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 四面楚歌

史然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243
【字號】    
   標籤: tags:

公元前202年,韓信與劉賈、彭越一起會師在垓下,逼向項羽。

項羽的部隊在垓下修築營壘,但兵少糧盡,漢軍及諸侯兵已將他一層又一層團團圍住。深夜,從四面隱隱傳來楚地的歌聲,歌聲是由漢營裡傳出來的。項羽大為吃驚,說:“難道劉邦已經打下西楚了嗎?怎麼漢營裡有這麼多楚人呢?”項羽一陣愁緒上來,就在帳中飲酒。當時,跟在項羽身邊的有一直受寵的虞姬;有隨著項王衝鋒陷陣的駿馬–騅。

項羽不禁慷慨悲歌,自己作詩吟唱道:“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力量能拔山啊,英雄氣概舉世無雙,時運不濟呀騅馬不再往前闖!騅馬不往前闖啊可怎麼辦,虞姬呀虞姬,怎麼安排你呀才妥善?)項王吟唱了幾遍,美人虞姬在一旁應和。項羽的眼淚一道道流下來,左右侍者也都跟著傷心落淚,沒有一個人能抬起頭來看他。

唱罷,項羽騎上烏騅馬,部下八百多騎士緊跟其後,趁夜突破重圍,向南衝出,飛馳而逃。天快亮的時候,漢軍才發覺,命令騎將灌嬰帶領五千騎兵去追趕。項王渡過淮河,部下壯士能跟上的只剩下一百多人了。項羽到達陰陵,迷了路,去向一個農夫問路,農夫騙他說:“向左邊走。”項羽帶人向左,陷進了大沼澤地中。漢兵因此而追上了他們。

項羽又帶著騎兵向東,到達東城,這時緊跟其左右的只有二十八人。而追趕上來的漢軍騎兵有幾千人。項羽自知難以逃脫,對他的騎兵說:“我帶兵起義至今已八年,親自打了七十多仗,從來沒有失敗過,因而能夠稱霸,據有天下。可是如今終於被困在這裡,這是上天要滅亡我,決不是作戰的過錯。”於是他把騎兵分成四路,面朝四個方向。漢軍已把他們包圍了好幾層。

項王對騎兵們說:“我來給你們拿下一員漢將!”命令四面騎士驅馬飛奔而下,約定衝到山的東邊,分作三處集合。於是項羽高聲呼喊著衝了下去,漢軍像草木隨風倒伏一樣潰敗了,項羽殺掉了一名漢將。項王與他的騎兵在三處會合了。漢軍不知項王的去向,就把部隊分為三路,再次包圍上來。項王驅馬衝了上去,又斬了一名漢軍都尉,殺死有百八十人,聚攏騎兵,僅僅損失了兩個人。項王問騎兵們道:“怎麼樣?”騎兵們都敬服的說:“大王說的一點都不錯。”

項羽殺出漢兵的包圍,往南跑去,到了烏江,項羽想要渡過烏江。烏江亭長正停船靠岸等在那裡,對項王說:“江東雖小,但土地縱橫各有一千里,民眾有幾十萬,也足夠稱王啦。希望大王快快渡江。現在只有我這兒有船,漢軍到了,就沒法渡過去了。”項王笑了笑說:“上天要滅亡我,我還渡烏江幹什麼!再說我和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無一人生還,縱使江東父老兄弟伶愛我讓我做王,我又有何臉面去見他們?縱使他們不說什麼,我項籍難道心中無愧嗎?”於是項羽將他心愛的烏騅馬送給了亭長。

項羽與漢軍繼續鏖戰,身上負傷多處。項王回頭看見漢軍騎司馬呂馬童,說:“你不是我的老相識嗎?”馬童這時才跟項王打了個照面,於是告訴王翳說:“這就是項王。”項羽說:“我聽說漢王用千斤黃金,封邑萬戶懸賞征我的頭顱,我就把這份好處送給你吧!”說完,自刎而死。

“四面楚歌”後用來比喻處於四面受敵、孤立無援的困境。

(出《史記﹒項羽本紀》)
【正見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四十五歲時蘇東坡在監獄被關了一百天,幸好皇帝特赦才被放出。後來他在一片雜記中說:“我從小就不喜歡殺生,可是也沒有完全斷絕過。近年來開始不殺豬羊了,可是生性喜歡吃蟹蛤,免不了有時要殺。
  • 子貢是孔子的弟子,知道維護老師的尊嚴。趙簡子問子貢:“孔子的為人怎樣?”子貢說:“讓人認識不了。”簡子不高興了,說:“你跟隨孔子學習了幾十年,學成了才離開他。現在我問你,你卻說認識不了,為什麼?”子貢說:“如果讓一個非常渴的人到江海裡去喝水,他也只能喝下他能喝的,孔子就像江海一樣,讓我如何能認識他呢?”
  • 有一次魏文侯出遊,見路上一個人反穿著一件皮裘(古人穿皮裘以毛朝外為正),背著柴行走。文侯問他:“你為什麼要反穿著皮裘背柴呢?”那人說:“因為我太愛惜皮裘上的毛了,怕它被磨掉了。”文侯說:“你難道不知道皮裘的裡子要是被磨壞了,皮裘上的毛就會失去依托了嗎?”
  • 為了能畫好竹子,他在自家房前屋後種了各種各樣的竹子,經常觀察這些竹子,每當有新的感受就回到書房,鋪紙研墨,把心中的印象畫下來。目積月累,不同季節、不同天氣、不同時辰的竹子都了然於心中,只要凝神提筆,栩栩如生的竹子便立刻浮現在眼前。
  • “涸轍之鮒”比喻處於困境、急待援助的人或物。這個故事實際也告訴我們,當有人求助時,要誠心誠意盡自己的所能去為他解決困難,決不能“因善小而不為”,只是許下空頭支票。有時是人命關天的事,錯過時機,懊悔終生。
  • 1950年在中國派出志願軍參加韓戰之時,周恩來聲明說,對“美帝國主義”侵略朝鮮“不能置之不理”。這是中共第一次在外交聲明中把一個富有中國特色的四字成語嵌入雙重否定的語法結構中。乍聽起來,並無出奇之處。但隨之而來的是黃繼光身帶七個彈孔撲向吐出火舌的敵堡,是張積慧駕機擊落美國王牌飛行員戴維斯,是豫劇演員常香玉帶頭捐獻“香玉號”戰斗機,是毛澤東兒子毛岸英墓碑在朝鮮國土上建起,是魏巍寫《誰是最可愛的人》,是巴金寫《我們會見了彭德懷司令員》,是老舍寫《無名高地有了名》……“置之不理”四個字呀,把當時每個中國人的喜怒哀樂之情折騰了個底儿朝天!
  • 中國國家郵政局以“成語典故”為題,發行一套包括“鷸蚌相爭” 、“邯鄲學步”、“葉公好龍”、“濫竽充數”的郵票。在現時江澤民和胡錦濤關係備受關注的時候,這套郵票難免引發外間相當大的想像空間。
  • 《爾雅》第五篇中這樣解釋路:“一達謂之道路,二達謂之歧旁,三達謂之劇旁,四達謂之衢,五達謂之康,六達謂之莊,七達謂之劇驂,八達謂之崇期,九達謂之逵。”後人便把寬闊平坦、四通八達的大路稱作“康莊大道”。比喻美好的前途。
  • 世界上的事物是為生命而存在的,生命不是為這些事物存在的。如果音樂聽得能忘了自我,不要再聽。美色看得能忘了自我,不要再看。美食吃得能忘了自我,不要再吃。聖人對於聲色滋味,只求維持生命,多了就捨棄,這是真正的保有自己的生命。這樣的人,眼明、耳聰、口敏,不為外物所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