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向溝通 親子少代溝

台灣/ 周玉綉
font print 人氣: 6
【字號】    
   標籤: tags: , ,

台南縣家庭教育服務中心舉辦的親子活動,推出了一道頗具新意的菜─ ─親子默契測驗。父母與孩子背對背再而坐,孩子坐在桌前。父母依圖本指示圖指揮孩子將平面圖形 ( △或◇或◇ ) 排在一張桌上的空白圖畫紙上,或左或右或上或下。指揮者通常講了一次又一次,孩子卻沒能完全吻合父母指揮的意思,其中差異相當大。

在這個測驗之後,通常我們這些榮譽輔導員會告訴父母:平常你的孩子聽你的指示做事,有時是沒能注意聽懂你的意思;有時可能是為人父母者說得不夠清楚。所以當你告訴孩子要做什麼事,而孩子做不好或作不對時,千萬別動怒,有時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父母說得不夠清楚。一旦孩子做錯,父母生氣,孩子越驚恐,越沒信心,越作不好或沒法做,更易弄得親子關係劍拔弩張。

人與人的溝通之難,由此可見一斑,平常唯有藉著良性互動,不斷的溝通,才能維持良好的親子關係。夫妻之間溝通亦是如此。為了家庭幸福與親子和諧,請大家學習溝通語言與技巧。共創幸福美滿家庭。

(台南縣立文化中心內設家庭教育服務中心,凡有各項家庭的疑難,親子問題諮詢專線:( 06 ) 6358885傳真專線:( 06 ) 6323309 )

作者授權登載 文章原載於民生報「新家庭 新觀念」版 @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們必須做好心理準備,因為治療那些成長在缺乏關愛的家庭環境的兒童時,有可能會遇到龐大的障礙......
  • 對父母或教育者來說,最嚴重的兒童教育錯誤,就是對走上錯誤道路的兒童預言悲慘的結局。這類愚蠢的預言會助長兒童的怯懦,讓情況無限惡化。我們應該反其道而行,以正面積極的態度鼓勵兒童。
  • 我們必須從「激發這類兒童的勇氣,並讓他們相信自己的長處與能力」來進行治療。
  • 在成長到學齡的這個階段,孩子們正在培養和練習幫助新朋友、與他人相處和交友能力。還有自我調節和理解他人觀點的能力。
  • 學齡兒童往往喜歡獨立,但他們仍然需要你的愛、關注和認可。在成長和探索的過程中,孩子也需要一些限制和指導。這些限制可以幫助你的孩子感到安全,並為開始上學後的新規則、慣例和責任做好準備。
  • 我們已經知道,兒童都會努力追求優越感。父母或教育者的責任,就是將他們的努力追求導向有效、有益的面向。他必須確保,孩子的努力可以獲得心理健康與幸福,而非精神疾病、身心失調。
  • 我們知道,不勞而獲的成功多麼容易轉瞬即逝,因此訓練兒童滿懷企圖心沒有什麼好處;更重要的是訓練他具備勇氣、堅忍和自信,這樣他才能體認到失敗時永不氣餒,而且應該視「失敗為需要被解決的新問題」。
  • 我們一直在推廣學前教育課程。誠如近日《紐約時報》一篇文章指出,學前班遠遠供過於求,還提到「幼兒教育提倡者說,如果家長知道學前教育的好處,可能會有更多的家庭報名參加。」然而這些所謂的好處往往難以實現。從各種學術研究得知,上學前班的孩子在以後的人生中可能遭遇困難,在行為和學業上落後於沒有上過學前班的同儕,而且在學涯後期被留級的可能性增加。
  • 孩子會在學習過程中的某個階段,對學習本能的熱愛常常會消失。許多孩子逐漸開始厭惡甚至害怕上學和學習新事物。 以下是一些簡單的策略,家長或老師可用來培養孩子保持對學習的熱愛。
  • 漫無目的的育兒,是一件非常慌亂的事。有了孩子後的每一天,我們都要面對許多抉擇:替孩子準備什麼食物?找什麼學校?玩什麼運動?如果父母心無定性,總是猶豫不決或朝令夕改,家庭就會陷入各種混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