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家長的一封信

徐千文
【字號】    
   標籤: tags: ,

親愛的家長您好:

4月28日在班上舉辦的小書發表暨同樂會,感謝許多家長提供飲料、餅乾和糖果等等,孩子很興奮能和大家分享自己帶來的東西,更感謝熱心的義工媽媽協助,並到場幫孩子加油打氣。

小書製作,是班上長期推動閱讀活動的另一項延伸學習。對於年僅二年級的小朋友而言,不是件簡單的事,但是孩子他們做到了。從故事題材的選擇、構思到草擬、修改、謄寫,和插圖設計、著色,一直到封面設計以紙雕裝飾等,整整花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而且幾乎都是在學校裡完成的。

有時看他們犧牲下課,或任何可利用的時間,埋頭塗塗寫寫,可以感受他們對這件事是認真的。對於這個年齡的孩子來講,長時間的在一件事上花心思,的確考驗著耐性。最後,除了人人上台朗讀自己的小書之外,孩子甚至提議用演戲的方式來發表小書。於是,下課時間一到,一聲「排練了」!個個煞有介事的練習,但畢竟是小孩子,最後呈現的成果就是當天的「笑果百出」,不過人人是演員,也是觀眾,吃吃喝喝中,倒也達到「同樂」目的。

但是說實在的,當天因為表演道具、服裝、場地佈置和麥克風等問題,再加上不時還要處理孩子之間的糾紛等,忙得不可開交,在拍照錄影時,其實情緒是緊繃的,因為「忙」而「盲」,感覺自己對部分孩子說話不那麼和善有耐性,放學後獨自留在教室裡反思許久。等回到家在電腦前整理錄影檔時,卻不禁笑開懷,孩子演戲時雖然狀況百出,但是好玩就是在這點上,瞧他們笑的東倒西歪,樂到不行,我又何必用大人的眼光去要求「演得好」呢?當局者迷,跳出當下,才知自己的執著,「忙時更需閒處」,感謝孩子幫我上了一堂課。

每次舉辦活動,設計不一樣的課程,最終目的在豐富孩子的學習經驗,當讀到一篇篇言之有物、生動活潑的日記時,我就知道我的辛苦沒有白費,唯有親身經歷,孩子才能寫出動人的好文章,這也是讓我樂此不疲的最大動力。

謝謝各位家長們,放心的把孩子交給我,也謝謝您們在我需要的時候大力協助,二十一世紀的孩子,不應只停留在背誦課本上的知識,給他舞臺,他就有機會展現自我;更因為透過活動,漸漸學會和別人互動、協調和分享,當然過程中一定有矛盾、摩擦,如何讓孩子學會包容、不計較,也是教育要努力的地方,讓我們攜手合作,打造更適合孩子的學習環境吧!

徐老師謹啟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老師出了一道奇怪的作業:列出所有你討厭的人。不過,沒人知道下一步是什麼。然後,老師請學生帶蕃茄來上課,並且在蕃茄上面寫下那些討厭的人名。
  • 孩子們懼怕老師是極為常見的事情,尤其在新學期伊始。這種事情也會發生在長週末或寒假結束後返校時。家長們既要教會孩子對陌生人保持適當的警惕,還要讓孩子輕鬆地面對那些可信任的成年人,這對我們來說還真有些難度。不像稍大點兒的孩子,年幼孩子的大腦發育還未達到能區分事物的程度,也無法憑直覺感知危機,這種能力的培養需要經年纍積才能達到的。
  • 以前讀書的時候,我不明白為何孔子要提倡「無訟」,而古時地方官政績良好者,為何以「民間無訟」來讚美其德政。等到年齡漸長,更尤其是當了老師,耳聞也親歷一些訴訟事件,才曉得許多投訴原本都是意氣之爭,原本都能慈悲善解。
  • (大紀元記者溫婧編譯報導)開學之際,我知道許多家長正考慮去見孩子的老師。家長去見老師可能會有多種原因。例如,自我介紹、向老師提供更多關於自己孩子的信息、關心學校如何開學等等。如果你正打算去見孩子的老師,在這裡我想與家長們分享一些與老師進行有效溝通的方法。
  • 一位教授女兒,疑因遭受班上同學言語及關係霸凌,致使母親憤而向4位同學提告,導致班級掀起「集體轉學」。最後全班願意和這個孩子同班的僅剩一人,母親也只能讓孩子轉學了事。這個事件,由於家長不滿校方與教育局輔導不當,甚至上訴到監察院,經媒體報導後,立時引起輿論紛紛。
  • (大紀元記者馮閱編譯報導)俄文老師薩利提出了一些家長與老師面談時的竅門,教我們如何從家長會上獲取最大的收益,以及一些能有效提升孩子在學校全面發展的方式。
  • 教育是百年大計,孩子是社會國家未來的希望,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貴人,老師是孩子的再生父母,任何人都不應該輕言放棄這上天賦予的神聖使命。
  • 聊天時,有一位老師略帶抱怨的對我說:「每一次,只要我們班的哪個同學出問題,我把家長約來學校商談以後,下一次的班親會就再也看不到這個家長。」她認為,因為孩子的作為讓父母感覺失盡顏面,為了不想面對這種不愉快的狀況,家長就選擇「淡化與脫離」。自然這樣的處理方式,對於親子或是親師之間的關係與成長,完全沒有加分效果。
  • 初入教育界那一年,有一位資深老師勸誡我們這些菜鳥老師:「不要隨便把自己家裡的電話告訴家長。我給學生的手機都是另外辦一個門號,也從來不讓學生知道我住的地方。」這位老師的忠告並非出於冷血,而是肺腑之言......
  • 這個月,我受邀到國姓國小演講,演講的題目是「家園溝通」,一開始我先詢問在場的所有園所長及老師,現在的園所經營比起十年前是更複雜還是更單純,老師們都異口同聲的說「更複雜」,我再問:「若想像未來的十年來跟現在比較,未來的園所經營跟現在比較會更複雜還是更單純?」老師們又說「更更複雜」。 我接著問:「為什麼?」有園長就說,從前的幼稚園的主要業務是幼兒托育,現在是幼兒教育,過去是多子化,現在是少子化,父母更將孩子當成寶貝。因此,一旦孩子在園內受到傷害,不是上法院,就是上媒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