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保母〈5〉: 規矩(上)

Jo Frost 譯 / 莊綉雲
font print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想像一下玩遊戲時除了你之外,其他每個人都知道規則,這樣你根本沒辦法一起和別人玩,這種情況令你感到心灰意冷。

現在再想像一下,遊戲規則一改再改:
「等你過關就可以得兩百元。」
「等你過關就要付兩百元。」
「等你過關什麼事也沒有。」

你很快發明出自己的規則,無所不用其極的想要參與。

孩子的處境也是一樣。如果你不告訴他們規則--你希望他們怎麼做--他們也就無從遵守規則。如果你告訴他們一項規則,可是遭到反對後就更改規則,孩子也不會當一回事。如果你定立一些孩子根本不可能遵守的規矩,將會有吵不完的架和無謂的爭端發生,那樣對孩子也是不公平的。

考慮現實情況定規則

規矩就是界定孩子行為的範圍。規矩不僅需要前後一貫,也需要反映出你以現實情況為基礎,希望孩子在那個階段達到你對他的期待。例如,要求學步兒能像成人一樣保持整齊清潔,就是不切實際,因為他所有的活動規劃都在引導著他走向你所謂的亂七八糟這個方向。解決方法是不要定出保持整潔的規矩,因為你根本沒實現的機會,在你的監督下他還是會玩得一蹋糊塗--他會趁你轉過頭的時候拿起麥克筆,等你發現牆壁上到處是他的塗鴉,也只能怪自己。

父母親常犯的錯誤是,對孩子理解層次的期待遠超過孩子本身的理解能力,不過有些則正好相反,偶爾父母仍認為孩子停留在小嬰兒時期,雖然孩子脫離那個階段很久了,還是以嬰兒的方式對待他。父母們常難以認清嬰兒期已經過去了,特別是在這個孩子是他們最小和最後一個的情況下。還有些父母把孩子當嬰兒看待的原因是,這樣照顧起來比較簡單。

從醫院把孩子帶回家這件事情彷彿是昨天才發生的,轉眼間孩子已經兩、三歲了,可是這個階段的孩子和才剛出生的嬰兒所需要的照顧方式截然不同,如果你堅持以育嬰方式對待孩子,不讓他嘗試自己吃飯這種簡單的工作,他一定非常渴望能試試看而極力反抗。以他的年紀去做清潔的工作還太小,可是如果你讓他在不傷到任何人的範圍內表現他的獨立方式,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衝突。孩子需要學習空間,不要抑制他的發展。

不要對孩子要求完美,讓一切順其自然。認清現實情況,才不致陷孩子於失敗的境地。

摘自: 新手父母出版《天才保母JO》@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現代生活可真是夠忙亂的了,如果你得照顧幼兒的話,會開始覺得一天二十四小時根本不夠用,而且花在你身上的時間是最少的。解決時間不夠用的秘訣是,排出事情的優先順序。
  • 應該以固定的進食和上床時間為基礎,我比較偏愛讓幼兒早一點進食--在下午五點至五點半吃傍晚的那餐。
  • 兒沒辦法長久記住一件事情,他們的注意力很短暫。他們看不懂時鐘,也看不懂你貼在牆壁上的作息表,當然他們也不懂你的心思。固定作息必須一遍又一遍地說給孩子聽才有效果,否則從一個活動轉換到下一個時,仍然會使得孩子吃一驚。
  • 建立固定作息能夠使每個人脫離混亂的生活,讓你適當地運用時間。一旦你開始按照固定作息生活,所有的事情就會開始變得平靜許多。
  • 美國佛州一位母親說,作為家長,她的職責就是做孩子的「啦啦隊長」,並拒絕成為他們的朋友或「直升機父母」,否則你將培養不出有韌性的孩子。
  • 漫無目的的育兒,是一件非常慌亂的事。有了孩子後的每一天,我們都要面對許多抉擇:替孩子準備什麼食物?找什麼學校?玩什麼運動?如果父母心無定性,總是猶豫不決或朝令夕改,家庭就會陷入各種混亂。
  • 絨毛玩具
    六歲之前還是處於自我為中心的時期,沒有所謂的「他我概念」,如果這時強迫孩子分享,其實是搶劫的行為,要讓孩子懂得「分享」,應該先滿足孩子的占有欲,然後藉由模仿、身教、品格教育,逐漸成形。
  • 很多媽媽問我,現在孩子精得很,挑戰叛逆的語言一堆,連很小的孩子都會挑戰權威,好難教!情緒就像一顆球,孩子丟出來,當爸媽的應該要適時轉化這些脾氣,千萬不要用情緒硬碰硬,不然過一陣子你就會在孩子身上發現自己的影子。
  • 當孩子表現得不如我們所預期,我們感到生氣,而對著孩子指責、批評、責罵或威脅……但我們如此反應,除了宣洩自己的情緒外,對孩子的幫助到底有多大?
  • 良好的親子溝通,可培養小孩願意訴說的習慣。(Shutterstock)
    不少父母師長總是摸不透:為何孩子老愛對立反抗?也常為這種行為的教育問題而犯愁。針對這類惱人的問題,臨床心理師釐清常見的教育迷思與誤區,並提供三招教養祕訣,指引如何有效經營良好互動,化解劍拔弩張的危機。
評論