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綁架(7):正義之路

文/丹尼爾‧阿考夫、羅伯‧瑞賀 譯/ 黃碧珍
【字號】    
   標籤: tags:

「反對酒駕媽媽聯盟」就是一個絕佳的例子,這個組織由坎蒂‧萊特發起,她號召一群媽媽投入反對酒駕的活動,並且向受害者表達支持,這個聯盟對立法上很有影響力,推動許多規範酒駕相關的立法。

另外一個非營利的家長遊說團體是個消保組織「廣告警告」(Commercial Alert)同樣卓然有成,它的主旨是讓廣告文化在合宜的範疇下運作,不會逾越尺度,剝削孩童。這個組織藉由四大主要活動完成它的使命,成人警覺、兒童、強化方案,以及多樣性議題,對抗我們文化、學校和政府中過度的商業主義,並約束菸酒、垃圾食物的促銷,以及防範不當行銷衍生的疾病,例如過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

教育者如何讓局勢改觀

負起照料和保護責任的家長和育兒者,可以偕同老師、行政人員和校方董事會成員,經由教育政策的制定,改善我們小孩的發展環境。至於教育工作者也得盡己之力,協助青少年與兒童,認清菸酒毒品以及不營養飲食的危害,並且教導他們防範之道。同時應該設計某些課程內容探討飲食和媒體的議題,以協助學生了解網路及媒體的潛在危害。教育工作者需要挺身而出,更主動在校內推動體能教育和運動活動。

政府教育當局,以及當地學校董事會成員和行政人員等決策人員,都需要確保健康的學習環境,包括制定和沿用有益的政策和做法,管理校內提供哪些食物和飲料?校內的商業活動如何運作?例如販賣機賣的東西、進駐校內的連鎖速食店,甚至課堂上觀看的頻道一的廣告、商品樣本試用活動、以及贊助校內活動的廠商等等。

許多歐洲國家已經立法禁止校內進行任何行銷活動,在美國有些學校社區,也已禁止或考慮禁止校內販售含糖飲料,如:紐約、芝加哥、洛杉磯、費城、舊金山、拉斯維加斯、西雅圖、斯克蘭頓、水牛城、波士頓。「生活體四能」(PE4Life)是致力於推動學童的體育教育和體能活動的非營利組織,這個團體的宗旨是促進健康的生活,藉由協助學校社區推廣休閒社團,培養兒童高品質的體育活動。其中的成果是,這個團體和個別的健身教練結盟,把原先中學以運動為主的體能計劃修改成體適能訓練。

行銷、製造和零售人人有責
 
從新產品的研發到後端的銷售,所有參與行銷環節的人,都應該趕緊盡己之力,提供年輕人更好的養育和保護,這些努力可以區分成兩大陣營。首先,商品和節目的內容至少應屬於本書定義的中性類別,那些對年輕人有害的商品,例如菸酒、毒品、槍枝,必須遠離青少年。玩具和遊戲廠商也需刪除過度暴力的內容,電視和電影製作人必須向上提升,從搧色腥的底線,進化到豐富優質的節目。食物和飲料廠商及協助促銷的行銷人員,都應該停止對孩童促銷或推廣不營養的食物,尤其是嚴禁針對十二歲以下的小孩。而富含反式脂肪和糖分的食物,包括含糖飲料和糖果,及其他含鹽點心,都應該從學校下架,以更健康的食物取代。

有些網站能提供家長和師長,關於媒體識讀的內容。(註:台灣有政大媒體素養研究室(www.mediaed.nccu.edu.tw)、台灣媒體觀察基金會(www.mediawatch.org.tw)、媒體識讀推廣中心(www.tvcr.org.tw),以及富邦文教基金會(http://www.tvcr.org.tw),
你可以在上面找到媒體教育和媒體運作的相關評論。)

應該禁止針對兒童的廣告嗎?

美國社會最難能可貴的地方是,信仰言論自由並且崇尚自由經濟體系,因此造就社會的
繁榮,我們不太可能會走回頭路,對鎖定兒童的電視廣告下達禁令。

摘自: 天下雜誌出版《大綁架》@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此同時,科技的誤用和濫用卻也顯而易見,並且很可能以令人憂心的方式,限制小孩的智能發展。接下來,我們要仔細檢視科技對迦納提及的幾項智能如何造成衝擊:
  • 小小年紀就接觸負面節目,例如吵得受不了的音樂、電視和暴力電玩,只會對孩子有害。這種擔心是有根據的,廠商正藉由大量科技玩具和學習軟體,科技化我們的嬰兒。正如我們先前所提,科技已經成為一個議題,當小孩成天泡在螢幕前電腦和電視,看到的是現實的替代形式,這會剝奪真實的遊玩和互動時光,而無法和親密的爸媽及育兒者進行真實溝通。

  • 如果我們追蹤兩歲小孩溝通的進化和週遭世界的互動,包括小孩接觸的商品節目,我們可以預期這些都將依循傳播模式的步驟,你將回想起先前提及適用所有小孩的傳播模式途徑:
  • 運用卡通人物做為廣告工具,讓小孩對人物產生認同,這樣的做法是否不負責任?這樣是欺騙的、剝削的、還是操弄的?很難說,視情況而定,以下是我們的評量分類,對於鎖定三到七歲孩子,促銷和人物有關的商品、節目、和廣告中,哪些是正面、中性或有害的:
  • 在這個繁忙時代,隨波逐流是再省事不過了,只消任由子女參與同儕和整個社會的活動即可,但家長不能怠忽職守,就算扮黑臉會讓自己惹人厭,也要小心監督小孩的活動參與,同時設立合宜的限制、規範和審查制度。有一天,你的小孩或許感激你、或許不會,但至少晚上你可以睡得安心,知道自己提供給子女的是可能最安全、最營養的環境。

  • 現今,家庭面臨一連串的挑戰,最大的莫過於,生活、目標和價值觀都面臨分崩離析的考驗,家長和小孩應該站在同一陣線,開創屬於自身的價值和生活方式,以閃避現代消費文化的諸多陷阱。以下清單綜合本書提供給家庭和父母的想法和建議:
  • 《Summer Snow》與《我想念我媽媽》,很難相信這兩者是同一部影片的名字。英譯中,一個字都沒對應上,也是讓人服氣。「我想念我媽媽」,直白,挖地三尺的接地氣,這類電影我大概率不看;「Summer Snow」,夏日之雪,如此的文藝脫俗,更不是我的菜。然而,完全不搭的兩者擺在一起,再加上鮮綠背景上鵝黃衣衫的小姑娘陽光燦爛的笑容,莫名其妙地,鼠標就點了上去。
  • 傾聽時,可以表達一些支持行為,如拍肩、給予安慰等。(Shutterstock)
    「聆聽、聆聽。我很想這麼做,但他什麼都不告訴我!」我不知道曾經從多少已經不抱希望的父母口中聽到這句絕望的抱怨。其實,光是打開心房和耳朵並不足以讓孩子說話!
  • 我們必須做好心理準備,因為治療那些成長在缺乏關愛的家庭環境的兒童時,有可能會遇到龐大的障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