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吟古詩 帶孩子走近神話傳說

作者:晨思
font print 人氣: 325
【字號】    
   標籤: tags: , , ,

 

「『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的夜晚,皓月當空,月色皎潔,當清輝灑向人間,我們和家人團聚、一起賞月吃月餅時,那一輪明月總會勾起遠方遊子的思鄉之情,更讓無數的詩人們遐思翩翩,寫下許多詠月抒懷的名篇佳作,今天,我們就和老師一同走進詩人們的月光世界!」

這是中秋節來臨前夕的一節古詩詞吟唱課。伴著鋼琴曲《靜夜思》的旋律,講臺上的我打開「中秋賞月」的幻燈片,動情的講述。

接下來,我問大家,「有誰能說說,我們都曾經唱過哪些思鄉或賞月的古詩?」

「靜夜思!」「古朗月行!」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仙人吹兩足,桂樹何團團。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我和孩子們用歌聲和肢體動作講述詩中蘊藏的神話傳說。

「誰來說說,中秋節為什麼我們要吃月餅呢?」我問大家。

「因為要紀念嫦娥!」幾個孩子童音清亮、爽朗的答道。

「我們都已經看過了『嫦娥奔月』的舞劇,當後羿射下毒日,嫦娥喝了仙藥、奔月成仙後,後羿十分思念他的妻子,便命人擺上香案,放上嫦娥最愛吃的糕餅、水果,遙祭在月宮中的嫦娥。百姓們得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擺上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便在民間傳開了。由於嫦娥奔月成仙那天正巧是八月十五日晚上,於是每年的八月十五日,後羿和鄉親們就會在月下擺水果祭月,表達他們對嫦娥的思念,此後,世代相傳,從此我們就有了中秋賞月、祭月的傳統和習俗。人們把八月十五日定為中秋節。」

接著,我又將《古朗月行》中蘊涵的傳說「玉兔搗藥」、「吳剛伐桂」向他們娓娓道來:

傳說有三位神仙,化身為三個可憐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和兔子乞求食物,狐狸及猴子都拿出了食物接濟老人,但是只有兔子沒有,後來兔子告訴老人:「你們吃我吧。」說完就往烈火中跳了進去,神仙們大受感動,於是將兔子送到了廣寒宮成了玉兔,後來,玉兔就在廣寒宮裡和嫦娥相伴,在那裡搗制長生不老藥。善良無私的小兔子幫助了老人也成就了自己,真是善心有善報啊!

還有吳剛伐桂的故事,吳剛是漢朝人,他原本是凡間一位樵夫,但是他不喜歡當樵夫,於是就請白髮神仙教他仙術,可是他學了很久都沒有學成,因為他始終不肯專心學習,因此,神仙很生氣,就把他留在月宮,並說:「如果你能砍倒桂樹,你就可以獲得仙術!」可是,吳剛每次砍完一段時間,桂樹便會自動癒合,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吳剛伐桂的願望仍未達成,他不斷地砍下桂樹,桂樹不斷的癒合。

我們可不要向吳剛那樣不懂得刻苦學習,最後受到徒勞無功的懲罰喲!

故事講完了,原本活躍的課堂頓時靜了下來。孩子們似乎仍沉浸在神話傳說中,神游於月宮之上。

「我們打開書找一找,有沒有哪位同學還找到了詠月的古詩詞?」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佳涵聲情並茂的朗誦了一首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依菲輕聲為大家吟誦李白的《峨眉山月歌》。

「獨坐幽篁裡,彈琴複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竹裡館》)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隱——《嫦娥》)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酌》)

深沉、悠揚的《靜夜思》在教室中緩緩流淌,我和學生們一同吟誦著一首又一首賞月、詠月的古詩詞。

「今年八月十五的晚上,我們和家人一起賞月、吃月餅時,千萬別忘了和他們來分享這些中秋詠月的古詩、歌曲和故事,為他們送上一份特別的禮物和祝福!因為,傳統佳節展示的是我們中華民族敬天重道的精神信仰與境界,賦予我們的,是值得細細品味的傳統文化中蘊藏的無窮智慧……」我看著這些童真的孩子,語重心長的對他們說。

我想,今天的課堂上,他們未必能夠完全讀懂每首詩詞背後豐富、深層的內涵,但隨著年歲、閱歷的增長,總有一天,這些古典詩詞和神話傳說會在他們的體內一點點發酵,成為文化與人格的積澱,溫潤小小少年未來的漫漫人生路。

@*

責任編輯:黎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資源班所輔導的對象為身心障礙學童,大多是學習障礙或文化不利,有些是行為偏差及情緒困擾之學童,在班級內成績落後或人際關係不良,由各班導師轉介,經過資源班特教老師鑒定、篩選而入班。一部分課程抽離原班或利用課餘時間(即抽離式或外加式),在資源班接受個別補救教學與輔導,最終目標是希望他們能適應普通班的學習與團體生活,早日回歸原班。
  • 中國的古老典籍《樂記》曰:「德者, 性之端也;樂者,德之華也。 」 研習中國傳統文化是我音樂教育教學探索之路的一個重要的轉捩點。
  • 下課鈴響了,我在講桌上整理著一摞書,準備一會兒回辦公室。這時候,有的男生已跑到教室門口想出去玩。只聽幾個聲音同時喊道:「讓老師先走!」我微笑的看著門口那幾個孩子,他們想出門卻沒走,規規矩矩的站在一旁等著我。
  • 這些年來,教過許多讓所有同事們都頭疼的「問題」學生,實踐證明,在我每節課不間斷的稱讚和鼓勵下,所謂有問題的孩子們都產生了神奇的轉變,逆反的孩子變得遵守紀律,溫順、可人;懶惰、散漫的孩子主動跑到音樂教室,幫忙擦玻璃;調皮搗蛋的男生能夠上課時主動幫老師維持課堂秩序等等。
  • 歲末年終,盤點這一年的教學工作,平凡、平淡和瑣碎之中,因「經典吟唱」而抹上了些許的亮色。
  • 聊到家家戶戶過年都要貼福字、掛春聯,我告訴孩子們,那是為了迎神祈福,希望在新的一年裏吉祥好運。最後,我對他們說,我們要想真正得到幸福,要首先從內心之中改變,做一個真誠、善良、寬容的人,這樣才能得到神佛的護佑。
  • 通過閱讀傳統文化經典和歷史故事,我愈來愈深的體驗到,教育學生首先要「學為人師,行為世範」。身為師者,在課堂內外都要以同情心去尊重關懷學生的處境,努力做到謹言慎行,不僅要「怡吾色,柔吾聲」,還要對其嚴格要求。這樣就能不失教師的威儀,更能令學生心悅誠服。
  • 清晨,迎著東升的旭陽走進青青校園,心情亦如春日的陽光,燦爛而明媚。用心上好每一節課,我在心裡常默默告誡自己......
  • 今天去一年級上課時,想到前一天的課間,孩子們都滿懷熱情的爭著要幫忙整理書本,結果將書搶破的那一幕,於是,很想對小朋友深入的講講,怎樣做才是善良孩子的行為表現。
  • 打開電腦,看著孩子們的節目錄影,不禁又回憶起排演過程中的一幕幕往事。世上沒有絕對完美的演出,但是秉持精益求精、盡善盡美的原則,在每場演出機會中充分挖掘孩子們的潛質,而這個反復演練的過程裏,教師給予他們的將是源源不絕、閃亮的藝術創造力,還有最重要的— —做事力求完善的精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