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絮語:鑽木取火

作者:青松
當我們太沈迷於具體事情的時候,往往容易忘記自己做事的初衷。(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39
【字號】    
   標籤: tags: ,

在網上看到一個動漫短片,畫面十分滑稽。

短片裡,小女孩擱淺在荒島上,身邊只有自己的寵物狗。為了生存,她需要鑽木取火烤製食物。她找來木頭,堅持不懈地鑽,終於鑽出了火苗。看到火苗,就看到了希望,小女孩輕輕地吹,想讓火更旺些。

旁邊的小狗想幫忙,學著主人的樣子,上前對著火苗吹氣。只是,小狗吹出的不光有氣,還有口水。小女孩好不容易鑽出的火苗,被小狗的口水給撲滅了。她急得哇哇大哭,因為天都要黑了。

小狗很聰明,在荒島上四處跑,居然找到一個被遺棄的打火機,趕快叼回來送給主人。我看到這裡,覺得問題已經解決,因為小女孩有打火機來生火、做吃的,就可以生存下去。但情節的發展,與我預想的完全不同。

小女孩看到打火機,喜出望外。打火機打出火苗,照亮了周圍,小女孩再不用懼怕黑暗。但她似乎只看到打火機照明的功能,而完全忘記了打火機可以用來生火。於是,有了後面的一幕:她讓小狗叼著打火機照明,自己則繼續埋頭鑽木取火……

我一邊笑,笑小女孩守著打火機的火苗卻視而不見,一邊在想,這樣滑稽的故事大概只會發生在動畫片裡了。但轉念又意識到,這滑稽的故事或許並沒有那麼遙遠。

故事裡的小女孩如果在家裡找到打火機,一定會用來生火,因為那是打火機的功能。但是,在荒島上,她全身心投入到鑽木取火中,一心想要鑽出火花。於是,見到打火機後,她只想到打火機可以照明,協助她鑽木取火,而忘記了打火機原本的功能。

故事說明,當我們太沈迷於具體事情的時候,往往容易忘記自己做事的初衷。我們啟程時都記得自己的目標,但具體事務繁雜,做著做著便只想如何將手頭的問題解決,而容易忘記解決那些問題是為了我們最初定下的目標。

只有時刻牢記自己的目標,不陷入具體事務中,才能少走些彎路吧。誠如鑽木取火,初衷是要生火,那麼中途發現了打火機,其實大可不必再鑽木了……@

責任編輯:方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這是蘇軾為好友錢穆父送別時所寫的一首感情真摯、充滿人生哲理的詞。明 劉俊《雪夜訪普圖》局部。(公有領域)
    這首詞之所以真情動人,除了作者對朋友的感情真摯外,還因為作者自己的遭遇和朋友非常相近。詞中勸勉朋友、為其解憂的話,實際上也是自勸自解,因而兩心相通,就更具感人的力量。
  • 在周王朝以前的帝王不管是稱皇、帝、王或天子,都還沒有把君王稱作「皇帝」。那麼,把君王稱為「皇帝」是從何時開始的呢?
  • 歷史上著名的《清明上河圖》是北宋張擇端所畫,以長卷形式來描繪當時的汴梁(今河南開封)承平時期,京都街市與汴河漕運的繁盛景象。「清明」這繪畫主題有什麼特殊意義?「上河」的內涵是什麼?展開畫軸,從城郊沿汴河到虹橋再進到城區,河道兩岸的自然與人文風光,以及市井生活、水陸交通經濟發展,種種描寫細緻而生動…
  • 世代不同,名號也不同,皇、帝、王代表著三種不同的境界和三種不同的治理人民的方式。順便說一下,三皇五帝的存在,並不是神話傳說,而是在歷史上確有其事的,這一點,已經為考古學、考古天文學、古文字學所證實。所以中華民族的歷史上下五千年,是一個真實的歷史事實。
  • 「清明節」與「寒食節」有著怎樣的密切關聯?「清明節」與「寒食節」都是紀念死者的,中國人的清明節俗從「死」中展現了「新生」,激活了來者的生命力!看中華文化的節俗智慧……
  • 在現代生活中我們很多人都漂泊在外,很多時候人們會感到身如浮萍,那麼在中國傳統當中,我們到底丟失了哪些文化讓自己身心難以安頓呢,今天我們和大家聊聊姓氏,姓氏和我們有什麼關係…
  • 彝族人曾經遍布中華大地?!古彝文成功破譯三星堆神祕符號。陰陽五行學說的源頭來自彝族太陽曆?擁有相同的十八月歷,瑪雅人是古彝人的後代?
  • 這些壓力,恐懼,懷疑和緊張情緒都來自對結果的執著。例如,我們希望通過鍛鍊減重,練出好身材,或對新項目表現得很聰明有見地,如此一來,大家就會認為我們非常優秀。
  • 從遠古到現在,日出日落,月升月落,給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們帶來了光明,讓人安居在大地上。甲骨文中的「明」一邊是日,一邊是月,日月是上天賜給人的不滅的兩盞明燈。要說這大地上最早的兩盞燈,無非是日月,這兩盞最浩大的天燈了。
  • 閱讀大紀元會讓孩子的成熟度、穩定性更好,孩子的一輩子還很長,這股能量會跟著他一輩子,孩子看報後的變化,一點一滴溫暖著媽媽的心,一位媽媽說出了心中的感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