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偶然的緣分

──邂逅及臨摹《張黑女碑》
作者:鄭行之
臨張黑女字帖(孫明國/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834
【字號】    
   標籤: tags: , ,

自古以來,中國有個地方叫南陽白水(今河南省方城縣東南),那真是個地靈人傑的好地方,出過漢朝的中興之主漢光武帝。魏碑第一的《張猛龍碑》的主角張猛龍也是白水人,本文介紹的《張黑女墓誌》的主人張玄也是,此碑不知何處去,此碑拓本卻是勾起了幾百年的翰墨風雲,對中國書史的風雲人物及其書蹟起了巨大的影響。

《張黑女墓誌》也稱《張玄墓誌》,全稱《魏故南陽太守張玄墓誌》,刻於北魏普泰元年(西元531年)。輾轉到了清朝,清人為避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名諱,以字名之,稱《張玄墓誌》為《張黑女墓誌》。(以下簡稱《張黑女碑》)

筆者有幸和《張黑女碑》這碑帖有些許緣分,看似偶然的邂逅,其後卻是一路緣分的膠結。

我畢業於某專科學校,在學時,學校除了正課外還加開「課外活動」。所謂課外活動就是學生自己有什麼特殊專長或特別喜愛的項目,如果學校聘得到這一科目的師資就開這門課,讓學生自由報名參加。

我報名書法課,但並非我特別能寫,也非特別喜好,純粹是不知自己能選什麼項目,只好選一個沒有什麼壓力的課來上,這與我疏懶的天性有關,圖個輕鬆愜意。

書法老師姓任,圓圓的中等身材,一頭半長華髮,總是笑瞇瞇地。看來是已年過半百的長者,心態卻極年輕,也極具熱情。一開場他沒長篇大論,只要我們每個人輪流到他跟前寫一個字讓他看,然後再依每個學生的特性來定該學寫什麼書體,其中大都是碑體。

現在想來,任先生一定是喜研碑體並精通各體,雖不知他是否有如清末康有為的獨到眼光,能分出各品高下之別,但感覺其碑帖的造詣必定也很高,熟知各體的特色與其間的異同,才能指導學生適情適性去習字。每個學生領了自己所得的書帖名,都歡喜地去購買字帖了。

我忘了自己當時寫什麼字,只知道被指定寫《張黑女碑》。《張黑女碑》?聽都沒聽過,但先生指定了,沒聽過也得買。

我家境不太好,經濟並不寬裕,1960年代,父親當時每月薪資才新台幣一千多元,但是他秉持祖父「唯有讀書高」遺訓,供我們七個孩子上大學專校,有時註冊就要萬元之多。

知道父親的艱辛不易,我盤算復盤算,只能告訴自己,不能造次。當時台北衡陽路有家很有名的書店有販售二玄社的高檔碑帖,記得當時標價是兩百多元,等於我這窮學生一個月的伙食費(當時陽春麵加一個滷蛋是二元),我捨不得花這個錢,便到舊書攤牯嶺街(已拆除)買幾十元的舊版書。

書的封面是稍厚且泛黃的一般道林紙,滿布蟲蛀蝕跡,簡單的貼著《張黑女墓誌》宋體字簽條,整本書用普通的棉線草草地縫串著。我細心地捎回宿舍,對書頁裡的黑底白字,只覺得溫和勻稱,沒有很特殊的感覺。因生性疏懶,也不像現在的學子們隨手有網路可查閱相關資訊,自己也沒上圖書館查資料的習慣,只想讓老師來教就好了。

誰知事與願違,這位任先生竟是神龍見首不見尾,並且連龍身都消失無踪,也就是第一次來幫學子們下了書單後,就再也沒出現過。想得到指導的願望落空了,學校也沒再找老師來代課,且沒說明放我們鴿子的原由,學生們也不懂得可以去爭取,就這樣不了了之。

後來在台北一個偏遠的小寺院中,得知任先生已落髮為僧,雲遊四方去了。再後來,在我家鄉附近的一個小小寺廟中,又有緣見到已是比丘的任先生;那時,我也才知道任老師也畫畫,畫的是水墨、筆簡意賅的文人畫,感覺和他十分匹配。

任先生一如既往,不改熱情地要我把臨帖讓他看,還誇說我寫的比另一個比丘尼好。他也說,他四處雲遊,見到資質不錯的出家眾,就鼓勵習字。任先生真是個有心之士,是中華文化的播種人。

自從被學校放鴿子那天開始,我們的書法課沒老師指導,學生就自己來。當時的教室很簡陋,空蕩蕩的只有幾張大木桌,一到書法課,學生也不需換什麼特殊教室,很隨興便各據一方練起字來,也互相觀摩,怎麼執筆,怎麼寫。

一天,有位許姓同學把他裱褙好的行書條幅拿到教室白牆上懸掛起來,讓大家欣賞。有同學爆料,因為家中親緣關係,他拜師過故宮某某書法家,因此筆意中似乎有點二王(王羲之、王獻之)的影子,聽得我們一楞一楞的。諸如此事層出不窮,反正只要去「上課」就多少有收穫。

畢業後,我得空就繼續臨摹,直到被柴米油塩醬醋茶纏身,不能再維持臨帖的心情為止。雖然無法體會清末大家何紹基「通身用力方能成字」的要領,不能寫出什麼好字來,但每看這些字體總有驚喜之感。

《張黑女碑》意態溫和卻隱約有「吳帶當風」的飛揚之勢;結構多元有蓮花不染污泥之百千姿。這些美感都來源於書家個人的審美修為,更來自於悠遠的傳統文化。拜現代科技之便,加上有心人士的努力,在外在實體方面,它形成一個堅實的網絡,人人可以輕易地找到它、閱覽它。

讓我邂逅及臨摹《張黑女碑》的任先生,如還健在,想必已是百歲人瑞了,他以行腳僧的姿態,揹著紙筆墨硯,遊走於台灣各大小寺院的身影在我的記憶中永難磨滅。@

 

北碑中的精品《張黑女碑》,對中國書史的風雲人物起了巨大的影響。局部圖片。(公有領域/大紀元合成)

 

責任編輯方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2002年3月5日,長春上空發射出了50分鐘不同尋常的電波,說它不尋常,是因為這電波是用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和青春輸送,並且以某種形式,永遠留在了長春市的上空,長春人的心裡。
  • 於一些人來說,巧合「僅只是巧合」;一切都是隨機,不可想像的巧合事件注定會偶爾發生。人們為巧合而驚喜,然後就拋在腦後了。而對於另一些人來說,沒有甚麼是「巧合」,一切都是注定的。人們甚至可以將其視為某種「訊號」,據此做出重要決定。「巧合」不再是個哲學問題,業已成為新興跨學科研究的一個焦點。
  • 曾經我是個依賴心很重的人,學生時代去洗手間總要和好友手牽手地去,長大後談戀愛也覺得有他在一切才坦然。一個人上餐館、一個人看電影,甚至一個人去旅行都是我不曾想過的事情。但直到在愛情裡墜落、在背叛中受傷後,我竟有了說走就走的勇氣。
  • 有部電影台詞「不想受傷害便別去愛,不想被拒絕便先拒絕別人」已成為都會男女的心情寫照了。其實真正會讓我們受傷的,不是愛情本身,而是我們自己的心態,當妳害怕遲疑的時候,早因內心的恐懼而受苦了。
  • 雲遊之樂在無拘無束,隨心所欲。猶如在一片無垠遼闊空曠的青天之下,像白雲一樣沒有任何羈絆,自由的舒捲,感受着雲在青天的浪漫。身在喧囂的塵世之 中,卻能深深的感受到心在方外的自然和恬靜,這不能不說是人世間難有的快樂和莫大的享受。這樣的人生儘管有些清貧,卻也游哉悠哉。
  • 程顥認為:「道」存在於萬事萬物之中,也存在人們的心中。萬事萬物是物質的,被稱作「有形」;人心即精神,是無形的,是「形之外」的,所以「道通天地有形外」。
  • 您知道大詩人李白的「詩仙」名號是怎麼來的嗎?據《本事詩》記載,李白來到京城長安,尚未成名,獨自住在旅店裡。有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上門拜訪,驚歎於李白飄逸超群的風姿,於是請求欣賞他的作品。老人讀了李白的《蜀道難》,多次稱讚,直呼李白為「謫仙」。後來他又讀了《烏棲曲》,又歎道:「此詩可以泣鬼神矣!」
  • 傳統的佛教道教信仰,都相信輪迴,認爲人死後投胎會在六道中往復轉生,其中就包括畜生道。一位印度男孩,16歲車禍去世前,曾告訴家人,自己曾經五次轉生在這個家庭,包括三次轉生為動物。在中國,也有這樣的奇聞,一頭來報恩的白牛,和一頭長著人手的豬,都成為「善惡有報」的明證。
  • 我趁著一個測試者剛離開、下一個還沒進來的當口,衝到後台,去看一眼她的結果:測試條上非常清晰地顯示出是陰性,乾凈利落!最終結果還要再等幾分鐘確認,但這種毫無疑義的表現已經是不可能逆轉的。我於是飛快地跑到等候室告訴她,以免她懸念,而她正和她的好朋友有說有笑呢。
  • 張黑女碑
    《張黑女墓誌》是北碑精品,原碑不知何處去,拓本卻是勾起了幾百年的風雲,對中國書史風雲人物起了巨大的影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