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唱反調 臨床心理師談4個管教技巧
對立反抗的孩子,不只是容易暴怒,甚至屢屢挑釁師長,表現出種種情緒失控行為。王意中臨床心理師指引教師看透這些行為背後的動機,跳脫對立反抗孩子設的陷阱,並針對問題,提供實際可行的解決方法、輔導策略與正向管教技巧。
負面話語殺傷力強 誤用恐影響孩子的一生
這些話語,聽起來是不是非常熟悉?明明想要好好說,一出口卻又忍不住斥吼?如果另一半這樣對你說,你會有什麼感想?請各位一起來假設(想像)一下吧。
解救沈迷網路的孩子 他不想唸書的原因是什麼?
天色漸漸暗下,工作了一整天,拖著疲憊的身子,終於回到了家。卸下公事包、癱在柔軟的沙發上,整個身體都放鬆了,這時,若要看些什麽,你會從口袋掏出手機滑一滑臉書、線上購物?還是按下遙控器、打開電視?或是拿起擺在茶几上的書?如果那本書是經典書籍——《紅樓夢》呢?
終結孩子哭鬧 善用一個心法、三個策略
孩子老愛躺在地上哭鬧不停,父母該怎麼辦?臨床心理師提供教養祕訣:善用「一個心法、三個策略」。此外,當小孩無理取鬧後,喊出「媽媽,我要抱抱!」,心理師指引家長如何研判情境,在「抱」與「不抱」之間,做出最佳的決定。運用這些正向管教技巧有助於重建良性的親子互動。
兒子跟朋友聚會傳1字簡訊 老爸立即知道他有麻煩
美國老師伯特問孩子們一個簡單的問題:「你們中有多少人曾經遇到這樣的情況,即你開始覺得不舒服,卻難以脫身,原因主要是覺得自己沒退路? 」他接著寫道:「他們全都舉手了,每一個人都遇到過。」他因此發明了一個「X計劃」
孩子在青春期欺凌他人怎麼辦?
當發現自己的孩子欺凌他人,對父母來說是個衝擊。但如果它已經發生了,父母需要介入。父母在幫助孩子學會關懷和尊重與其他人的關係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這是改變欺凌行為極其關鍵的一步。
寶寶心靈豐富超想像 如何溝通與撫慰他們
最近,有一對剛剛生下第三個寶寶的夫妻聯繫我,寶寶顯得很難受,但他們找不出原因。三個月大的小嬰兒總也不休息,是奶水的原因,還是疼痛?到底為甚麼?以我的經驗(我有兒童心理學學位,是一名替代療法醫師),有的寶寶正處於適應出生或自己身體的過程中。運用「追溯前世療法」(past-life regression therapy),有的人能回憶起自己降生的過程,有關的細節獲得了他們父母的證實。
沒有「成人」的兒童。 (成人的特徵是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沒有成人意味沒有責任感。)
一個人的人格應有三部分即是父母、成人、兒童等。成人的特徵是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沒有成人意味沒有責任感。
沒有「父母」(溺愛或沒有教養)的兒童(normlessness)案例與解決方法。
根據P-A-C 人格理論:一個人的人格應有三部分即是父母、成人、兒童等。其中的父母代表教導概念,當兒童缺乏適當的教導時,其人格構造中就會欠缺「何者是、何者非」的行為準則,他自然不知道積極表現良好的行為;對於不適當的行為,也不知改進。
情緒容易激動,缺乏控制的能力。對家人或師長會使用僵持的策略來贏取勝利。個案自述:他不怕打、罵,只要堅持自己的意見,大人都會讓步,從不失手。
父母過度溺愛造成的兒童行為:父母過份順從、溺愛的孩子:過份被溺愛的孩子往往會為所欲為,不管別人死活,不達目的絕不終止。
案例分析:幼稚園小班愛哭的孩子(人際技巧缺陷),永遠贏不過兄妹所造成技巧缺陷的兒童,獎勵與打罵無效的孩子(購物技巧缺陷)。
行為異常兒童第二類:父母過度溺愛造成的兒童行為
自古以來,成大事者,無不是逆商(AQ)極高的有志者。在現實生活中,那些卓越的成功者,往往也不是最聰明的人,而是那些能夠在生活中成功走出逆境的人。
自卑感的兒童類型── 「我不好,你好?」 的案例與處理方法。
〈我不好,你好?〉的兒童,主要行為特徵:絕望、灰心。
自卑感的兒童類型── 「我不好,你不好」 的案例:自己覺得被別人欺負時,會情緒失控,亂踢、亂打,拿石頭丟人;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一發起脾氣會怒罵老師,對家長有時也會大小聲;整天看漫畫書、打電動遊戲機......
〈我不好,你不好〉的兒童:天地不仁、與汝偕亡是其行為目的。
自卑感造成的行為偏差第二種類型〈我好,你不好〉的兒童: 吹噓自己、打擊別人以維持自尊是其行為目的。
〈我不好,你好〉的兒童行為案例與處裡方法。
行為偏差兒童的輔導(四)
自卑感的兒童類型之一,〈我不好,你好〉的兒童渴望被注意、關愛是其行為目的
首先說明自卑感的來源,它與父母老師的管教有關,如果知道原因,父母或老師可以預防它的發生,這樣可以大量減少行為偏差兒童的出現,預防永遠勝過治療。依據作者一生的體會,自卑感唯一的來源是生活上的挫折。
行為改變的主要途徑是:瞭解行為者的目的,並教導他正向的行為,以達成其目的。一旦行為者能用正向的方法達成其目的時,自然而然會放棄原先的不正確行為。
行為偏差兒童的輔導(一)
為主義興起於1930年代。由行為主義推演出來的行為改變技術也被廣泛應用於修正兒童的偏差行為。行為改變技術主要有兩個方向:一個是增強,運用增強物使行為增加;一是懲罰用於消滅不適當的行為。用一般的話說,就是紅蘿蔔和棍子。用紅蘿蔔誘導父母或老師所認定良好的行為;用棍子壓制所厭惡的偏差行為。
你的孩子是否患上網癮?不妨用以下資料幫助你做出判斷: 你的孩子是否患上網癮?不妨用以下資料幫助你做出判斷:    上網時間失控,每天4小時以上;    無法抑制上網的衝動,可以不吃飯不睡覺,但不能不上網;    嚴重影響工作或學習;    造成人際關係問題;    不上網玩遊戲會出現身體症狀,如頭痛、乏力、煩躁不安。一坐到電腦前,症狀即消失。
你的孩子是否患上網癮?不妨用以下資料幫助你做出判斷:    上網時間失控,每天4小時以上;    無法抑制上網的衝動,可以不吃飯不睡覺,但不能不上網;    嚴重影響工作或學習;    造成人際關係問題;    不上網玩遊戲會出現身體症狀,如頭痛、乏力、煩躁不安。一坐到電腦前,症狀即消失。
規定孩子打電玩的遊戲時間是一天一個小時,孩子卻老是說「媽媽拜託!先從明天的時間借十分鐘!」所以我會跟他說:「上次借了十分鐘,所以今天要扣掉喔!」但仍無法讓他改掉預借時間的習慣,所以每天打電玩都會超過規定的一小時。我該怎麼處理才好呢?
日常生活中就要不斷練習「守約」。
    共有約 38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