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偏差兒童的輔導(十一)

行為異常兒童第二類:父母過度溺愛造成的兒童行為
font print 人氣: 156
【字號】    
   標籤: tags:

作者:黃金源 (特教博士,兒童問題諮詢專家)

一、技巧缺陷的兒童

(一)主要候選人︰

1、被剝奪學習成長的兒童,由於父母過度溺愛、保護、代勞,使得兒童失去學習的機會。因為缺乏學習的機會造成技巧缺陷。他們的行為大都是逃避行為。此類兒童即是筆者所謂的:「一個太能幹的父母,容易養成人為的智能不足兒童」。下面插文說明這句話的來源。

* * *

我的孩子小時候因教養不當,幼稚園時就發生了技巧缺陷的情況。到了小學三年級我於假日回家,看到岳母還替他們洗澡,我跟岳母說孩子需要學習生活自理,小三了總得教他們自己洗澡,岳母說:「他們自己洗洗不乾淨」於是我和太太商量孩子我帶下去南部,自己教養他們。

小學五年級兩位孩子跟我到我教學的學校附近租的房子。第一天當然是清理房子,我要孩子幫忙。到了傍晚遠處傳來賣豆花的聲音,由遠而近。孩子要求買豆花,我交給他倆每一位十元,拿著盛具自己去買豆花。那賣豆花的車子停了幾分鐘後離開了。孩子進門了,兩個人的碗裡空空如也。兩人互相指責對方不敢說要買豆花。

我告訴他們,不敢說就餓肚子。(這個方法叫做自然結果)

幾天後的一個早晨來不及做早餐,我開車載孩子上學,路上有人賣包子。我要老大下車買包子。只看到他站在賣包子的車子前,一動也不動,好多小朋友買了包子走了。最後我叫孩子回來,並告訴他不敢說就餓肚子。

數日後,孩子要求我帶他們到學校附近的冰店買冰,那是非常好吃的冰淇淋店。我晚上就騎著機車,前後載著兩個孩子去買冰。抵達目的地,我要他們下車自己去買冰淇淋。他倆都顯得非常為難,我告訴他們:「趕快去買,否則就載你們回家。」

他們不得已,問我:「爸爸,要怎麼說?」我終於明白:所謂不敢說買豆花、買包子,其實不是不敢說,而是不知道如何說。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因為沒有購物經驗,所以不知道買東西時該怎麼說,這是十足智能不足的例子,但是我的孩子既使不是資賦優異,但也絕對不是智能不足,這就是作者所說能幹的父母可能教出智能不足的孩子。

* * *

1、主要的行為特徵:逃避困境、不順從

2、表象行為是:逃避參與。

(1)、用剛好有事以逃避飯局中所無可避免的人際關係,因欠缺所需的人際技巧。
(2)、因人際技巧缺陷而用哭泣以避開與同伴玩耍;
(3)、因人際技巧缺陷用不做為〈靜坐不動〉來規避與同學的互動;不會主動跟朋友相處。
(4)、因欠缺執行父母或老師的指令所需的技巧,即使在威脅或高額獎勵下,仍然拒絕父母或老師的要求或指令。

(5)、以玩耍、尿急、喝水、疲倦打盹、喊累、哭叫手酸、做白日夢、不斷問:「為什麼要讀書,做功課?」等方式,以逃避做功課。
(6)、因無法勝過優秀的兄弟姊妹,而以不想讀書來逃避永遠勝不過人的窘境。此時父母的打罵無效,獎勵都不會發生效果。
(7)、前述重度殘障兒童也會以畏縮、躊躇不前來應付面前不可知或害怕的處境。

3、處理對策:

(1)、絕對要避免責罵、威脅、懲罰。

(2)、教導合適的行為有效的技巧去應付所面對的困難:例如,因欠缺人際關係技巧的兒童,平日可偶而將自家生產的水果等,令該生帶到學校請客,以建立人際關係;利用假日或特殊日子,邀部分同學到家中作客,培養人際關係之技巧。

(3)逃避行為若是因為該生能力比不上兄妹,造成不斷的挫折,應從此永遠停止兄妹間的相互比較。自我比較是激勵一個人向上進步的好方法。

(4)逃避行為若是因父母經常拿自己子女與別人比較所致,母親應立即停止外在比較來挫折子女。採用內在比較以尋找優點及進步的行為加以肯定。設定能力可及的目標,鼓勵他努力達成,也是創造成就動機的好方法。

(待續)@*

責任編輯:黎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3月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李錫璋台中市三日電)台中地方法院檢察署基於預防犯罪,補助台中市圓愛全人關懷協會,辦理國中生社區生活營,藉由「零發脾氣」耐心與精神,輔導生活習性高度偏差的國中生回歸主流。由於辦理成效良好,今年將從兩所國中擴大為五所國中,幫助更多迷途羔羊回歸主流。
  • 【大紀元5月1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蓉台北十四日電)桃園永平工商女學生被性侵,影片被貼上網路流傳一事,教育部在第五屆私立學校諮詢會第四次會中討論,決定要對學校祭出減班處分,將扣減餐飲管理科四班,減班後如另查有超收新生情事,將依私校法規定嚴處。
  • 〔自由時報記者徐夏蓮/台中報導〕中市一名高中男生,因言行偏差和媽媽發生肢體衝突,他跑到醫院驗傷,要求社工安置,母子大戰還鬧到警局,不過也因此發現他是注意力缺陷過動兒,醫師表示已錯過治療黃金時間,讓媽媽自責不已。
  • 嘉義榮民醫院精神科主任黃敏偉表示,小新因家庭生長背景缺乏關懷、讓他產生了不安全感,缺乏自信心;這時笑臉迎人的少婦,讓他有親切感,而偷藏高跟鞋的行為,主要在吸引少婦注意,希望因此得到更多關懷。
  • 家有男孩的父母注意了,許多人認為,親子關係不佳與基因及孩童本身的個性有關,但最新研究顯示,家庭環境所扮演的角色更加重要。親子關係不良將導致男生更易出現偏差行為,影響較女生來得大。
  • 【大紀元3月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國芳嘉義縣8日電)嘉義縣警察局少年隊今天帶領8名行為偏差國中生至社區作公益,協助2名獨居老人打掃家園。少年隊長王豐榮表示,這8名迷途少年本性並不壞,盼他們從付出過程,激發善良本性。
  • 【大紀元7月1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10日電)年少輕狂難免一時迷失,輔導有偏差行為的學生,一直是教育單位的難題。台北市學生輔導諮商中心想到好辦法,結合社區友善商店,讓少年跟著「師傅」學習,順便培養職業技能。
  • 根據德國最新研究結果,父親工作時間超長,男孩行為偏差的機會高。研究人員認為,歷來政策專注於母親的工作和家庭責任取得平衡,而給與較多的彈性,但這項研究結果揭示,政策上應獎勵父親和母親均等機會,共同分擔育兒及工作責任。
  • 一項新的研究顯示,懷孕的母親若吃不健康的飲食容易產下有行為問題的小孩,而小孩吃太多垃圾食物也會增加憂鬱焦慮的比率,變得比較有攻擊性與愛發脾氣。
  • 14名輔導行為偏差青少年的志工,今天在台中市獲頒「金舵獎」表揚,輔導青少年26年的吳嫦娥獲個人特別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