」最新研究顯示,父母親或照顧者對兒童的言詞貶抑、威脅及侮辱,或者情緒上的虐待兒童,往往在父母親或孩子未獲得公權力介入前,已不經意的造成孩子們的心靈傷害,而父母並未察覺。

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兒童保護方案的負責人希巴德(Roberta Hibbard)表示,父母對孩子的心理虐待,部分過分的言辭或行為,專家們光是透過研究,是「很難清楚了解的」。

希巴德認為,親子間的互動,如孩子心理受到傷害,導致生活不平靜,妨礙了孩童的情緒成長,即是心理上的虐待。換句話說,不斷重複的侮辱及威脅,卻忽略了孩子符合行為標準的部分。不過,她強調說,家長千萬不可因此鑽牛角尖,給自己過高的壓力,誤以為偶一為之的罵小孩子「笨」,便是導致孩子情緒性問題的原因。

據《今日美國報》的最新報導,心理上的虐待,和其它類型的虐待,對兒童都是有害的。不過,多數的研究者,著重在身體上或性方面的侵害,反倒是對心理方面的虐待,著墨不多。

心理上的虐待,會導致兒童長遠的人格影響:

●三歲前,心理遭受傷害,終生心靈蒙受痛苦的例子,特別顯著。

●受過情緒虐待的人,可能會有精神病、犯罪、暴力攻擊,難以適應校園生活和終生無法與家人相處的問題。

●美國和英國相關研究發現,8至9%女性及4%男性回憶兒童時期,曾遭遇過情緒方面的傷害,這也是最常見的受虐方式。

據報導,在許多情況下,處理兒童心理受傷害的案子,重點是要中止不斷受虐的惡性循環。專家們還提醒為人家長者,言語上的責罵,有些孩子可能只是行為發生小偏差,但對其他的孩子便可能爆發驚人的後果。

專家建議,大範圍的向為人父母者提供正面管教行為的輔導計畫,尤其是針對高風險的家庭實施,才能實際改善兒童受虐的現狀。該報告還要求美國小兒科醫生,承擔起輔導所有父母相關知識的責任,且勇於伸出雙手,幫助親子間陷入困難的家庭。

芝加哥「防止虐待兒童協會」負責人胡姆洛維奇(James Hmurovich)認為,這是一項全國性的問題,人人都要承擔一些責任。譬如,當兒童被大人嚴厲斥責的當下,旁觀者至少應適時介入,「中止過當的責罵」。當然,如遇見明顯的虐待行為,更應盡速通知防止虐待兒童的專線,制止悲劇繼續發生。

(責任編輯:林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據中廣新聞報導)英國一個慈善組織發表的一項報告指出,女孩子過早結婚生子,會造成致命創傷。
  • 【大紀元7月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魏紜鈴台北4日電)綠色和平今天公布兒童玩具抽樣報告,12件樣品中有9件含環境荷爾蒙壬基酚或不同種類塑化劑,3件兒童雨衣塑毒超標,其中1款雨衣更超標196倍,恐造成兒童生殖器官受損。
  • (大紀元記者江泓編譯報導)美國NBC新聞網近日報導了一項關於青少年自傷行為的研究。該研究項目訪問了665位年齡在7歲至16歲之間的孩童。調查顯示,9%的女孩和7%的男孩承認曾經有過自傷行為(如切割自己的身體、撞頭或擊打自己)。
  • 今年 8月起兒童乘坐後座未繫安全帶,將執法取締。對於兒童乘坐後座如何確保安全,車商建議4大要訣。
  • 加拿大總理週二8月7日在溫哥華一所小學宣佈,政府將為需要照顧病危兒童的父母或監護人,提供最多35週的失業保險(Employment Insurance,簡稱EI)期,方便他們在孩子病危或嚴重受傷時,能夠平衡好工作與家庭的關係。
  • 澳洲一項研究發現,食用健康食物的小孩,IQ會比吃一堆垃圾食物的小孩高。由此可知,飲食對小孩具有長遠的影響,不可不慎。
  • 要「了解台灣的現狀與出路」﹐「現代生活如何舒壓解憂」吗,來自臺灣的心身醫學與整體心理學博士(Ph.D. in Mind-Body Medicine and Holistic Psychology)陳彥玲20年來舉辦過千場演講,8月18日特別抵洛舉行唯一的一場演講會 .
  • (大紀元記者古惠珍編譯報導)良好的睡眠有助於兒童身體與智能的發展,而改變學齡前兒童白天所觀看的DVD、視頻和電視節目的類型,可以幫助他們有更好的睡眠。
  • 很多媽媽問我,現在孩子精得很,挑戰叛逆的語言一堆,連很小的孩子都會挑戰權威,好難教!情緒就像一顆球,孩子丟出來,當爸媽的應該要適時轉化這些脾氣,千萬不要用情緒硬碰硬,不然過一陣子你就會在孩子身上發現自己的影子。
  • 編者按:情感忽視會演變成情感虐待,但忽視與虐待之間的關係如何界定?父母與孩子之間親子關係是人生中的一門重要課題,這一篇章,讓我們與《欠缺母愛的孩子,你的傷好了嗎?》 一書的作者來探討,如何在過與不及的情感中,取得應有的平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