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糕點大戰餘生 豐原兼併

謝平平台中

人氣 26
標籤:

【大紀元2013年08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謝平平台灣台中報導)台中「國際糕餅孔明節」分糕餅展售與名品決賽,前者包括綠豆椪、蛋黃酥、太陽餅、鳳梨酥等,後者分綠豆椪、蛋黃酥、太陽餅3大主題,為即將到來的中秋節暖身。其中,綠豆椪是豐原名產,太陽餅是台中名產,都是傳統漢式餅,兩者能夠穿越百年來到今日,可是靠著業者不斷求新求變才傳承下來。

糕點歷史悠久

早期台灣移民來自中國沿海,屯田墾地;在經濟較為富裕之後,開始提升文化,於是上流社會逐漸有吟詩作曲、賞花遊園風氣,席間除了好茶,足以裹腹又不過飽的手工糕點也是賓客聚焦之。

傳統糕點由福建傳來,蓬勃發展至今演變為台中知名茶點業者。而以漢式餅著稱的豐原,在1980年代的東西糕點浴血大戰中,也僅存數家,方法是改變百年糕點配方或融入西方、日式等作法。

1967年,西式糕點正式進軍台灣,該年度的平均每人GDP首次超過台幣1萬元,17年後,傳統漢式糕點已經明顯不敵西式糕點,民眾手上的年味食品逐漸成了羊羹、蛋捲;僅存三大節的中秋節,漢式糕餅如中秋月餅才有大量需求。5年後(1989年),連中秋月餅也岌岌可危,從每年的15-20%的成長率到持平,其後的十年更是不斷的減量。

漢餅配方變更

現在能屹立在糕餅一線戰區(豐原中正路)的業者,多少都調整了自己的營業方式,例如研發其他中式糕點,或麵包、蛋糕等西式產品,包括早年大家堅持的手工製餅,業者也逐漸投入資金研究機器設備,以減少人工的使用。

以聯翔喜餅為例,其成立後6年立即開始中央工廠的籌設。董事長張桂碩表示,現今已有各式機器可以製作餡料、餅皮,唯一的手工流程是將餡料包入餅皮,「必須靠師傅的手勁將餅皮拉上來」。

維持傳統漢式餅的榮泉食品蔡老闆,手藝來自自己的父親。他說,1979年創業時,兼賣西式麵包與漢餅,現在只賣漢式餅。他表示,早期沒有機器,師傅要從揉麵團、擀餅皮開始做,其中有許多關鍵技術,例如紅蔥頭如何炸?餅皮如何做才能呈現多層次又薄得剛好?很多都得靠經驗。

配方改良上,蔡老闆舉例,早期漢式餅各種材料(如豬油、水、糖份等)「1:1」的比例,「對現在人來說太甜了。」漢式餅在以前只有富貴人家才吃得到,國外友人來訪,不妨試試這樣的「東方風情」。

(責任編輯:羅令尹)

相關新聞
綠豆椪激發食品科學家利用香蕉粉為糕餅餡料
【劉老師烹飪教室】綠豆椪
台東優質伴手禮  番薯綠豆椪酥餅獲選特優
莫拉克賑災 神岡犁記餅店捐100萬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