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清明上河圖》看時代風華(上)

作者:謝春華
font print 人氣: 2205
【字號】    
   標籤: tags: , , ,

歷史上著名的《清明上河圖》是北宋張擇端所畫,以長卷形式來描繪當時的汴梁(今河南開封)承平時期,京都街市與汴河漕運的繁盛景象。「清明」這繪畫主題有什麼特殊意義?「上河」的內涵是什麼?

展開畫軸,從城郊沿汴河到虹橋再進到城區,河道兩岸的自然與人文風光,以及市井生活、水陸交通經濟發展,種種描寫細緻而生動……

從《清明上河圖》的仿本之多,可以得見此作受當時和後代人們的喜愛的程度。尤其南宋人追憶故都,在當時就有許多複製本,有每卷要價「一金」的在臨安(南宋都城今浙江杭州)雜賣鋪裡出售;之後歷代也有不少摹本出現。元朝有趙雍本;到明代有仇英仿作《清明上河圖》,蘇州一帶坊間大都以「仇本」為底本大量仿製。而明代雕版印刷業發達,又以雕版更廣為仿製,稱為「蘇州片」《清明上河圖》。清代摹本中則以《清 院本清明上河圖》最為著名。現今存世的《清明上河圖》以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本的畫作年代最早。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展現北宋汴京繁華

北京故宮本《清明上河圖》中,畫家是運用鳥瞰全景視點移動法構圖,寫實而概括地描繪了當時汴京東南城角這個典型區域:東角子城門內外和汴河兩岸在清明時節的繁華風貌。畫幅從右端至左展開,畫面首先是小橋流水、村舍、鄉郊景色,運載木炭趕路的驢子隊(圖一)、轎子上插柳條雜花回城的人馬隊伍(圖二)等,在阡陌縱橫感覺寧靜中,人物往來活動著;接著進入水流湍急、船隻繁忙、商販雲集,以「虹橋」為中心的汴河及兩岸風光,水陸交通彙合,倉儲攤店、行人熙攘、車馬來往,橋上買、賣、觀者熱鬧、橋下船隻正在放倒桅杆準備穿過橋底也是緊張非凡,船工們的施力和許多群眾圍觀呼應貌若聲響灌耳。虹橋是一座規模宏敞的拱橋,橋底下沒有橋柱,用巨木相貫虛架而成,結構精巧造型優美,和戲劇性的過橋船隻恰形成畫幅的中心(圖三)。

在河道拐彎上行的汴河岸邊腳店酒樓、飯鋪、算命場、還有官衙建築、寺觀等林立,路上有人以牛、驢拉的大蓋車、獨輪車等交通繁忙,景象繁榮下也畫了老、少二個行乞的乞丐。以駱駝隊走出城門來連貫呼應城內外(圖四)之後,城內更是商店行號、公廨官家,還有門首結著彩樓歡門的大酒店、張掛敞棚的小店等。街道行人摩肩接踵,車、馬、轎、駱駝看來絡繹不絕,街上販夫、走卒、車轎夫、工人、婦女、兒童、僧人、道士、稅吏官宦等等身分不同,衣冠各異,活動熱鬧,表現出京城街市繁榮的市井生活面貌。

畫面中,從運載木炭的驢子隊起,回城的轎子隊伍、店舖、船隻、汴河邊的柳樹、建築……,各種情節組織得有條不紊。根據記錄其中畫有男女老少八百一十四人,牲畜六十多匹,船隻二十八艘,房屋樓宇三十多棟,車二十輛,轎八頂,樹木一百七十多棵。後幅有金張著、明吳寬等十三家題記,鈐九十六方印。

張著在金大定丙五(1186年)題跋中說「翰林張擇端字正道東武人也。幼讀書遊學於京師,後習繪事本工其界畫,尤嗜於舟車市橋郭徑,別成家數也。」

天地清明時節 道德文化傳承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卷首一開始就以驢子隊馱著袋子、運載木炭,象徵寒食禁火後的薪傳,以轎子上插著柳條雜花點出清明時節之主題。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五個節氣,在每年的太陽到達黃經十五度時即為清明。清明前後,氣候逐漸轉暖,冰雪消融,草木青青,清潔明淨的春季風光將代替了草木枯黃、滿目蕭條的寒冬景象。天氣清澈明朗,萬物欣欣向榮。

古人根據天道運行制定了二十四節氣,以順天地之變、與天地合德。古時候的農民們將所有的農事活動,都按照曆法節氣來安排行事,所謂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季都不失其時,則五穀不絕,道理就在於此。節,是用竹節作比喻,分莖長葉的地方,也是關鍵轉折的時刻,節與節之間自成體系又彼此連為一個整體。氣,乃天地之氣。氣是根據時間在運轉的,氣象萬千卻是無形的,一般人不能夠看到氣的運行,那麼據此對應太陽的位置在一年中定出二十四個點,每一個點對應一個節氣,現在用這個點所在的那一天來代指節氣。中國傳統社會的人們從種莊稼到一切作息都遵照曆法節氣、天地之道。

清明是一個美好的季節。天地清明時,清潔明淨的春季風光會代替了草木枯黃、蕭條的寒冬景象。形聲字「清」從水青聲,青是東方的代指,代表東方的天神。照臨四方曰「明」。

氣候轉暖草木青 感恩懷人活動多

寒食節在唐代是重要的節日之一,依官方規定可以放假七天。由於清明節在寒食節之後,也包含在寒食假期中,許多的節令活動也就沒有明顯的區分。除了繼承歷來的寒食習俗外,唐人並在清明節清晨點燃新火,以示去舊迎新。清明賜火的儀式由宮中尚食內園官小兒於宮殿前鑽木取火,先鑽得火的賜給絹三疋,金碗一口。然後再由皇帝以榆柳賜火給近臣戚里。能得到皇帝賜火的大臣,往往引以炫耀。旁人看了,也爭相倣效。踏青也是起源於唐代,又叫行青、探春、尋春、郊遊,適逢早春三月,正是出遊和鞦韆、拔河等活動的好時節。

宋朝保留了傳統的寒食習俗,在寒食節到清明節前後會放好幾天的假,寒食節當天,家家都在門上插上柳條,稱為「明眼」。源自宋朝的掃墓習俗在明、清以後逐漸普遍。

汴河兩岸植柳護堤 漕運清明逆流而上

北宋(960─1127年)汴梁因為地理位置適中,又有隋朝開鑿的通濟渠(唐朝改稱為汴河)、後周世宗時期就已有「工商外至,絡繹無窮」的汴河水運可以利用,交通便利、漕運順暢帶來百年繁華。

為了維護汴河漕運,採取的許多措施之一,就是種植柳樹來固護堤防,早在隋朝時就已經普遍種植,北宋更是加強規定措施,從《清明上河圖》裡可以看到兩岸柳樹相連。

汴河是與黃河交接的人工運河,黃河河水含砂量大、暴漲暴落,冬季又是枯水期,因為水少斷流或水淺結冰,另外入冬後流冰進入汴河,對河堤及船隻都有安全的威脅,所以每年冬季都關閉汴河口,直到來年清明時節才逆流而上,漕運開始。

由於黃河改道「向背不常」,北宋要根據黃河河道建造迎黃河水的汴河口,技術複雜又耗費人力物力,北宋元豐二年(1079年)有導洛通汴之舉,關閉黃河水改由洛水入汴,使航期可以提前至二月一日前,航期大為增加。根據《東京夢華錄》中的記載是:汴河自西京洛口分水入京城,東去泗州入淮,運東南之糧。所以《清明上河圖》裡畫的汴河水應是由洛水入汴的了。

「上河」的含義學者也有諸多的解釋:逆水行舟、河的上游、上街趕集之意、特指御河或當時汴河俗稱「上河」。總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畫出北宋汴梁形形色色的人物和活動,讓觀者看盡京城的繁華,也看到了酒樓恣歡的俗世。(待續)@*#

本文節氣資料參見「正見網」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揚‧范‧海瑟姆(Jan van Huysum)是位出了名的神祕隱居型藝術家(1682─1749年),也是公認18世紀最傑出的荷蘭靜物花卉畫家。他的作品因想像力豐富、具奢華感、色彩飽滿、紋理細緻,以及高度細緻的寫實而倍受尊崇。這些成就的關鍵在於揚‧范‧海瑟姆謹慎且不怕麻煩地在畫布上一層又一層地塗上薄釉彩的技巧。儘管許多人試圖模仿,但同時代的畫家都沒有辦法做到。
  • 小漢斯‧霍爾班生於德國巴伐利亞州的奧格斯堡市(Augsburg),屬於文藝復興時期歐洲北方的畫家與版畫家。他被公認為十六世紀時期最偉大的人物肖像畫家之一,除了肖像畫之外,他的作品還包含宗教畫、警世內容的版畫等等。特別是他警世意涵的木刻版畫用於人文思想著作的插畫,在傳播新教思潮的時代裡,起到了有力的作用。
  • 文徵明以「白描法」鉤出娉婷玉立的蓮花,用極婉約勻稱的細線來鈎勒。為了顯現花瓣的精氣有神,畫瓣尖,下筆時先以書法中的「頓筆」為之,再提筆上來,一上來就見真章了。我們看到文徵明的花瓣線條是那麼細緻溫和,好像隨手不經意地就畫出來似的,柔中帶剛,剛中有柔。顯得韻味無窮。
  • 南梁 張僧繇《雪山紅樹圖》(台北故宮博物院提供)
    光凸凸的山,除了輪廓線以外,不添加任何線條也就是沒畫皴法。 這幅畫怎麼和常見的中國山水畫迥然不同呢?
  • 來自比利時的法蘭德斯風格畫家安東尼‧范‧戴克(Anthony van Dyck,西元1599年–1641年)是一名臻求完美的肖像畫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替英國國王查理一世所繪的肖像畫,優雅地呈現了查理一世和他的宮廷樣貌。范‧戴克也是一位色彩大師,他善於運用色彩和大膽的筆觸來表達光線、物體的移動和布料質地。這項特長也讓他得以在作品中描繪出高度精準卻仍具有繪畫特點的蕾絲質地。蕾絲這種非常精緻又複雜的布料是16至17世紀時富有的藝術贊助人流行配戴的服飾配件。
  • 華麗誇張的定型角色(stock characters)、簡單的情節、即興對白和戶外表演,是即興喜劇(Commedia dell’Arte,又譯藝術喜劇)的核心特徵。其幽默劇情常圍繞著年輕戀人的種種考驗。演員們不受台詞限制,可以根據觀眾的反應調整表演。這些喜劇常含有對時政的諷喻和接地氣的幽默,可以巧妙避開查禁。這種意大利民間戲劇形式也成了18世紀洛可可(Rococo)藝術運動的理想題材。
  • 冬天多少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沉悶些,有些人覺得天空烏雲密布缺少陽光令人提不起勁來。但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就算在最昏暗的日子裡也有色彩。最近我坐在一家咖啡館裡望向天空,當天刮風下雨天色昏暗,天空不再出現彩虹,反倒像是大理石般帶點細微的灰色、藍色甚至紫色。
  • 意大利偉大的藝術寶藏之一是位於帕多瓦(Padua)的斯克羅維尼小禮拜堂(Scrovegni Chapel)。是什麼讓小小的斯克羅維尼神妙不凡,且意義重大?
  • 丁托列托在自己畫室的牆壁上寫有這樣的座右銘,作為靈感之源的提醒:「米開朗基羅的造型與提香的色彩」(Il disegno di Michelangelo ed il colorito di Tiziano)。《創造動物》這幅畫是向兩位大師致敬之作:丁托列托動態地描繪了神體,並滿懷愉悅地讚美自然界。此畫如今收藏在威尼斯學院美術館(Gallerie dell'Accademia)。
  • 美國作家史丹利‧霍洛維茨(Stanley Horowitz)寫道:「冬天就像蝕刻版畫,春天是水彩畫,夏天像油畫,而秋天是綜合四季的馬賽克(鑲嵌畫)。」幾世紀以來,詩人與作家用筆歌頌四季,而畫家用色彩使之流傳千古。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