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行吟:別害怕「差異」

作者:方靜
font print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不是冤家不聚頭」,二老常常意見相左,吵吵鬧鬧。一日,兩造看法不同,又起爭執。我原本作壁上觀,未置一詞;後來,加入母親的陣營,極力想說服對方……

事情源自父親戴著一條銀光閃閃的新手鍊,母親認為太過招搖,有失莊重;我則擔心小人覬覦,惹來無妄之災。因此,希望他取下,不露鋒芒、安生度日。豈料,他以朋友贈送為由,堅持己見,任憑費盡唇舌,也不為所動,無可奈何之際,只好隨他去了。

和妹妹談到這件事,她表示:妳們的論斷都太絕對、太負面了,何不放下成見,尊重他的選擇呢?這是一記當頭棒喝,頗具振聾發聵之效。我開始思考:母親與我的基點是甚麼?為何如此急切的想要改變對方?癥結在──自以為是,容不下「差異」。

其實,世間處處充滿「差異」。以大自然而言,有山陵、有湖海;有花草、有樹木;有飛羽、有爬蟲……,五彩繽紛、生趣盎然。就人本身來說,有上智、有下愚;有剛強、有柔弱;有沉穩、有浮躁……,造物主井然有序的安排著一切,如此平衡、如此巧妙!

那麼,置身於種種「差異」之間,該如何自處呢?我想:造物主的美意是要我們在和自己有差異的人相處時, 去學習接納、欣賞與尊重吧。有智慧的人會將彼此「差異」的地方,視為特點而非缺點,而充滿特點的世界,是多麼的多采多姿、豐盈絢麗。

換個角度重新認識「差異」之後,擔心、畏怯的感覺,漸漸消失。因此,再看老人家戴著的那條手鍊,非但不是讓人疑慮的「礙眼」,反倒是別具一格的「亮眼」了。@

責任編輯:方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shown)「沉默之聲」,是謙卑、謹慎之聲,它體現出一個人的涵養與修為、智慧與氣度......
  • 藉此察覺到車子之外的內心問題,這是那些專業人員檢查不出來的,也無法假手他人,只能靠自己一步步去努力!
  • 驀然見到父女倆的身影,這時,女兒已化為一隻手杖,拄著父親高大卻羸弱的身軀,在湖邊慢慢的遊賞、散步。春意盎然再加上天倫之愛,此情此景好美、好美……
  • 日出,讓人感受到無限的希望;而日落,也在警示生命的短暫與珍貴......
  • 老人家簡單一番話,說得我目瞪口呆、無言以對!這是未雨綢繆、順應自然的尋常道理。
  • 科學家指出,人的能力有90%以上處於休眠狀態,沒有展現出來。 但是並非所有人的潛能都有機會被開啟,因為很多人的潛能都被限制住了,而施加限制的不是別人,正是自己。
  • 如果自己的層次提升了,看人情事故、世間百態都明明白白、瞭然於胸,能夠跳脫或者超越,不陷入是非、利害之中,那麼,小人就構成不了威脅,甚至根本就不存在了。
  • 孩子的天真、單純,在不知不覺中,已卸下面具,恢復本來面目。或許這就是同理心專家布芮尼.布朗(Brené Brown)博士所強調的:「我們不該強求自己變成完美的人;相反的,我們該擁抱自己不完美的地方。」我們都是不完美的人,孩子們感受到「聯結」。
  • (shown)當善意流動時,一個美麗的循環,已在運作中。在困難、苦惱的時刻,讓善意生生不息,溫暖別人,也溫暖自己......
  • 無意間,在網路影音平台上看到:好萊塢知名諧星,在大學畢業典禮致詞的片子。過程中,他妙語如珠、發人深省,當聽到:「我不能被裝進容器,因為我就是容器」這一段時,特別豎起耳朵,摒息以待,不料,他話鋒一轉,未再深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