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早晨 听见心中的声音

作者:梁若兰
font print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小时候常听起长辈们感叹时光的飞逝,特别是每到中国新年,难得相聚的亲友一见面时总是说:“怎么一年不知不觉中又过去了?”当时年纪小,很难体会话语中的感慨与无奈。直到上了小学六年级,在某个背著书包上学的早晨,心中突然有个声音跳出来告诉自己:“珍惜现在啊,若可以,不要再长大了!记住今天这个想法,因为你将会印证到什么是岁月如梭。”

当然,谁也不可能停止长大或说变老。一年后的国一,我第一次想到了那天心中的声音,四年后的高一,我第二次回想起它,之后是大学与结婚,而今我又再度忆起了那天早晨心中的声音,但现在我已步入中年,离年过半百似乎也仅六、七步之遥,算算竟已是三十年前的事了!

晋朝陶渊明所写《杂诗》十二首中的第一首:“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以非常身。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感于时光之易逝,他劝人珍惜一生中年富力强的美好时光,因为青春只有一次,就像一天之中不会有第二个早晨,所以不要让时光白白溜走。

时光真不待人,但懂得珍惜光阴之外,人生努力的目标到底为何?是求得富贵功名吗?还是拥有美满幸福的家庭?或是什么都不重要,只要当下活得快乐就好?

不为五斗米折腰而罢官归隐,成为中国历史第一位田园诗人的陶渊明,除感慨岁月无情之外,他对人生的真实相还有着深刻的体认,故才能将人生形容成无根无蒂像飘在田间小路的尘埃(种子)。既然人生无常,所以落地生缘,四海之内皆能为兄弟,彼此同欢共乐何需计较。整首诗除了劝人珍惜光阴外,还流露出对世情看淡,对利益不执著的智慧。

有一种蝉白天出生到晚上就死了,它应该最能体会“一日难再晨”的真谛;相对于人生百年,在超脱三界外的神仙世界中,用他们那无尽无量的寿命来看人生,必觉得人的生命也像那朝蝉般一样短促。什么富贵功名,什么家庭幸福,都只是镜花水月而已,所以古今中外才有这么多有智慧有根基的人,要把红尘抛,入山寻仙访道去。

佛家云:“佛法难闻,人身难得”,又说:“人生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这种劝人把握难得有用的人身,及时修行好寻求身心永恒解脱之道,更远远超越了世俗人生价值的追寻。或许,这样的思维才最能真正体现出,珍惜有限光阴对生而为人的重要性。

──转载自看杂志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尘世间,经常有人感慨光阴似水,两千多年前,孔子立于河边,面对奔流不息的河水,想起逝去的时间与事物,发出了一个千古流传的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其实就是将光阴寄托于流水之中,用以表达光阴的流逝与水的流动有着莫名的相似。而懂得其真意的人一般都会好好珍惜光阴,不曾虚度了,那便是对生命最好的回报。
  • 人心之所以不安,就是把自己寄托在那些不稳定和不真实的东西上。你把房子盖在流沙上,却渴望一个永远安定的窝。这可能吗?
  • 日前发表在《临床调查》杂志上的研究表明,最常见的男性脱发类型,可能是由头皮中制作有问题的头发原始细胞(progenitor cell)触发的。科学家一直认为,缺乏此类原始细胞(progenitor cell),将使发际线后退然后延伸至头顶致使男人脱发。
  • (shown)人类一直在追求幸福,可是没有一个人能免除生老病死,从人的痛苦中解脱出去。
  • 中国自古就有“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劝学之句。那么,时间怎么能用寸来讲呢?
  • 我坐在光阴的列车上旅行,是一般的普通座。窗外的影像不停的转换,时光像倒转一般,匆匆从我的眼前流逝,忆起年少的时候从不觉得光阴似箭,岁月如梭。
  • 中国新华社日前“辟谣”,说中国“不会爆发经济危机”。“辟谣”者,用以澄清已经发生的事件,称谣言所述不实,那才是“辟谣”的本意。如果事件还没有发生,或正在发生,“谣言”所指还没有实现,又有什么可“辟”的呢?这才叫对号入座、不打自招。如果没记错的话,这是中共顶级喉舌有史以来第一次做出这样的声明。正像红朝屡次“辟谣”都被以后的事实所戳破、反证一样,这个破天荒的举动本身,已经发出了再明确不过的信号,那就是中国经济一定是陷入了极度的危机之中。
  • (大纪元记者戴德蔓韩国首尔报导)美国神韵巡回艺术团在韩国的第五站首尔的首场演出,4月15日晚在首尔市祥明艺术中心拉开帷幕,除了首尔政要、名流、艺术家纷纷慕名而来观看演出,更有中国大陆多个城市的观众专程飞赴首尔观看神韵。
  • (shown)光阴的存在也在告诉世人,生命的规律是在走向崭新和清醒。即使生命衰老,人依然会在生命的过程中,看到崭新的光阴,每天打开的美好时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