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蘭:燈火如簇話元宵

人氣 7
標籤: ,

【大紀元2014年02月14日訊】元宵節在皇歷的「正月十五」,是過年之後的第一個月圓之日。中華文化為神傳文化,中國的傳統節日無一不與敬天,禮神相關,元宵節則與佛教道教皆有淵源。

元宵節也稱上元節,上元節來自道教,是道教中天官大帝的誕辰。道教有「三元說」:正月十五為上元,七月十五為中元,十月十五為下元。主管「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傳說中上元是天官的誕辰,天官喜樂,所以上元節燃燈以求天官喜悅。看來上元節與西方的耶誕節的來歷有異曲同工之妙。

到了東漢,第二位皇帝明帝劉莊崇信佛法,聽聞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燃燈敬佛」,於是便命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寺廟和民間點燈敬佛,象徵著佛法大放光明。自此,元宵節成了佛道兩家和世間眾生的敬天禮佛的節日。燈籠代表著人們對神佛的敬仰和追尋。

「燃燈」從東漢開始逐漸形成從皇宮到民間的盛大節日。放燈習俗,在唐代更是得到盛大的發展。到了宋代,遙遙領先於世界的經濟實力讓元宵燈會在規模和燈籠的裝飾上比唐朝有了更大的發展。清朝光緒皇帝時期的宮燈曾在國際上獲獎。到了現代,人們只記得賞燈吃元宵的人間煙火的樂趣而忘了這個節日原本的敬神的內涵。

至少在宋代開始,人們開始在正月十五吃元宵,因為元宵煮熟之後會從水底浮上來,所以也叫浮圓子。南方則吃湯圓。北方的元宵和南方的湯圓不是一種東西。做法有很大不同。湯圓兒是用手一個一個包出來的,和包餃子差不多;元宵是用笸籮搖出來的,就是把餡兒放到笸籮裡,笸籮裡放了很多江米粉,然後搖這個笸籮,搖啊搖,元宵餡兒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一個笸籮可以同時做出很多個元宵。湯圓兒的第一道工序是拿起皮兒,元宵的第一道工序是拿起餡兒。湯圓兒皮的做法餃子皮一樣,只是用的是江米粉。元宵是沒有做好的皮兒的。湯圓小而元宵大。

無論是元宵,湯圓還是浮圓子,都帶著一個「圓」字,啟迪著人們不要忘記佛家的「圓滿」之說。而元宵和湯圓煮熟之後會從水底浮上來,則象徵著一個人拋棄世間羈絆,修煉圓滿而離開世間的過程。神留給人元宵節的文化,是讓人在等待未來佛下世度人之前的生活豐富不枯燥,在漫長的等待中,又擔心人們忘記神佛,從而把神佛的叮嚀蘊含在人們的生活當中。元宵節融合了多少神對人慈悲而無處不在的點悟!今年的元宵佳節,我們是否可以找回傳統節日應該有的情懷?

相關新聞
吃元宵的習俗
元宵節的由來及相關習俗活動的介紹
有燈無月不誤人 有月無燈不算春
【節慶食俗】元宵節話元宵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